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黄乐平律师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记者被挂满墙壁的锦旗吸引了,"维护正义为民解忧""剑胆琴心济困扶危""捍卫法律一尘不染""情系打工者的好律师""法律援助情暖人间""用法律助弱送暖为民众排忧解难"字字句句表达的深情让记者深刻地感受到黄乐平律师的人格魅力。在一番精神的洗礼后,记者跟随黄乐平走进了他的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2.
2011年2月23日下午,北京义联劳动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职业病调查报告与立法建议"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该中心公布了他们历时3个月调查研究出来的一份<职业病调查报告>,中心主任黄乐平律师根据本次调查情况对该调查报告发表了专家分析,为<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并针对到场媒体记者的提问做出了相应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一个在单位活动中意外受伤的工伤职工; 一个具有“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称号的公益律师; 一个被央视等媒体评为“工伤维权第一人”的民营组织负责人; 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一个在国家《职业病防治法》修法中被采纳多条谏言的职业病专家. 集如此多重身份的,正是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  相似文献   

4.
一个老矿山安全专家的心愿──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教授黄元平本刊记者玫尧黄元平教授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不愿谈自己的人之一,这反倒更增加了我采访他的欲望。72岁的黄老年轻时矢志来矿,高中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这所院校的前身是清末詹天佑执教的唐...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鸡西"6.20"矿难纪实(下)沉重的记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西“6.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夺去了124条生命。这些人的家属现在怎么样?6月23日下午,记者到城子河矿进行了采访。记者向路边一骑摩托车的人打听情况时得知,他的邻居的两个儿子都在这次事故中遇难了。记者我的恳求下,他把我拉到距城子河矿几公里以外偏僻的南屯。  相似文献   

6.
在黄威志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摆满柜子里的上百个各类奖杯奖品。而记者却觉得,他办公桌前摆放的一对腾云驾雾的青铜黑龙却有故事!这对栩栩如生的塑像足足有三尺高,用单手提起来其重无比。问起它的来历,黄威志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他创办“威龙赛车俱乐部”时朋友赠送给他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苏州     
1 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是上海,因为主要受访人代尔塔中国公司总经理张庆吉先生在上海。可代尔塔的生产基地在苏州,记者想在见到张庆吉之前先看看他们的生产车间,于是采访的第一站便确定为苏州。火车上过了一夜,第二天3月30日一早便到了苏州。在苏州代尔塔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办公楼会议室里,接待记者的是执行董事高航先生,一位年轻的法国人。记者说明来意,年轻的执行董事点点头,示意他已经知道。简短的交谈后,他提出带记者去车间看看,边雹边谈。年轻的执行董事汉语讲得很好。一行人先来到制衣车间。穿上鞋套,进入车间,记者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车间,几百名  相似文献   

8.
晚上,宾馆大堂里,荆州思创总经理陈绍南把本厂产品摆在了一张小桌上,过往的人都会向这些防护面罩投来一瞥。他站在桌前,等待着前来咨询的人。陈绍南是作为代表来参加一次职业安全会议的。利用休息空隙,他不失时机地在入住宾馆搭起了临时展台。来看的人不多,记者遂能与他有一次交谈。  相似文献   

9.
冯瑾 《劳动保护》2006,(8):43-45
他创新中央企业属地监管模式,提出设立金安桥电站监管分局;他为了消灭安全监管的空白点,创造性地将水电工程中的砂石料场纳入到非煤矿山安全许可;他是当地企业最怕的人,也是企业夸赞最多的人;他最怕老百姓骂他,他是老百姓心中的好人,好官。他就是沙阿立,云南省丽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记者没有见到沙阿立局长之前,就听到云南省安监系统很多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们说起他的个性,他的创新精神,他的很强的工作能力,都让记者产生了采访的冲动。2006年6月19日,在丽江一个凉爽的雨后清晨,记者在丽江市安监局局长办公室里见到了他。沙阿立浓眉…  相似文献   

10.
5月下旬的一天,在中石化天津分公司芳烃部(化工厂)门口,门卫得知记者要见的人是姚冰时,不假思索地说出了姚、水的官称——姚科长。看来姚冰在厂里还有知名度。同行的老张是《天津现代安全》的主编,他向记者介绍了姚冰的一些情况,30多岁,在安全工程职称系列里,是正了名的安全工程师,这在工厂里不多见。正是这一缘故,记者想一睹这位年轻的安全工程师的风采。不料,芳烃部停车大修,姚冰肯定在现场。当记者看到姚冰的时候,他头上还  相似文献   

11.
他是安全管理岗位上的一位老兵,摸爬滚打16年,他的很多心得和认识聊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他又是安全教育岗位上的一位新兵,同事们给他的最直接评价,是他讲安全教育课时底下没有人打瞌睡。他就是首钢集团公司安全教育科科长王小雷,在首钢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期间,记者都被他的“忽悠”吸引了。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采访中,记者称呼采访对象时,往往用姓加职务,但面对这位执法威严而对人和善的吴月光,记者更愿意用“月光”来称呼他,这不仅亲切,也更易让读者走近他,走近这位满族汉子。月光曾经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包括“国家安监总局一等功”、“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他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儿子、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我觉得他或许不够称职,但我依旧敬畏他——这位长我十六岁的、又在安监一线的吴月光。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舍了小家的温馨,顾全了大家的安危,这种践行不是记者的言语可以表述的,其中的“痛”与“思”或许只有月光才能体会。老子《道德经》上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月光正是以这种大德,行为着自己的行为。真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去探望这位可亲可敬的局长,去乌海、去他工作的环境中,切实体会一下他工作中的艰辛,如果可以,我也愿意用这种方式去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相似文献   

13.
<正>"理想电器是福安电机企业中安全生产做得很好的一家企业。老板郑文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在企业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上很有一套。"近日,记者来到福安市采访企业安全生产开展情况,福安市安监局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理想电器。理想电器,近年来在福安电机产业中异军突起:年生产电机20万台,产品获得中国3C认证、美国UL认证、欧盟CE认证,产品出口世界各地。"个性"的老板,会带来怎样让人耳目一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呢?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来到理想电器。  相似文献   

14.
顾雨申,很特别的名字,让人立即联想到一位雨季出生的上海小伙子。的确.站在记者面前的他非常白净,让人无法与印象中的”化工厂工人”联系起来。其实,化工生产也不是洪水猛兽.也并不一定非要与危险化学品或职业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四川宁南县一施工营地被泥石流冲毁,截至记者发稿前,已造成14人遇难、26人失踪。据悉,事发前1天,当地政府曾将预警短信转发给工程建设筹备组接洽人胡某。胡某却将该短信删除。他称该短信太笼统没有大意义,并表示防汛不是他的职责,自己没有义务去转发。在大自然的伟力之前,人实在太过渺小,面对不可预测的天灾,人更是显得孱弱无力,形同蝼蚁。必须承认的是,对抗天灾很多时候的确是超出了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位耄耋老人,但他有一个叫起来很年轻的名字——江涛。八十有八的他,已在轮椅上坐了4年,但看上去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从他脸上找不到一般重病老人的那种神情。去年2月的一天,在家的江涛正躺在床上看报。到访的记者悄然移步于床前猫腰瞅他,问好声没出,他却对着记者的面颊轻轻地一巴掌,然后笑着用他那仍然洪亮却已十分含混的发音,说道:“你来了!”见此情景,记者百感交集,虽是常客,但这次是4年后的重逢啊!往日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如今竟成这样;更没想到这还是因为一份他所喜爱的报纸要停刊。  相似文献   

17.
6月28日,四川宁南县一施工营地被泥石流;中毁,截至记者发稿前,已造成14人遇难、26人失踪。据悉,事发前1天,当地政府曾将预警短信转发给工程建设筹备组接洽人胡某。胡某却将该短信删除。他称该短信太笼统没有大意义,并表示防汛不是他的职责,自己没有义务去转发。在大自然的伟力之前,人实在太过渺小,面对不可预测的天灾,人更是显得孱弱无力,形同蝼蚁。必须承认的是,对抗天灾很多时候的确是超出了人的能力范畴。一场导致14人遇难、26人失踪的泥石流,似乎也再次印证了天灾之下,生命的孱弱与无常。  相似文献   

18.
唐新裕,莆田市安全生产执法支队支队长。近日,记者见到唐新裕时,他正与执法支队同事讨论处理群众举报的有关事宜。"这2年,鉴于仙游县境内非煤矿山资源丰富,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无证开采。每次都是检查的人来了,无证开采者就早早溜了,等检查的人一  相似文献   

19.
陈坚 《安全与健康》2011,(16):38-39
60多年前,一位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响应祖国号召,毅然报名参军;后奔赴朝鲜战场,成为志愿军交通线一员,多次经历生死考验;之后回到福州,在福州汽车修配厂(即东南汽车厂前身)工作,直至离休。他就是志愿军老战士,福州人林伟民。日前,记者来到福州市仓山区金彩小区林伟民家时,他正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原来,应外孙女邀请,他正在记录家族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叫唐建友的劳动者在广东打工期间突患急性白血病,医生说他只有两个多月的生命了。因为长期从事喷漆工作,唐建友认为自己得的是职业病,但是当他决定申请职业病诊断的时候,却发现困难重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面临职业病诊断鉴定之苦的,远远不是他一个人。另一位职业病患者胡旭容,因认为相关部门的一次诊断、两次鉴定缺少依据,却无论如何找不到进一步维权的途径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