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河清 《绿叶》2008,(9):41-45
油价高涨,主因在石油期货,3.8%的定金即可购买全额货款的石油,571桶"纸石油"才对应一桶真石油。美国意识到"后石油时代"来临,不惜抢占伊拉克,并鼓励用玉米制造燃料。石油即将枯竭,反应迟钝的中国,须变向:限制小车、寻找替代能源、树立全民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现状、制约条件和技术方向展开论述。通过统计我国"十一五"能源需求形势和石油行业能源使用情况,总结石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预测了"十二五"油气能源需求和石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在此基础上,对石油行业低碳技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估,并提出我国石油行业分阶段低碳技术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量占世界石油总消耗量的比率正在逐年上升。1970年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量约为500万桶/d,仅占世界石油总消耗量的10%;而1985年则上升到1000万桶/d,约占世界石油总消耗量的15%。在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总消耗量中,运输用燃油为其主要部分,占总消耗量的42%。  相似文献   

4.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对土壤石油污染评价的传统方法是在野外实地进行大量土壤采样,然后在试验室内分析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文中提出了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样品,并结合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辽河三角洲,具有快速、省钱、省时、省力的特点,能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宏观分析。满足了油田开发对土壤及环境污染评价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未被污染的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添加由石油污染土壤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根际修复区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调控反应温度与石油烃初始浓度,研究在土壤中添加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后石油烃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0d内,在2 000mg/kg石油烃浓度下添加石油烃降解菌其石油烃降解率是灭菌条件下的2倍左右,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降解量为36~271mg/kg,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在设定的实验温度范围内,石油烃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增加逐渐加快,在(38±1)℃时残留量最小为1 662mg/kg,半衰期最短;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浓度为2 000mg/kg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石油烃降解速率呈递减趋势,半衰期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6.
石油在其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石油污染物的排放和溢出问题,污染土壤,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生物炭因其独特性质,能够以多种方式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概述了生物炭的特性、去除土壤石油污染物的机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式等,对污泥生物炭修复油污土壤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油对地下水的污染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油对地下水的污染与治理李宏伟(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一般人认为,石油(石油及其制品,以下均统称石油)对水环境的污染,仅仅局限于海洋及局部的地表水,因为它们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石油泄漏等原因造成对地下水及低洼处地表水的污染问题,在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8.
清洁发展机制在石油行业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分析了石油行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潜力,并提出了建议。在统计与石油行业相关的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及其注册项目和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基础上,给出了各方法学与石油行业的相关性。从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炼油与化工三大领域,分析了石油行业潜在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领域。最后,提出了对石油行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相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报导,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965亿桶,可用40年时间。由于委内瑞拉、阿布扎比、伊拉克和伊朗对它们的石油储量宣布了重大的修改,使得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增加了27%。如按现有的生产速度,世界石油储量的使用时间几乎增加了10年。 1987年全世界石油消费量增加了1.4%,每天超过6100万桶,与1986年消费量相比增长3%,其增长速  相似文献   

10.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中石油烃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对石油烃类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分析了生物降解需要的条件、环境因素对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石油烃类的有氧降解机理、有氧降解方式,石油烃类的厌氧降解机理、厌氧降解过程中某些无机含氧化合物作受氢体的递氢过程,石油烃类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难易程度,提出了以后应进一步重视原油的生物降解应用于我国微生物采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体溢油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快速、准确、完整的水质石油类检测技术成为科学处置突发性水体溢油事故的关键。文章从石油类检测前处理技术和定量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水质石油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进行分析与展望,为溢油事故中水质石油类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们起草了一份《世界能源的前景》报告,分析了在2010年前燃料能源综合体发展的基本趋势。在2010年前,石油消费增加20%。预计到2005年达每桶约30美元。在石油产品消费增加的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的石油开采量逐步减少,这将导致进口增加,到2010年进口量将占这些国家石油消费总量的大约70%。现在全世界消费的石油大约30%来自近东各国和委内瑞拉。到2010年这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石油类非点源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类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为污染源分散、污染源作用周期长、暴雨时易于形成高含沙水流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强度石油类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随土壤石油污染强度的提高,径流量增大,产沙量降低,但水、固两相中的污染物径流污染强度均增大。试验条件下,径流过程释放于水相中的石油类浓度可高达4~7 mg/L。  相似文献   

15.
油污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因石油开采、运输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对大庆地区油污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实验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对芦苇和香蒲根际土壤的石油类污染物总含量、石油烃类组分浓度、非烃组分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使被污染土壤中的某些油污成分逐渐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还可看出,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降解能力高于非正构烃。总体看,芦苇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强于香蒲,但芦苇对非正构烃的降解能力略逊于香蒲。  相似文献   

16.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或已实现无害化处理;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或未实现无害化。  相似文献   

17.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973-973
能源植物,又称“石油植物”。“柴油植物”或“燃料植物”,通常指那些具有合成较高还原性烃的能力,可产生类似石油成分,可替代石油使用或作为石油补充产品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石油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归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石油类污染物在各种水环境中 ,由于水体的特点不同 ,其归宿也不同。通过对焉耆盆地石油开发区域内博斯腾湖、开都河及相邻湿地的研究 ,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各水环境中扩散、挥发、溶解、分解、乳化、氧化、生物降解、沉降、吸附与吸收、分配与富集等进行了定量分析 ,为石油类污染的控制和清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监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石油类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处理后,将油田含油污泥中的腐植酸、有机酸去除,避免了在红外光谱测定中将腐植酸作为石油类导致石油类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加标回收率在80%以上,检出限可达3.4mg/kg。  相似文献   

20.
营养平衡因子是影响微生物降解石油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考察不同的氮源和磷源、氮磷比以及钙镁离子含量、NaCl添加量对高效耐高温石油降解混合菌UM1降解石油的促进作用后发现:无机氮源优于有机氮源,胺态氮优于硝态氮,NH4Cl和KH2PO4分别作为氮源和磷源,氮磷质量比为5:1时,对UM1石油降解促进作用明显。CaC12和MgSO。质量浓度分别为30mg/L和500mg/L时,UM1的石油降解率迅速增至最大,分别为65.86%和65.12%。通过1L培养基添加3gNaCl,能有效促进石油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