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处于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国,短时内不可能根本扭转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的势头。如果过早过激地减排,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迟滞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既要减排又要发展,怎么办?中国高层的回答是: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京都议定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措施,全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前,全球变暖只是一小部分气候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大家继失业和恐怖事件之后所关心的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年夏天在中国频繁出现的暴雨、洪灾、高温和干旱等异常天气更让气候变化问题在中国升温。 相似文献
3.
在欧盟具有优先话语权的国际气候格局中,美国唯与中国合作才能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唯与美国合作才能防止欧美联手制华、争取谈判话语权。由于战略定位和政治体制存在的差异,中美两国应根据各自在政治体制、技术实力、资金需求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具有共识、易产生绩效的领域如能力建设、合作研发技术和加强地方合作等方面,先易后难地有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4.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法律调整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倩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16-18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决定对于其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也不能做出确切的预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缔结和生效为各国一致行动提供了国际法上的依据。应当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制定实施有效的政策法律措施,同时施加我国的大国影响,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解决进程。 相似文献
5.
坚定信心、未雨绸缪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态度已经转向,中国有可能在能源、环境、气候问题上遭遇更严厉的国际舆论氛围。但即使出现对中国新一轮的舆论战乃至"贸易战"、"技术战",都不可能轻易把中国发展的"势"给压下去。中国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以什么样的合作姿态进一步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去,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地位、工作目标和法律要求,规定部门职责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与交易机制,分解工作目标并开展评价考核,彰显国家应对气候的法治决心,亟须制定综合性基础法律——应对气候变化法。该法的制定已具备充足的研究起草基础和下位法支撑,建议尽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启动《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本文建议,将低碳发展和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等纳入立法目的,设立总则、规划与标准、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管理和监督、国际合作、法律责任、附则八章,合理设立规范重点。健全统一监管与部门分工负责的体制和基金筹集、市场交易、社会共治等机制,全面构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制度体系,部署国际协商与合作措施,设置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对违法行为规定罚则。 相似文献
7.
8.
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剧是接受革命而不接受改革。痛苦的历史和血的代价告诉我们:成功的改革需要"上下一心,君民同志"。中国30年改革的成功依靠的正是"上下一心,君民同志",而其同志一心就在于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共同富裕"。一旦"共同富裕"成为"乌托邦",改革的基础必将丧失殆尽;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气候政治压力。"多难兴邦",作为危机驱动的国家,内外压力之下,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共同富裕就将具有革命性的制度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刘少宁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4):5-7,10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应对气候变化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专家建议政府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并广泛深入开展古气候、古地理研究以预测未来,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的防灾减灾力度等;为此政府制定永久性节水法规,降低用水标准,公布水体杀虫剂、除草剂的浓度安全标准;重新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削减城市用地定额,建立严格的土壤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3.
巴黎气候大会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与行动逐步达成共识,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趋势。文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油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国际石油公司典型做法,探讨了我国石油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我国石油行业应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发展天然气、清洁油品、生物燃料、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碳化工等新兴业务;建立完善的低碳发展决策、管理、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日益成为未来国际能源体系的支撑。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清洁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的背后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威胁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清洁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本文认为,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全球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朱静静吴亚芸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6):4-9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是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与节能减排相比,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持续等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就林业碳汇问题不断达成共识,国际与国内碳汇市场发展迅速。开展碳汇造林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既定的碳减排目标,同时顺应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趋势,有望让造林者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实现经济收益。为了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碳汇造林",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对森林碳汇的产生背景、作用机制以及在我国开展碳汇造林工作的意义和前景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7.
18.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关注的日益增多,配合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布,中国掀起了关注气候变化的高潮。媒体和NGO成为中国公民社会中参与气候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