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角,应认识政府与其他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角色,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可持续。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失衡问题凸现。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广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活跃,是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区域。然而,农村的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从目前来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草场退化、各种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工业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很突出,这势必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也肯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据“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现状及其保护恢复利用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测算,早在80年代中期,我国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值就达800多亿元人民币,数目是相当惊人的。毫无疑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  相似文献   

3.
纵观各类生态环境的前世今生.大多归于泾渭分明的两条命运:或得到周全的保护与治理,或遭到过度的使用与破坏。结局如何,完全被动地取决于人类的态度与认知。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成为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以自身无法估量的潜在价值赢得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已不再是无偿的任人索取的自然资源,而是逐渐进入市场,成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息息相关的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这或将为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找寻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全国113个市、县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试点地区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查处生态破坏案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在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执法体系、建章立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强化生态保护执法力度,总局决定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要求以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为契机,以控制不合理资源开发建设活动为重点,围绕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农村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着力查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及违法案件,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新疆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随着新疆大开发建设,水土流失有加剧的态势,为保护人们居住的生存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已显得刻不容缓,为防治我区水土流失,首先应根据新疆水土流失的特点和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8.
达县百节"水保生态园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敏 《四川环境》2005,24(2):63-64,75
本文反映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达县百节河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通过实施水土流失治理三大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陈述了百节河小流域生态园区的建设特色:组织协调部门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业主参与,责、权、利统一,投资渠道多元化,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姜裕富 《环境教育》2010,(11):39-4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在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个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鸭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流域由于人类长期过度地甚至是掠夺式地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患等自然灾害频仍,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及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生物群落退化,生态功能降低。针对这些问题,该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科学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污染综合防治,严格保护天然林;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省),发展生态经济;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不断推进流域的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升桥水库作为玉滩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全国重点良好湖泊保护范围,但也存在饮用水安全风险、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调查与研究,针对高升桥水库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科学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以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组成的延安苹果生产效率驱动体系,通过通径分析,研究1994—2015年苹果生产效率及其驱动因素、各子系统特征及其交互影响。结果表明:①延安苹果生产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4个子系统增幅为: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②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相关性最大,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无显著相关,各子系统与苹果生产效率相关性为: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生态环境。③苹果生产效率的直接驱动因素为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主要呈现为间接作用。通过加强生态治理投入、农民培训、品种改良建立自主性合作社及新型产业化模式,促进苹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治  杨柳 《四川环境》1996,15(1):71-75
本文概述了全球荒漠化的分布与危害,并以我国内蒙古草原遭鼠害导致严重沙化为实例,着重分析了甸沙漠化分布现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强调了保护生态瓣重要意义。总结我国40多年防风治沙的成果和我国青海沙珠玉治理沙化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建设绿色工程等综合防治风沙的对策。肯定了中国防风治沙,保护生态环境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绿色视野》2009,(3):5-5
西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明确将西藏纳入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陆续投入200多亿元资金,通过保护与建设3个生态安全屏障区,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保护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15.
滩涂围垦、污水排海工程建设、地下水开采等不合理的社会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湿地面积和生态空间及生物廊道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流量减少、地面沉降、环境调配水资源和纳污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为规范社会行为,提出要强化生态知识宣传、用生态理念规范社会行为、调整工业区块布局、保护湿地和地下水资源、加强生活源和农业源治理和制订生态修复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四川发展生态农业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四川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提出四川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才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原始森林减少,生态功能削弱,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大,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建设加速水土流失,城市生活坟圾和工业废弃物、酸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用薄膜的残留、畜禽粪尿污染是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是大力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强化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启动农业清洁生产工程;重视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技产业,以构筑生态安全体系为根基,以公司加农户的产业运管模式,以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有力推进生态农业的科技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移民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在积极地进行着。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政策对缓解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质量恶化,维持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经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生态移民的意义,并对生态移民应当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有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近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与高强度开发,秦皇岛市海港区局部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土地污染等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土地生态平衡的失调,甚至出现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通过分析海港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生态特征等,在充分认识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取管护与保育并重,以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等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08,(3):54-55
自2003年全国113个地区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试点地区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查处生态破坏案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在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执法体系、建章立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经考核评估,有81个试点地区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20.
朱国芬 《环境教育》2006,(10):26-29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环保总局在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中说,尽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冷静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