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江苏省在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 发展方面具有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加速江苏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从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到以高技术、低消耗、集约经营的发展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2.
1 广州建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总体构想1.1指导思想(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前 ,广州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 ,既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 ,增强城市整体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又面临着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问题的困扰。这种发展现实决定了广州今后不能再走重数量增长 ,不考虑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而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为广州市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道路 ,走一条既满足当代需求 ,又不对后代发展构成危害 ,并不断提供和优化充足发展条件的利在当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具有差异性。然而,只有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才能更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协同学理论,建立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1995-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和能耗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的程度并不高;工艺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程度要高于产品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程度,但产品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增长速度更快。高技术产业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提高技术创新-能源效率协同水平。其中,提升工艺创新-能源效率协同水平将成为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资源枯竭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基于此,国际社会开始反思自身的贸易模式并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可再生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环境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帮助一国更好的应对未来能源危机但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也因其初期开发成本高的问题而影响其推广。为此,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本国可再生能源的优惠政策,但在WTO框架下"加拿大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措施(FIT Programme)案"中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WTO框架下优惠政策是否构成SCM协定中的补贴?其次,如何解决在WTO框架下的条约义务冲突问题?只有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才能够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既不会对国际社会的可再生能源贸易秩序造成紊乱又不会完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贸易,从而能够真正的彰显WTO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过度消耗,以及诸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有毒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一切都迫使人类重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并努力寻求一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即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能源持续利用、环境治理和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就必须维护环境质量。避免能源耗蝎。本文把能源和环境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一个在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借助该模型讨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能源持续利用的条件。研究环保投资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我国环保投资和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环保投资效率及其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贡献率,降低能源强度并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因此。只有建立能源节约和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依靠技术进步支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我国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矿产供需均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能源需求的均衡关系及解决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失衡的战略途径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探讨的重大问题.文章运用协整技术,就1990-2008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需求协整关系的检验,认为中国工业化与能源需求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也将持续提高.然而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化高能耗结构特征与能源低效利用并存的困境以及能源供需矛盾不利于能源供需平衡的平稳发展.我国应适应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规律,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当限制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向离附加值、低能耗、高技术产业转移;在实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同时.有效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建立能源应急机制等战略途径来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的耦合现状,需要分析工业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耗、固废及废气排放的耦合程度。本文基于低碳试点省市工业系统的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消耗统计和CO2排放测算,确定各省市工业系统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采用解耦权重图解法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并结合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各指标组成部分的解耦程度。结果表明,试点省市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是以较高的碳排放为前提,并且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解耦贡献逐年升高,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工业能源消耗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并适度引入清洁能源。因此应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达到碳排放、固体废弃物减排等目标,实现中国工业经济的绿色增长,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十余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粗放的发展方式,使中国油气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单纯依靠节能降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气供需矛盾和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油气能源供应。研究发现,中国的传统油气资源缺油少气,但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对丰富。本文通过对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及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证明了中国发展非常规油气不仅可行,更是政府缓解能源供需紧张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最后就开发利用非常规油气资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者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就会成为无米之炊,难以为继。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但经济与社会不会自动协调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能直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有时候不仅不会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反而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经济、人口、社会、环境、资源能否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实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资源环境多重挑战的共识方案。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能源的绿色发展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因此,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针对当前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存在的问题,选取各地区每年煤炭消费量作为衡量能源投入的指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作为人力投入,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之和作为资本投入,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煤炭资源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构建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00-2012年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煤炭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平均效率值仅为0.269;四大区域按照煤炭利用效率均值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中、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重点提升这类地区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全国整体效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速远大于能源强度的下降速度,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挂钩"问题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在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同时也要让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不脱钩,才能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上述认知引入脱钩理论,分别用煤炭消费和煤炭利用效率的GDP弹性系数来分析我国及各地区煤炭消费、煤炭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国家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上取得一定成效,但限于当前产业结构现状,技术和管理水平,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有限;我国及大部分地区的煤炭消费、煤炭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已由绝对挂钩转变为绝对脱钩状态,并且地区间脱钩程度的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专家评刊     
吴景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本刊自创办以来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章,我认为办刊宗旨是正确的。只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才能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相协调。希刊物最好加一些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具体经验,还可以增加介绍在三大方面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这本身也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经济制度和技术范式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我国水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水资源循环经济力图使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既符合水循环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实现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水资源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我国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必须改革现有机制和体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水资源制度、技术和观念创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5月25日~28日,国际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英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澳大利亚、巴西、日本、泰国、尼泊尔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这次会议主要对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持续农业,技术进步与持续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当前持续农业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势。 (1)持续农业应当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新战略。它是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起来,把生态、技术、经济、社会作为协调统一的综合整体来认识,以  相似文献   

15.
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实施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协同控制而带来的狭义协同效益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如何从宏观角度来探究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同时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效益是学术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环境和发展有关的广义协同效益研究领域进行了回顾,对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大类文献进行梳理。规范分析的思路是将能源、环境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使用动态优化理论方法,推导各要素的最优增长率;实证分析则是使用国家或城市的实际发展数据,估算与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增长率的最优值,并将此最优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评价实际发展的可持续程度。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指出广义协同效益研究已兴起但尚未形成完善体系,至今仍未出现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健康、教育等诸多因素都考虑在内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以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探讨同时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益研究目前还很缺乏。广义协同效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考虑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能为分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三者关系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且研究结果也可对本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建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约束越来越凸显.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研究了有限资源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大小,即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首先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模型,再利用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半对数关系推导出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模型,然后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实证分析.计量发现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尾效"大小分别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4 665 3.可见,能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作用是最为显著的,其次分别是环境污染、土地和水资源.显然,只有大力提高能源等资源的利用率,将生产方式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上来,并且着力提高人们的节约和保护资源环境意识,江西省城市化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科技司是国家科委根据“三定”方案新设立的一个司。社会发展科技司的任务是,动员、组织科技人员和社会力量,利用和发展有关科学技术,研究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社会发展科技司围绕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的人口增长过快,部份资源短缺、城乡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政策,推动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健康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为提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本文采用治理成本法测算了1989 -2008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利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数据,采用协整理论研究了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总量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基础性原因,并且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仍有扩大的趋势,至今尚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迹象.然后,本文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角度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结构性成因.研究认为,高污染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过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结构方面的成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品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结构成因;能源效率低下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性成因;资源能源价格长期偏低和法律法规滞后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制度性缺陷.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技术创新、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环境法规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煤炭是我国重要战略性基础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经济增长、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影响重大。本文构建动态递归CGE模型,采用GAMS软件以2%、5%和10%的税率区间分析煤炭资源税改革对行业发展、资源效率和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节能减排方面,资源税改革能有效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采用10%的税率时节能减排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抑制CO2和SO2排放,但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降低GDP增长,抑制开采业、工业、能源、运输业和农业等产业总产出;从长期看,适度的煤炭资源税税率能在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均衡发展。因此,应重点研究资源税率设置的科学性,在不同主体和行业影响基础上,合理选择资源税税负水平,减轻资源税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并通过政策引导其产业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口、资源、环境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加深和复杂。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同时,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控制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现实的需要,又要足以支撑后代人的潜在需求,既要注重发展数量与速度,又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