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GIS和RS为技术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龙岗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试探性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并结合园林绿地分类标准,对龙岗绿地系统进行了景观生态分类;在对龙岗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过程中,引入了马尔科夫模型,从而能更有效的分析龙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以景观格局分析为基本方法,对小尺度研究区域的绿地系统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学问题;3S技术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一系列工具,成为资料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利用3S技术在景观数据的获取、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监测、评价与管理、景观空间模拟、景观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对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景观评价是国外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视觉景观和声景观质量正面临深刻变化。选取具有明显城市-乡村梯度的代表性景观,通过景观现场调查和室内评价测试,剖析了城市-乡村梯度下景观的视、听属性和人群的景观视、听及综合认知评价的变化,并探讨景观属性变化对认知评价的影响,以及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声景观认知评价与景观视听综合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沿城市-乡村梯度,视觉景观由人工景观逐渐过渡到自然景观,声景观由人工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生物声和地质声为主,声级水平随之降低。(2)景观视听评价结果总体上随人工影响程度大小的下降而上升。(3)景观视听综合评价受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和声景观认知评价的共同影响,其中声景观认知评价对景观视听综合评价的贡献明显高于视觉景观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和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分析了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现状,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景观的生态框架设计,种群源(斑块)工程,廊道与节点工程,城市山水生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和城市景观文化规划。通过上述具体的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使长沙市芙蓉区的景观生态能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为城市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5.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项艰巨任务,它需要考虑到所要恢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和其动态的整体性和长期性。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所面临的挑战是理解和利用生态演替理论来完成并加速恢复进程。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维持的,由不同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组成的能够满足不同需要如生物保护和粮食生产需要的景观。景观生态学关注于大的空间尺度的生态学问题。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实践提供指导。在解决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时,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效的。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其一般原理斑块形状、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镶嵌系列等都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恢复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恢复要素的空间配置。在评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否取得成功,利用景观生态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学理论如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和尺度理论都能够指导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同样地,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研究方法对于生态恢复的方案确立、方法实施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景观生态学思想与方法应用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亚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护三亚热带自然风情,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为该市进行了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其中控制性组分的设计分为种群源(Speciessource)、廊道(Coridor)和节点(Node)等内容。用来满足生物种群保存的“持久性"和物种流动的“可达性"要求,使城市中的“自然"组分成为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此外,还进行了非控制性组分中自然组分的设计和景观的美学规划,并进行了景观的生态构架设计,使城市生态系统与外围自然组分进行有效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浅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且现代景观生态学己经成为生态学领域中令人瞩目的一个分支,其发展为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引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方法,主要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优势度原理,通过对优势度的计算,分析项目建设前后优势度的变化情况,评价由于项目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现景观生态学法在现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空间数据的存贮和管理能力,还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手段,满足了土壤景观生态研究往往要分析大量的庞杂的空间信息的要求。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黄土高原土壤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开展了土壤景观生态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建立了《黄土高原土壤景观生态信息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土壤景观生态信息系统的技术特征,并对建立黄土高原土壤景观生态信息系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黄土高原土壤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生态要素、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格局特征与景观稳定度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文章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一方面有助于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原有生态保育措施只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不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文章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用于重庆市长寿区生态功能区划,区划结果为:将重庆市长寿区划分为3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和21个生态功能小区,与未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相比,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多了四个生态功能小区,而这四个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出,有助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生态保育措施,对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区域生态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是典型的持续农业。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探求中国生态农业景观特征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进而针对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4大功能,提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5项原则,即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环境目益恶化的今天,景观生态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文从环境和生态的观点出发分析现代景观设计,并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探讨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之议题,提出景观设计创作之初应先进行环境评估,立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武夷山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武夷山风景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3种景观生态等级,以此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综合的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景观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应该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到道路工程中去,使道路工程的设计和修建不关具有技术和经济效果,还具有景观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Landscapeecology:thetheoreticalfoundationofsustainableagro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WangYanglin(DepartmentofGeography,Peking...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在景现生态学指导下旅游规划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效益原则、个性与特殊保护原则;以及景现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应用与微观应用,指出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现水平层次上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环境景现等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它本质上是一种包含"旅游"、"景现"、"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而景现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微观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廊-基的具体设计上,全文深入探讨了"规划结合自然"的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s to the industrial setting has been touched upon by literature across several disciplines. Two emerging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es,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applied here to look at alternative ways of planning industrial parks. As an emerging field,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different viewpoi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The approach of landscape ecology regards the environment as a land mosaic, a mixture of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 which concerns a manageable human-scale environment across one or two human generations. Industrial ecology, on the other hand, go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end of pipe”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learns from the ecosystem concept. The curr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se two fields a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planning of industrial areas. Using 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two fundamental issues behind the idea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raised. If raw materials, energy and by-products are more easily replaced or reused b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n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will b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natural resource substitution by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new way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substitute natural resources, the skills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natural resources will take priority over other strategies. In this situation, the knowledge of landscape ec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ly optimum resource uses, 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the mixture of natural, urban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 new concept, “nurtured landscape”, is proposed for mediating between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the urban/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e nurtured landscape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logical technology using landscape to ameliorate the polluting effects of the urban/industrial neighbourhood. The planning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provides a test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to the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of an industrial area.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万泉河口博鳌镇(亚洲论坛会址)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海岸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及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分析,讨论了该区域开发建设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建设的强弱是导致博鳌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及熵模型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景观生态学和"熵"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承德市北部荒漠化地区为例,重点讨论了景观生态学中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热力学中熵模型在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评价中的应用.根据2001年8月31日Landsat卫星遥感TM数据,结合现场调查,通过景观熵值、植被覆盖度等指标综合评判,对研究样地荒漠化程度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通过熵模型计算荒漠化景观系统的熵值,可以判断荒漠化景观发展趋势,也可以比较不同荒漠化景观的荒漠化程度.经过综合指标分析,判定丰宁县小坝乡属于重度荒漠化地区,围场县御道口属于中度荒漠化地区,该结论与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