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明国  关雎 《环境保护》2013,41(15):39-40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在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2.
爱的力量     
胡莉 《环境》2002,(4):36-36
自从我与丈夫托德分手后,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带女儿韩娜上动物园,女儿特别喜欢动物,尤其喜欢动物园里的那只大猩猩苏基。4个星期前,苏基生下了一只小猩猩莫利,韩娜更是迷上了它们母子俩。韩娜是个不幸的孩子,在她周岁时,一场脑膜炎夺去了她的部分听力。不过,女儿很聪明,她很快就学会了手语,每  相似文献   

3.
李敏 《环境》2000,(4):36-37
人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协调问题。现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物质文明,本质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无控制地排放废物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因此,不可避免地给人类社会带来工业创造力与破坏力的同步增长,以至演化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类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吴嘉玲 《环境》2009,(4):98-99
“生态村”的由来 1991年丹麦的生态村组织——大地之母(GAIA)投资信托基金,给出了生态村的概念:“生态村是在城市及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它重视及恢复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中四种组成物质的循环系统:土壤、水、火和空气的保护,它们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是一项行在当下,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举措。生态补偿通过受益方付费,受损方获补,使生态系统相关方利益均衡。利益均衡体现了必要的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生态补偿和环境公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两个角度探讨了环境不公正的现实表现。最后从对自然的补偿和对人的补偿两个方面阐释生态补偿如何体现了环境公正。  相似文献   

6.
郭镭  张华 《环保科技》2003,9(1):44-48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 ,以及人与自然对立依存的关系 ,探究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诸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进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并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8.
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可以说,环境危机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是人类社会长期的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的生态恶果。故此,变革当前社会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炳彦 《环境保护》2002,(11):28-30
回顾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与深化过程,可以看出生态示范区建设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刀,是与重大的社会经济背景分不开的;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类型和内在结构,指出生态示范区尽管建设类型多样,但其内在结构是有共性的:即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意识;最后,笔者认为生态示范区的走向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巩固提高,二是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缘起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指导下形成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一般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也是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人与自然对立依存的关系,探究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诸种环境问题的根源,进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和探索,并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对生态问题层层深入的探讨,生态公平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学术界对生态公平的调查研究基本围绕生态公平的内涵、生态公平的困境以及生态公平的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推究,获得了众多成果,同时也对缓解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从长远考虑,需要从更多角度和更多层次,如跨学科、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刻而严谨的探究,以期推进生态公平的研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蓓 《环境科技》2000,13(1):41-43
前 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与 70年代相比 ,国民的环保意识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依然存在着不少潜在的问题。据“地球村”周刊 1999年 6月 2 3日报道 :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全国规模的公众环境意识抽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表现在 :(1)将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 ,显示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 ,倾向于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 (2 )我国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 ,环境道德意识较弱 ,农村居民尤甚。 (3)公众在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在环保事业中作用的认识上 ,认…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生态经济:生态与经济的思考(接2009年第5期) 二、传统经济的局限与反思 传统经济的一个缺陷在于低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大自然,森林、湿地、珊瑚礁、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产品,而且提供了极其重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服务,且服务比产品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存忧思     
又一次的夜不能寐,又一次的痛心疾首。环境灾难,似乎成了人类逃离不了的怪圈,循环地在世界各地上演。与我有关抑或无关,却时刻牵动着我的神经,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然。  相似文献   

17.
<绝望真相>是由前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参与制作的一部关于全球变暖的记录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被评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部记录片".正如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改变了历史","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运动",影片<绝望真相>也被称为"阿尔·戈尔的寂静的春天",掀起了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农业和农村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
李莹  祝声 《环境》2008,(10)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宝贵财富,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环境里,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