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原退化,而对牧民来说却给他们带来了传统生机和举家生存的命运突变。生态退化的责任在谁?有无除了围封转移以外的鼓励性生机选择?本文评析生态功能和矿产开发之影响,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揭露生态补偿机制的盲区,为相关制度建设提供不可忽视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帆 《环境与发展》2023,(3):18-22+51
2021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能耗与碳排放体量大、强度高,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对于今后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出的背景,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能耗与碳排放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政策对今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并研究提出在“双控”转变过程中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更好地实行碳排放“双控”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生态建设状况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评估生态建设状况的量化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建设的现状,选取了森林、荒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来判断内蒙古的生态建设状况.在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生态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和计算其生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对自治区近5 a的生态建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内蒙古生态综合指数经计算为1.05,表明自治区的生态建设形势和全国一样,处于生态治理与生态破坏的相持阶段,且其判断指标大多处于相持状态,有的已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内蒙古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选址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主体功能定位,水资源、大气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环境风险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基地布局优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和煤电基地,承担着向华北、东北等地区输电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力外输省份,在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框架下,内蒙古燃煤机组发展将受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制约。为了解决内蒙古电力输出所需要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及总量减排核算问题,本文利用CMAQ模型模拟内蒙古煤电基地污染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内蒙古地区环境容量分布情况及不同电力发展情景的环境影响,提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煤电输出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全社会各级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全国环保问题讨论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由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生态补偿不合理和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1。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各级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用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最美乡村、水污染治理、大气综合治理、退  相似文献   

7.
刘军  居小秋  邹鹏  高亚 《环境与发展》2020,(2):198-198,200
通过回顾南京市开展水环境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历程,对南京市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南京市水环境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其他城市和地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分析了发展生态工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路,为内蒙古生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破解长江经济带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重要手段。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图上红线"到"地块红线"转变的重要保障。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严守过程中面临落地难度大、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制度配套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以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体系为突破口,以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制度、监督巡查制度、评价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及赔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系列制度为重点,着力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执法监管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和鼓励公众参与,分区域、分步骤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问题是矿产资源开发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研究解决补偿主体缺位和补偿主体之间关系。本文利用四元主体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主体进行研究,四元生态补偿主体指矿产资源的开发企业、矿产输入区、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将矿产资源开发分为三个阶段行研究,第一阶段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前的预防性补偿时期;第二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中的即时性补偿时期;第三阶段是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时期,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主导主体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二是以政府为主导主体对历史生态旧账进行生态补偿。具体分析了三个阶段补偿主体的变化过程及其主导补偿主体和辅助补偿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问题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是预防控制职业病,是保障流动人口职业健康和公平劳动权益的重要环节。根据对北京、浙江、山东、湖北、内蒙等地的调研,对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目前我国职业卫生资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受上覆岩层自重应力、超前支承应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和回风巷煤柱应力等“多向应力”叠加影响,使得工作面应力呈“非对称”性。为研究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基于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和理论计算,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对称开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基于工作面所受应力条件和围岩体结构条件,分析了“多向应力”叠加显现机理。结果表明: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支承应力沿走向分为应力升高区、应力明显降低区、应力缓慢降低区和应力稳定区,其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前方40 m左右,应力集中系数平均为1.61;在非对称开采阶段,在走向方向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较回采初期增加了100 m左右;在不考虑垂直应力影响的情况下,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的侧向应力对30202工作面倾向方向的影响范围为44 m,应力最大值为56.1 MPa。在“多向应力”耦合作用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产生能量集聚,并在采动扰动下发生能量释放,满足了大能量事件发生的基本应力条件;同时在扰动条件下采空区发生高位顶板错动,以及围岩支护薄弱为大能量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围岩结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非对称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顶板控制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是预防控制职业病,是保障流动人口职业健康和公平劳动权益的重要环节。根据对北京、浙江、山东、湖北、内蒙等地的调研,我们对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现有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新的模式框架与实施条件,以提高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率,保障流动人口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统计了2017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17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17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61.54%,矿业事故占4.27%,爆炸事故占5.13%,火灾占4.27%,毒物泄漏与中毒占8.55%,其他事故占16.24%.117起事故共死亡502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5.94%,矿业事故4.78%,爆炸事故3.39%,火灾3.39%,毒物泄漏与中毒5.98%,其他事故16.53%.2017年7-8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和自治区分别为广东(10起)、内蒙古(8起)、云南(7起)、四川(7起)和山西(6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和自治区分别为广东(57人)、陕西(43人)、内蒙古(31人)、四川(29人)和云南(27人).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内蒙古雷电灾害分布规律和成灾原因,基于内蒙古2009—2018年雷电灾害资料和2013—2018年地闪定位系统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熵权法分析内蒙古地区雷击人员伤亡特征及其致灾因素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内蒙古近10 a平均每年发生雷击伤亡事故6.20起,全区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0.36个人因雷击伤亡;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每年每百万人的雷击伤亡人数最多,呼和浩特市每1 000 km2人员雷击伤亡率最高;每年雷击伤亡事故的86.58%集中在6—8月份;1 d中雷击死亡主要集中在下午13∶00—18∶00时段,占83.33%;雷击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牧区;雷击伤亡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69岁;雷击伤亡中男性所占比例高达70.73%;全区大约每7万个地闪中会有1次导致雷击伤亡事件,雷击伤亡与地闪频次在时间上有较好的相关性,雷电灾害致灾因子熵权显示高程、地闪强度较地闪密度和地形起伏度更易造成雷击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发展生态工业的策略与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即工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作为生态工业实践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建立工业共生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破坏,代表了未来工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着重提出了发展我国生态工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沙尘天气与源地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介绍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沙尘源地,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和传输路径,分析了沙尘暴源地的气候要素特征及其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影响,说明了北京沙尘天气发生和加剧的原因,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境外源地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蒙古国境内,境内源地主要位于内蒙古和新疆,以及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沙源,大风,气流辐合(垂直对流),有沙源不一定起沙,但无沙源一定不起沙,沙尘暴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水,影响北京的沙尘传输路径,最主要的有两条,即西路传输和北路传输,北京沙尘天气与沙尘暴源地的春季降水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发生次数与沙尘源区春季大气降水量有比较显的负相关关系,北京扬沙天气的发生与沙源区冬春季降水量相关关系不显,说明北京扬沙天气起因与源区降水没有明显的关系,北京扬沙天气主要受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了2016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35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35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6.30%,矿业事故占8.15%,爆炸事故占7.41%,火灾占7.41%,毒物泄漏与中毒占3.70%,其他事故占17.04%.135起事故共死亡496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0.60%,矿业事故13.51%,爆炸事故4.64%,火灾3.43%,毒物泄漏与中毒2.62%,其他事故25.20%.2016年11-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山东(24起)、云南(11起)、广东(10起)、四川(8起)和湖南(8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江西(90人)、山东(49人)、云南(49人)、内蒙古(37人)和湖北(32人).  相似文献   

19.
王星星 《环境与发展》2020,(4):57-57,5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工厂也大量的成立,而这也使得很多废弃物及废水被过度排放到湖泊与河流之中,进而导致其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染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生态的平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城市河流水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污染产生的原因也进行了阐述,针对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出现的河流水污染问题,进而为人们及社会营造一个全新、绿色的河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