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苯(CeH_6)在工业上由焦炉气(煤气)和煤焦油的轻油部分中提取回收。苯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苯蒸气比空气重。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燃烧时发生光亮而带烟的火焰。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主要用作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如合成苯的衍生物,制作香料、染料、塑料、农药、医药、炸药、橡  相似文献   

2.
武深秋 《安全》2004,25(6):35-35
苯是无色透明、有强烈芳香味的易燃液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8%。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会引起回燃。不溶于水,比空气重,比重约为空气的2.7倍,蒸气往往漂浮于地表及下水道、沟渠、厂房死角等处,有潜在的爆炸危险。苯属中等毒类,  相似文献   

3.
警惕苯中毒     
1苯中毒简介[1]苯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常温下挥发速度甚剧 ,蒸气密度2.7,难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苯可用作化工原料 ,制作染料、塑料、纺织品、去垢剂、涂料和其他化学物质 ,也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 ,如橡胶加工工业用作粘结剂的溶剂 ,喷漆用苯作稀释剂等。苯属于中等毒性物质 ,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40mg/m3。不同浓度的苯对人体的影响见表1。苯的急性中毒 ,主要是高浓度的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为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所致。轻度中毒时 ,有头痛、头晕、轻度兴奋、…  相似文献   

4.
氯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一氯醋酸.常温常压下呈无色或白色结晶,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吸湿性.相对密度1.58(20/20 C),熔点61℃~63℃(商品酸),沸点189℃,闪点126.11℃,蒸气密度3.25 g/m3,蒸气压0.13 kPa.易溶于水,溶于苯、乙醇和乙酸等.经加热分解,可生成有毒氯化物.  相似文献   

5.
汞在工业上用途较广,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接触机会。汞及其化合物有相似的毒性,进入人体过量即可引起中毒。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易流动。比重13.59。熔点-38.9℃。沸点356.℃。蒸气比重6.9。汞在常温下即能挥发,汞蒸气易被墙壁或衣物吸附,常形成持续污染空气的二次汞源。 工业上除使用金属汞外,还有许多汞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汞化物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如氯化汞溶于水,乙酰苯汞微溶于水,氯化甲基汞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6.
《江苏劳动保护》2013,(10):41-41
甲醇是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酮类、苯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甲醇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甲苯的危害     
<正>甲苯是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1.4967,闪点(闭杯)4.4℃,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但与同时从煤和石油得到的苯和二甲苯相比,目前的产量相对过剩,因此相当数量的甲苯用于脱烷基制苯或岐化制二  相似文献   

8.
一、溴和溴化氢的毒害与预防溴(Br_2)是红棕色液体,有强烈窒息性臭味,腐蚀性强,与水的相对密度为2.93,沸点58.8℃,极易挥发,在室温下放出黄红色蒸气。稍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氯仿、苯及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溴化氢(HBr)是无色、有腐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是氢溴酸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苯蒸气爆炸/燃烧火焰传播特性,在自主设计加工的长度1 m的透明可视化爆炸试验管道内,开展不同浓度苯蒸气的爆炸/燃烧试验,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不同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图像,并对比研究火焰图像。结果表明:低浓度苯蒸气-空气预混气体点燃后发生剧烈爆炸反应,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升高,剧烈爆炸反应转为温和燃烧反应;火焰传播平均速度随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苯蒸气体积分数为2. 8%时,火焰传播平均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低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经历了急剧加速、急剧减速、缓慢加速和缓慢减速4个阶段,高浓度苯蒸气火焰传播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火焰形态与火焰传播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丙烯腈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杏仁气味的易挥发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易燃,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而使容器破裂。丙烯腈燃烧(分解)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相似文献   

11.
当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或硝基(NO2)取代,就成为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如苯胺和硝基苯 这类物质在常温下是固体或液体,挥发性低,易溶于脂肪。在生产中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加热时,也可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体内,有的毒物还以粉尘形态或粉尘和蒸气兼有的形态污染工作环境,造成中毒。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广泛用于染料、制药。印刷、橡胶、炸药、涂料、鞋油、油墨、香料、农药和塑料等化学工业。它的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抑制血红蛋白携带氧的功能,造成缺氧症。正常情况下,血中商…  相似文献   

12.
铅在工业上用途较广,在生活中接触机会也较多。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有相似的毒性,进入人体过量可引起铅中毒。 铅是蓝灰色金属,比重11.3,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超过400℃时有大量铅蒸气(氧化铅及过氧化铅)逸出,遇冷可形成铅烟,弥漫于空气之中。 工业上除用金属铅外,还有多种铅化物,铅化物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醋酸铅易溶于水,氧化铅可溶于水,硫化铅难溶于水,铅可溶于碳酸和有机酸中。  相似文献   

13.
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某玻璃仪器厂为例,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评价模型,选取苯为关注污染物,对污染场地5种暴露途径下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污染物各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吸入室外空气中污染物蒸气>吸入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蒸气>经口摄人>皮肤接触>呼吸吸人土壤颗粒物,联合致癌风险值为7....  相似文献   

14.
<正>二氯乙烷概念二氯乙烷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特殊芳香气。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氯仿。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5.
甲醛的危害性燃烧爆炸危险甲醛是 CH_2O 的汉语名称,又叫蚁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制造炸药、染料、医药的原料,还可作杀菌剂和消毒剂。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易燃,易溶于水,还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0.82(水=1),1.07(空气=1)。市场上销售的商品甲醛一般是它的水溶液,其40%的水溶液就是人们熟知的在解剖学上用于固定标本、能防腐蚀的福尔马林。甲醛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易形成  相似文献   

16.
铅(Lead)Pb 一.理化性质 铅为柔软灰白色重金属,原子量207.2,熔点327.5℃,沸点740℃,铅尘遇热或明火会着火、爆炸.加热至400℃以上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迅速氧化为铅的各种氧化物.铅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碳酸和有机酸.  相似文献   

17.
苯胺和硝基苯是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的代表物。苯胺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成棕色,稍溶于水。硝基苯纯品是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二者均与乙醇、乙醚或苯混溶。  相似文献   

18.
四氯化碳中毒 四氯化碳又叫四氯甲烷.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微甜气味,不燃烧,易挥发,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遇火或烧红的物体时,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工业用的四氯化碳不纯,含有硫化碳、硫化氢、盐酸、光气、有机氯化合物和硫化物。 四氯化碳蒸气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蒸气和液体均可经皮肤吸收侵入人体。口服四氯化碳液体胃内吸收较少,主要在小肠吸收。因此,在接触四氯化碳时,要防止它从呼吸道、皮肤、口腔进入人体,特别要防止从呼吸道和皮肤的进入。 四氯化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肝…  相似文献   

19.
一、五氯硝基苯 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有发霉的气味,熔点146℃,沸点328℃,相对密度(水:1)1.72,可燃,不溶于水,微溶于醇、苯、氯仿、二硫化碳.五氯硝基苯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苯胺又称为氨基苯,是苯环中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苯胺常温条件下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油状液体,接触空气和光线后变黑,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苯胺在有机合成和化工产品领域用途十分广泛.苯胺是染料工业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用于多种有机颜料的合成;在农药工业中是多种杀虫剂的生产原料;是橡胶助剂生产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系列防老剂和促进剂;还可作为医用磺胺药的原料,也用于香料、塑料、清漆、胶片等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