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何为“电子雾” 你是否注意到,每当电脑、电视等电器开启时,周边就仿佛形成了~张无形的网,格外容易积聚灰尘,稍微靠近一些,能明显感觉到有静电。此时,就需要留意电子雾污染了,尤其电器较多的家庭。什么是“电子雾”?家电和电子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多种电磁波,它们以不同形式、频率和强度,相互辐射、干扰,掺杂了空气中的灰尘,形成一种类似“烟雾”的电子杂雾,散布在空气中,称为“电子雾”,也叫电磁波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2.
刘道春 《安全》2014,35(1):57-57
正电磁波污染又称电磁污染或称射频辐射污染,它是以电磁场的场力为特征,并和电磁波的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电广播、移动电话、电视以及微波技术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射频设备的功率成倍提高,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可以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防护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是频率大约在300MHz~300GHz,即波长100c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位于电磁波谱的红外辐射波(光波)和无线电波之间,主要是指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1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移动电话、视听设备、空调器、微波炉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一种新污染源———电磁辐射正向人们悄然袭来。通过科研人员对电磁波辐射的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敏感的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属于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在…  相似文献   

4.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分类、传播,电磁污染的来源,简述了电磁污染的现状及电磁辐射的危害,分析了辐射污染程度的测试和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最后提出了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声、光、电子既可造福于人类 ,又能为人类带来祸害。移动电话、寻呼台、音响设备、家用电器、装饰材料、彩灯彩光造成的辐射 ,被认为是都市现代化的公害之一 ,已成为现代人失眠、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等重要病因之一。目前 ,科学家把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的电离子辐射污染分为四类 :1 电磁波污染 ;2 人造白昼污染 ;3 彩光污染 ;4 白亮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 :损害人体的大脑、眼睛、生殖器官的元凶。电磁波辐射也称“电子雾”,主要来源于无线通讯台、集群通信和蜂窝移动通信、家庭使用的移动电话、对讲机、电脑、电视、微波炉、收音机、电饭煲…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设施和电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电磁波网。人们置身其中,深受其害,却浑然不觉。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受到的电磁波损害是祖辈们的1.5亿倍。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大家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多点认识,并以正确的态度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介绍电磁波辐射对生命体的危害性、相关判据及危害作用机理。重点阐述有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设施和电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电磁波网。人们置身其中.深受其害,却浑然不觉。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受到的电磁波损害是祖辈们的1.5亿倍。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大家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并以正确的态度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重庆蔬菜的重金属污染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于2002年对重庆市部分区县37个乡镇的菜地蔬菜进行了有针对性地采样、试验和评价以及对比分析。发现重庆蔬菜已经 受到了重金属Cd、Pb和Hg的污染。污染程度排序为近郊区>城郊区>远郊区,Cd污染>Pb污染>Hg污染。与1999年相比,重庆蔬菜 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总的来说有很大的好转,但是,Cd的污染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移动电话、视听设备、空调器、微波炉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一种新型污染源——电磁辐射正悄然向人们袭来,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第四种污染。这些有害的电磁辐射不仅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还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相继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产生电磁污染的产品(即电磁兼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专家们强调市民应树立预防为先的意识,注意减少同电磁波的长期接触,采用某些方法对电磁波进行屏蔽,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工作人员应穿用特殊的防护服装。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及微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本文总结归纳了我国电磁辐射职业危害状况,分析了现代企业电磁辐射防护的新特点,并提出企业电磁辐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早在 196 9就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列为必须严格控制的现代公害之一。论述了电磁辐射的来源、危害及减少电磁辐射是对环境污染的防护措施。对全面了解电磁辐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焊接过程产生的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对高频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力的重要课题.在研究焊接生产电磁辐射环境、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及导致屏蔽效率差异的因素.通过对不同部门制定的安全限值的比较分析,提出高频焊机安全使用建议.对控制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尽可能降低从业人员电磁暴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中部省会城市大气污染的异同性及影响因素,基于中部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AQI为代表指标对中部地区雾霾污染城市间异同性及分布特征进行识别,并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构建空气污染影响因素模型,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及2SL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中部省会城市在多年经济的推动下,已逐渐呈现春秋适中,夏冬偏高的污染发展趋势,且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呈现倒U形趋势;2)五省省会城市除南昌外,其余四省省会空气污染表现出相似特征,尤以南京、合肥、武汉为甚,其显著性差异值达到0.964、0.879、0.915;3)中部地区跨区域雾霾污染在协同控制时,需要着重关注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新增建筑面积、工业排放的总量控制等方面,并将其纳入到雾霾污染协同控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基站是实现通信信号覆盖的重要设备,是保证移动信号覆盖范围与信号质量的基础支撑。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移动通信基站的架设密集度极大的增加,为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基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与环境监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基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的有效评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与环境监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防护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重点介绍了具有吸收、屏蔽射线功能的防辐射涂料的构成及要求。报导了一种对χ—射线(γ—射线)具有良好的屏蔽、吸收功能的涂料的研制过程和测试结果。该涂料由一种单相、均匀、化学性质稳定、分散性能优良、有较优的屏蔽能力的无机固熔体填料,配以经改性的耐高温骨架材料而构成。该涂料施工方便、涂膜光亮、无公害,可望在广泛的领域内有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O_3、PM_(2.5)监测数据、紫外辐射观测数据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WRF模式模拟的大气环境背景场,分析了2014年9月3—8日北京一次近地层O_3与PM_(2.5)复合污染过程。结果表明,O_3和PM_(2.5)出现高质量浓度污染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系统的相继持续控制有关,较强的紫外辐射及高压形成的下沉气流是造成边界层复合污染,尤其是O_3污染的主要原因。此次复合污染过程中,O_3于9月4—7日连续4 d超标,PM_(2.5)于9月5—7日连续3 d超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受大陆高压和副高的持续高压影响,北京地区天气晴朗、紫外辐射较强,地面风场较弱,700 h Pa以下持续存在下沉气流,O_3日均质量浓度逐日上升,于9月5日先到达峰值,同时PM_(2.5)日均质量浓度逐日升高;6日在副高西部边缘偏南暖湿气流输送及形成的平流逆温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突增,削弱了太阳紫外辐射强度,O_3质量浓度开始下降。此后,在低压槽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增到峰值,O_3质量浓度保持下降趋势。9月5—7日形成了3 d的O_3与PM_(2.5)复合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gas-containing coal and rock fracture. It focuses mainly on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henomena,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law of change and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Based on the authors’ research work in the past decade, detailed discussions are made with respect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pectrum, law of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collection of gas-containing coal and rock. Furthermore, the paper gives the prospe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in coal and rock fra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人工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指数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现有安全评价方法基础上,结合电磁辐射中对污染危害有影响的因素建立了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价的指数法评判模型.在该模型里,就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判的评价指标与等级选取、评价指标标准以及权重确定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护人体免遭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防护服装的应用及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电磁辐射防护的背景入手,阐述了电磁辐射防护服的防护原理研究进展,介绍了电磁辐射防护服装的应用以及屏蔽效能测试与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电磁辐射防护服装今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