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厘清海域使用金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关系,是实现海域资源价格合理反映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前提。通过解析海域使用金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内涵,从费用构成、评估指标和评估范围等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交集,现行的海域使用金中的海域自然属性改变附加金属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范畴,但远不足以反映其全部;当前公众不断提及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金的量值等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全部;国家已征收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补偿费和海洋工程排污费(环境保护税)均是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一部分,海域自然属性改变附加金与前者存在部分重叠,与后者相互衔接,但无交集。为科学确定海域资源价格,建议充实海域使用金中的海域自然属性改变附加金,归并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补偿费,同时明确与环境保护税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张灿  曹可  赵建华 《环境保护》2020,48(7):8-13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发展情况,梳理了国家机构改革打通"陆地和海洋"后体制机制改变带来的机遇,分析了一段时期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及能力短板,从完善制度体系和能力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3.
赵华林 《环境保护》2013,41(2):8-11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水源、养殖水产、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支持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湖泊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湖区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湖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关注。 一、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指生活在海洋(包括河口)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虽然目前人类还只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一小部分(如渔业资源),但各种海洋生物彼此互相联系,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数十亿年前孕育出了最原始的生命,同时又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仅造成了大气、河流、土壤等的污染,也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生态环境保护也十分的重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海洋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海洋资源予以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确保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了新时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策略,以期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重金属污染已经从逐步积累进入到突发性、连锁性的爆发阶段,污染范围正在扩大,已逐步蔓延至海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入海河流每年携带数万吨的重金属入海,且近年来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着我国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随着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继获批,我国海洋经济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进入实施阶段,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这些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内关于海洋沉积物与海洋生物体中重会属含量相关研究报道的逐渐增多,海洋重金属污染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近年来胶州湾水域的研究,分析胶州湾周围区域的人类活动、胶州湾水域的环境变化以及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揭示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营养盐Si、水温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确定了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的活动中,营养盐Si的缺乏和水温的上升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基础改变,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改变,造成海洋生物资源的下降。作者认为,在人类的活动中,首先要考虑输入大海的营养盐Si,其次要关注大海的水温变化,为海洋生态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生态毒理学角度介绍了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N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素等几种主要海洋藻类毒素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毒素对人类及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素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和转移、毒素的致毒途径、海洋生物对毒素的回避和选择性取食等。这些毒素可通过食物链在贝类或其他海洋动物体内积累并浓缩放大,从而危及人类健康,有的毒素还能直接对海洋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文中同时也介绍了该领域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情况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监管问责制度。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构建了生态环境部系统内和中央层面双轮驱动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其中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顶层制度安排,是对生态环境部系统内督察制度的全面升级,这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构成及其特征,提出强化督察结果、运用督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首轮督察评估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水域的基本含义,详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水域保护工作的现状,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域保护的相关策略。提出了加强水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在此角度上,号召人们不断强化水域保护的意识,引起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其对于目前的水域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渔业环境监测站福州市渔业环境监测站成立于 1 991年 ,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该站获农业部认证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 ,并为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综合考核的优秀单位。目前该站承担着国家与我省海洋常年趋势性监测、渔业环境监测、渔业水域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贝类生产区域环境质量与卫生质量监测以及海洋赤潮、水生生物毒物残留等专项与应急监测等多项任务 ,它不仅是我市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技术队伍 ,也是我市渔业执法工作的重要支撑机构。地址 :福州市鼓楼区古乐路 3#  邮编 :35 0 0 0 5 电话 :0 5 91— 332 …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我国的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海洋生态补偿对策,但是由于该制度应用的时间较短,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需要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有效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海洋生态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其中,相关专项规划应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构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该规划体系应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顶层规划,统筹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水资源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湖岸线保护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关要求,与长江流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作为最顶层规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绿色发展、生态空间管控与流域控制单元治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近期规划与远景目标、中央和地方责任事权等5个方面的统筹;各专项规划之间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协同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湖泊是具有多功能开发利用特性的宝贵的自然资源,除了能发挥调洪、蓄水灌溉、航运以及新兴的旅游事业等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外,还可发展渔业生产.本文就湖北省湖泊资源的历史变动、现状及其渔业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一、湖泊资源的变动及对渔业的影响水域资源是渔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因素。水域条件的佳劣,直接关系到渔业的兴衰,而水域格局的变动常常带来渔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变动.建  相似文献   

18.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在保护近海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和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在国家加快推进陆海、城乡国土空间统筹和优化的背景下,要实现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水质持续改善等目标要求,仅明确近岸海域和沿岸陆域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难以满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还需进一步明确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体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已经实施20余年,目前呈现出法律地位不足、功能分类体系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一致、功能区目标间协调性不足、调整频繁、各省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管工作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应重新定位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对其所确定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的保护,并由环境功能保护的需求进一步提出水质保护、生态保护目标,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作为全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目标空间管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法律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体系、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严格功能区划调整程序、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管制度等对策建议,为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的邀请,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Iver W.Due-da11教授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八日来大连访问。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周家义副教授等热情接待了Duedell教授。 Duedell教授是美国海洋倾废专家,他对海洋倾废不同废弃物在海洋中的归宿和废弃物对海洋生物影响等方面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美国有一定的声望。教授这次来我国访问,是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最近签署的中美海洋和渔  相似文献   

20.
李加林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4):1104-1106
<正>资源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对发挥海洋国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助推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受《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委托,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共同组织策划了“海洋资源经济与战略”专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