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当今中国一项至关重要的命题,武汉市作为中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城市低碳建设各方面都实现了既定的预期,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型“低碳社会”的发展模式。其发展路径主要体现为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了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将大量低碳研究成果落地成每项政策、重点推进低碳试点园区和社区建设并带动城市全面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了低碳基础能力建设等。介绍了武汉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的背景,针对其面临的压力和问题、主要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武汉市低碳发展模式进行了浅析,以期给其他城市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在低破经济下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通过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实施低碳经济背景调研和低碳经济现状分析,从个体防护装备低碳制造升级、低碳产品标准和认证标准有效供给,以及基于碳会计核算的低碳经济体系建立和运行等方面,对低碳经济下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为个体防护装备行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消耗为基础,在各领域形成了高碳的经济发展现状.但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缓解建筑高能耗的现状,绿色建筑不断被提及,建筑的绿色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以绿色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为切入点,结合建筑领域发展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可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学习借鉴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先进经验,结合武汉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适用于武汉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围绕某市老钢厂改造项目案例,采用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研究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提出3个相应的应对策略:二次改造、强化服务理念、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旨在为今后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安全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宏观经济应与具体领域相兼顾、大胆创新应与稳步推进相结合、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统筹开展减污降碳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和主要途径,以期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工业园区和企业在"十四五"时期立足...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调查研究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分析工业园区事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人机原理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提出江西省本质安全型工业园区建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赵文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5)
为解决石油化工园区目前以标准规范规定的距离进行区域规划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风险进行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技术思路;研究、建立石油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估和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单元选择、事故类型筛选、不同目标的风险标准、园区累积风险计算和基于风险进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应用建立的定量风险评估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对一石油化工园区光气及光气化产品项目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区域规划和布局,并与目前执行的距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综合考虑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和不同目标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之于距离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 ,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生态工业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的工业体系。生态工业园是实现生态工业的理想的生态系统 ,通过工业园区内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正确设计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 ,从而解决工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笔者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指标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研究 ,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在我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化工园区是一个高风险区域,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智慧化管理通过物理和信息化手段,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形成集卡口、监控、车辆、环保、执法、应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事先事中事后全程、预警执法应急并举,为化工园区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工伤保险是五大社会保险之一,每个用人单位都必须为职工办理此项保险,是对职工的一种保障。工伤保险包含的内容很多,工伤死亡赔偿是工伤保险赔付最多的一项。中国工伤赔偿50余年来所走的历程是由国家赔偿到企业赔偿再走向国家赔偿和社会赔偿,是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等的客观结果。企业和属地管理单位,都要义务购买职工工伤保险,它是一种文明措施。对工伤死亡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之间的种种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现行工伤死亡赔偿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