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以用户为核心开展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提高地震科技信息服务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我国丰富的地震信息资源,促进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作者提出了建立地震预报信息系统工程的设想。本文论述了它的作用和基本结构,讨论了系统整体性原则。根据几年来的探索,提出了地震预报信息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地震前兆信息识别树”,它能在机理不甚清楚和多种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异常与正常、群体异常、群落异常三个层次的系统分析,获得越来越高的系统增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前兆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加入WTO后 ,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论述了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 5种构想 :(1)调整和优化地震科技期刊 ;(2 )提高科技论文质量 ;(3)办好英文科技期刊 ;(4 )编委、作者队伍国际化 ;(5 )加快期刊上网 ,使更多的地震期刊进入国际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和总结10年来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区域协作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地震科技信息工作走区域协作化之路,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应是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协作网提出了应该具备的功能和近期的发展方向,试图通过省域间的横向联网,将行业信息交叉应用于社会,直接服务于地震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预警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 2023 年 6 月系统试运行以来的预警信息发布情况。结果显示,预警信息发布的主要延时存在于地震发生到国家一级融合决策系统正式发布预警信息的过程,最短延时为 4 s,平均延时为 14.358 6 s,江苏省预警系统的预警信息发布各环节延时较少,平均总延时不超过 0.9 s,Ⅱ类省级预警中心所在地发生地震后,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会略长于Ⅰ类。整体来看,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系统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省预警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实现省内破坏性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示范服务。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4,(6):9-9
2014年11月18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江苏省地震局协办的第十届中韩地震科技工作会晤存南京召开。来自韩国气象厅地震部、中国地震局及下属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晤。中韩双方代表回顾并讨论了2011年以来中韩地震科技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并就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情况、地震观测数据准窦时交换、长白山火山及地震活动信息、中韩联合研讨会和合作研究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九江地震中瑞昌市和九江县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生命线系统、劳教所等各类公共建筑和重要建筑安全鉴定工作的基本情况。基于现场调查得到的资料,论述了九江地区建筑物地震破坏的原因,并对这次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震后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地震应急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EERS)作为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时效性和对灾情宏观把握的准确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应急指挥系统能否发挥最大的减灾效能。介绍了在ArcView9.0的GIS平台上研发的城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构架、主要功能以及基于Oracle9i的系统数据库结构。通过接口设计EERS将震情会商机制纳入到系统中,并结合地震影响场绘制模型可以快速地进行地震应急等级判别,同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和专题渲染功能可以直观地把握灾情信息。在山西省运城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表明,EERS能够为应急指挥和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防震减灾事业进步离不开地震科技创新,地震科技兴则地震事业兴,地震科技强则地震行业强。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基础研究、测量、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等领域都稳步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向建成世界地震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1.
肖兰喜  冯志泽 《灾害学》1995,10(2):26-30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为例,以其1990年基础数据和1990年静态震害人员、财产损失预测为基础,以未来5年预测的房屋、人口、财产变化结果为变量,给出了动态震害人员、财产损失预测的方法及其初步预测结果。该方法还可以根据房屋、人口、财产的实际变化情况,实现“滚动式”的震害人员、财产损失预测。  相似文献   

12.
将地震现象视为一内部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灰色系统,表征强震发生前地震危险性的指标值实际上是灰数。据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昭通、松潘、兰州、苏鲁交界处和长江口地区进行了多因素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预测,并将其结果与模糊数学方法所得的结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设定量化考评标准和方法,对江苏地办系统的工作业绩作数值分析,研究了总分的组合构成、优势分布,人才断层、领导行为,经费和人力的投入产出效率,防灾属区的象征性适应能力,给出这些敏感问题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危险性概率方法应用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值的四个重要因素,诸如工作区潜在震源区的判定、地震活动性的时空非均匀性、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衰减模型进行了讨论和改进,提出了一个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方法。应用该法可提高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可靠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文中还讨论了地震构造法对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应用。最后,应用本文提供的2种方法,对秦山核电厂场址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定,选取2种方法中的最大值即为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定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地下管道系统的震害预测及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它是以地下管道微观破坏机制为根据,以模糊图论为主要计算工具的计算方法。最后,本文给出了天津市煤气管网系统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本方法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现阶段,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在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社会和地震科技队伍三方面的作用,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地震减灾工作体系,走综合减灾的道路。行使政府职能是地震减灾工作体系的中心环节,职能的行使以一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为“边界”。但我国大陆地区已发生的大震和当前的重点监视防御区多分布于二省、三省或更多省市交界地区。突破行政区划,在地震活动区、危险区周围协调地开展监测、预报、宣传、防御工作是当前进行防震减灾战略布局所必需。地震科学发展的“跨”行政区划和政府行政职能的严格区划性的尖锐矛盾,有必要提出地震减灾中的区域联防问题,本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边缘地区增加十个地震台站后,可以增强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从而达到地震预报对资料的要求。最后还讨论了地震台网优化原则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Sincea 7.9MsearthquaketookplaceinManiinSeptember 1997,noshallow focusearthquakesabove 7MshaveattackedtheChinesemainlandinthepastfew years.Thestrongestshallow focusearthquakein 1999reachedonly 5 .6Msandthatin 2 0 0 0was6 .6Ms.Therewerejustthreeearthquakesre…  相似文献   

19.
震害预测中的场地因素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刚  易学发 《灾害学》1994,9(4):23-29
本文针对震害预测中的普通场地,讨论了与之有关的震害影响问题。基于GBJ11—89规范所给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这里讨论并得到了不同场地的地震抗力调整系数。它们与一些经验或统计的系数相近,但与之比较,场地因素的调整作用增强。初步应用表明,这个结果更接近实际,且对工程选址和勘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震时黄土震陷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利用已有的震陷试验研究资料,并补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原状黄土的震陷试验。建立了考虑物性参数、固结应力、振次和地震动应力等因素的西北黄土残余应变的经验计算公式,提出了地震作用下黄土层震陷量的估算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兰州、西安、西宁、等城市的7个黄土场地的震陷量,给出了每一场地的震陷量随地震动加速度的变化曲线.从而为黄土地区的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和地基抗震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