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混凝沉淀-兼氧-好氧法处理钮扣生产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混凝沉淀 兼氧 好氧法处理制扣废水的工程应用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97%以上 ,SS的去除率可达 99% ,处理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
复合微氧水解-好氧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复合微氧水解好氧工艺的工艺原理,分析了该工艺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特性。工程运行状况表明,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环境条件好且易于管理,实现了难降解抗生素废水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3.
缺氧-好氧-亚滤-富氧生物炭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采用缺氧 好氧 亚滤 富氧生物炭工艺对上海某漂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技改的情况。处理量2 5 0 0m3 d ,进水CODCr6 0 0~ 12 0 0mg L、色度 30 0~ 6 0 0倍、pH 11~ 13。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说明了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 ,对难生化的印染废水处理及老工艺工程改造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电解-厌氧-好氧-气浮组合工艺对难生化降解的分散染料废水进行高低浓度分治处理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实行高低浓度废水的分治处理能有效提高整体系统的处理效率;电解预处理工艺不但能去除高浓度母液废水中75%~90%的色度和25%~40%的COD,还可提高母液废水的可生化性;混合废水再通过厌氧-好氧-气浮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屠宰废水,工程实践证明,废水处理效果好,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工程具有投资省,能耗少,工艺稳定,设备便于操作管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有机污水的水解-好氧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芮尊元  阎宁  蔡晶 《环境保护》2000,(1):12-13,23
水解-好氧生化处理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项处理有机污水的新技术,作者基于8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从水解机理,水解工艺的特点,水解工艺要点,性能指标,以及水解工艺适用范围等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解-好氧-澄清深度处理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并总结了工程设计及运行的经验。实践表明,水解工艺可有效降解难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生化工艺的耐冲击负荷。澄清池采用硅藻精土作为处理药剂.具有加药量小、效果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兼氧-好氧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兼氧-好氧组合工艺对染料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680~1500mg/L,含染料质量浓度为102~517mg/L时,系统总的平均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6%和94%;废水在处理过程中,染料的组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该工艺中,兼氧段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物化-厌氧-好氧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物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通过必要的小试对关键工艺流程单元及设计参数进行验证。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CODcr去除率高,出水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高效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对某种保健品生产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满足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通过从方案选择、工艺设计、投资及运行结果等方面对此工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气浮+水解+SBR工艺在处理明胶废水中是可行的。SBR工艺去除水中大部分的COD、BOD5,还可同时脱氮除磷。运行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处理明胶废水,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经过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先后次序的变换,得出了最优处理工艺。结果表明:"PSB+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PSB"工艺COD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4.7%和96.0%;"活性污泥+PSB"工艺有较强的去除钙质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该工艺适合处理此种含高钙、高氯、高碱明胶的废水。  相似文献   

13.
刘燕林  王连山 《环境工程》2012,(Z2):64-67,116
介绍了某明胶企业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对硫酸亚铁、PAC和PFS三种混凝剂进行现场对比小试。通过综合比较,对明胶废水来说,PFS是最适合的混凝剂。提出了钙沉积对活性污泥性能影响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试运行不同阶段各单元的COD和氨氮处理效果进行比较,指出明胶废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高文琪  孔秀琴 《环境工程》2012,(Z2):158-161
采用驯化SBR法来处理明胶生产工序段的磷钙水,研究了该法的可行性及污泥活性抑制后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驯化SBR法处理磷钙废水有一定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8%,除磷效果明显,24h去除率维持在85%;反应器运行7~8天后,污泥活性受高氯根和碳酸钙的积累而被抑制,经更换部分污泥和添加低浓度废水等措施,可使污泥生物活性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微波干燥制备Ag/TiO2的光催化活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钛酸丁酯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凝胶,通过光化学沉积法在TiO2凝胶表面负载Ag,采用微波对凝胶进行干燥制备TiO2光催化剂。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Ag/TiO2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着重介绍了膜技术在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膜技术处理废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回用和有用物质回收的优点。并展望将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含低分子量污染物的分离,与传统的废水处理过程相结合等技术均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介绍膜技术分类和分离机理的基础上,对膜技术在造纸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比较处理性能并分析废水水质对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降解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并去除COD,其深度处理COD去除量与臭氧消耗量之比分别为0.77和1.02,同时明显提高可生化性并降低生物毒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制药废水中存在较多难降解复杂芳香族有机污染物,臭氧化降解难度较大,因而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性能不及制革废水.废水中无机阴离子不利于臭氧气液传质和分解以及·OH产生,进而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反应效率以及可生化性改善,降低阴离子浓度有助于提高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制药废水处理研究的方向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缺乏对营养类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营养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可以得出废水处理相关的参数。在本文中,厌氧-好氧法废水处理工艺作为制药废水处理的最主要工艺,重点对营养型基础制药废水做出分析,对污水处理厂生产条件、运行参数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To achieve effective decolorization of reactive dyes,laccase immobilization was investigated.Laccase 0.2%(m/V)(Denilite IIS) was trapped in beads of alginate/gelatin blent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PEG),and then the supporters were activated by cross-linking with glutaraldehyde.The results of repeated batch decolorization showed that gelatin and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glutaraldehyde accelerated the decolorization of Reactive Red B-3BF(RRB);PE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enzyme stability and led to an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