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61-2006年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尹云鹤  吴绍洪  陈刚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47-2157
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校正模型模拟结果,结合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我国1961-2006年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研究揭示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及各地区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在东北部较早,南部地区相对较晚。全国降水量略有减少趋势,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西北干旱区的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突变。全国潜在蒸散呈显著减少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显著突变,东部地区突变发生时间早于西部地区。全国干燥度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显著突变;亚热带、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干燥度减少趋势尤为显著,西北干旱区在1986年发生显著突变,湿润程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过往研究甚少关注20世纪40年代中国大学从事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情况,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社会教育学系1944-1949年间的三篇本科毕业论文为核心文本作学术史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电化教育研究在研究领域、问题及学术规范上均有创获,并在形成中国本土电化教育研究"科学共同体"、实现电化教育理论由单纯引进向本土化的重要转变及促进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深化上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壤污染治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污染企业由城市内圈迁移到城市外围,大量受污染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直至今日,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严重。欧美等发达国家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启动土地污染相关立法工作,英国于1974年颁布了《污染控制法》,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荷兰1987年制定了《土壤保护法》等。2016年5月31日,继"大气十条"和"水十条"之后,中国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  相似文献   

4.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对该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重新起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中因由,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史学的整体研究走向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李文海个人的史学理念、实践关系至密。李文海有关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发表有系列独到观点,这主要体现在灾荒的成因、应对、影响以及灾荒学科价值等方面。在他的引领下,近数十年来我国近代灾荒研究取得了相当之进展,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研究队伍日趋壮大。  相似文献   

5.
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溧阳市1985~2011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SO2、NO2、TSP/PM10作为评价因素,通过计算各评价因素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分析了长期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SP/PM 10为1985年以来溧阳市首要环境空气质量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市空气质量主要隶属于一级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隶属于二级标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隶属于三级标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隶属于二级标准,近几年受TSP/PM1 0因素影响,在三级标准的隶属度有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NO 2超越SO2成为继PM 10之后制约空气质量的第2大因素;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规模效应较为显著,技术减排效应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化较小,水资源相对充足且比较稳定。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5年来,北方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趋于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南方流域以降水增加为主,90年代降水均较80年代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更为明显。季节降水减少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流域降水的增减趋势与近45年长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大部分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南方流域多为增加。夏、秋季,大部流域降水较前20年减少,冬春季则相反。中国西北诸河流域是十大流域中惟一四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流域。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莹  尹义星  陈兴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110-2120
基于1880年以来全国洪灾灾情、耕地面积以及东部地区年降水量数据,采用EMD分解、MK趋势和突变检验与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①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和20世纪末这3个时间段,是多世纪以来中国洪灾最剧烈的时期;其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50-60年代的洪灾剧烈期均对应降水丰沛期,而20世纪末的洪灾剧烈期降水并不十分丰沛。②中国洪灾存在多尺度特征,主要周期有2.7 a、5.2 a的年际变化、9.9 a的年代际和20.5 a、51.6 a的几十年际变化等;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与洪灾变化周期对应关系较好。③从东部近50 a来年降水量变化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洪灾上升并不是降水量增加的结果。降水强度增加、极值降水事件增多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此外,水利投资强度的变化对近50 a洪灾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与应用: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这对于推动释光测年技术的进步和黄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黄土(以黄土高原为主),简要回顾了以多片法混合矿物热释光(TL)和红外释光(IRSL)测年技术为主的早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期)探索阶段的发展,重点阐述了以成熟的单片再生剂量(SAR)法石英光释光(OSL)技术和延长测年年限的多种方法并存为特征的目前(21世纪以来)研究进展。同时,系统论述了释光测年技术在晚更新世以来中国黄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如在年代标尺建立、粉尘堆积速率变化重建、地层对比与划分、轨道和亚轨道尺度气候演变与气候事件揭示等方面的应用。另外,也对将来中国黄土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9.
尽管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还有争议,但与其他领域社会力量的严重滞后相比,中国环保NGO在最近10年成为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一种民间组织已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前,NGO、民间组织等词语对中国人而言还相当陌生.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当国际奥委会官员问及中国有无民间环保组织,中国代表团竞不知如何作答.而在十余年之后的2009年,中国环保NGO已逾3500家,成为目前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中数量最多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吴兑 《环境》2012,(2):10-12
1980年以后中国东部灰霾天气大幅增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将伦敦称为"雾都",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上的误区,按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当年的伦敦就是"霾都",即灰霾之都.  相似文献   

11.
邹晶 《世界环境》2004,(6):82-83
对于中国人来说,今年的法国年使国民与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兰西共和国距离“近乎”了许多。自从那位外貌潇洒且闻名于世的法国音乐家——雅尔在北京紫禁城午门举办了声势浩大、规模壮观,充满着梦幻色彩、令人亦真亦幻的数字电子音乐会后,中国的法国年大幕算是正式拉开,于是各种各样的展览、访问、演出等接连不断地造访中国,甚至在环保领域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这股“浪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生态建设萌芽以及用当代人实践中的反思为背景,引出如何来正视自然、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通过对古老的东方文化古朴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慕与西方工业文明时期"人是自然的主宰"的观点进行对比,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大陆沿海底栖食用海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报导了食用海藻68种,并对其主要食用海藻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影响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并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现状 ,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退化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中国海湿地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等五个行政区,总面积为15 393.75 km2。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本文在对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的现状、类型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便切实保护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印合作可以降低生物多样性损失、减轻气候变化并减少森林砍伐。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的世界经济大国将对21世纪世界环境发挥重要甚至主导作用。在未来几年内,两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将维持8%~9%。在世界很多国家出现经济危机情况下,中印两国2009年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中国:8.4%,印度:6.2%,世  相似文献   

17.
NH3挥发是导致农业和畜牧业施肥中N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一认识,人们推测NH3的释放也可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氮素流失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方面的观测研究却十分有限。我国北方天然草地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而且在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区的草地中存在N相对于C不足的现象。认识NH3挥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防治草地退化、保护干旱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hermo-Fisher公司生产的Model17iNOx-NH3分析仪和动态箱法对黄土高原西北部边缘和宁夏中东部地区,也即农牧过渡带地区在8~9月份的地-气NH3交换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其通量昼夜变化存在多种类型,平均通量在-2~2g NH3/(m2.h)之间;在空间变化上,NH3的地-气交换在毛乌素沙地西侧表现为对大气NH3的净吸收,经黄土高原边缘和宁夏中东部的过渡,到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变化为草地NH3的净释放。这种草地NH3释放通量自北向南增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降水对土壤的湿润作用所致。干旱的环境条件使得水分超过了土壤pH和温度等众多影响因素而成为NH3挥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据此可以推测NH3挥发作用在我国北方自然草地N素流失中的作用可能较小,不可能是导致农牧交错地区土壤N素相对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水问题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洪涝灾害和旱灾自古就有,主要体现是一种自然灾害.而目前,随着近几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水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它不仅仅是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的问题,更多的是人类自身活动带来的不少新问题需要很好地去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环评的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项目环评的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逐渐兴起,区域环评是对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更加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但是中国区域环评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规划环评的重叠。所以工作起来常常会出现混乱。如城市中的工业园有用规划环评去做的,也有按区域环评去做的,有的环评名义上是规划环评,实质是按区域环评导则去评的。为此,本文介绍了区域环评的发展及特点,并与项目环评及规划环评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对今后区域环评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泽 《环境》2006,(10):40-42
近几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因执行环保政策“阳奉阴违”,致使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GDP核算方法,认为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不仅导致经济发展落入“三高一低”的增长怪圈,更是环境每况愈下的祸根。 9月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118亿元。有评论者指出,国家开始着手清算多年来的环保欠账,绿色GDP核算有望成为传统GDP核算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