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油田井下作业领域的危险性高、危险来源广、成因复杂等诸多因素,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杜绝事故发生,依据井下作业各项制度、要求及禁令,对涵盖井下作业全过程的十三个方面应由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样的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编制了井下作业程式化管理办法,为井下作业工作更加安全、环保、平稳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井下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运行组织程序繁多,由于人为、环境、设备设施等因素影响,井下作业具有高危险性.本文阐述了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了必要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为油田井下作业推行本质安全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煤矿作业人员防护服装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防护服装对生产的安全、高效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本文在调查和分析了井下作业的环境条件、主要工作内容和动作的基础上,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防护服装面料的性能要求和设计要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此类功能服装的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在矿山井下作业中,井下运输放矿作业,既要保证采场出矿和掘进正常进行,又要保证井下生产的矿石及时提升到地面进行选矿,是矿山井下作业中的喉舌环节。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若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则容易造成卡斗、机车脱轨、设备损害、电击伤人、矿石伤人、高处坠落伤人、抬车伤人等事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装备在井下复杂环境中具有自主精准辨识井下对象和作业环境的能力,实现无轨装备及其他各类型装备无人化作业和开采,提出了基于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井下环境异常工况智能识别分类研究。通过分析装备正常运行和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井下环境异常工况数据集,采用旋转变换、平移变换、缩放变换等数据增强技术,有效防止网络训练过拟合;基于InceptionResnet V2模型采用层冻结方法,重新训练全连接模型,通过不同的迁移策略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层全连接层,且每层包括4 096个神经元的迁移策略模型性能最佳,鲁棒性好,能够精准识别分类井下环境异常工况。  相似文献   

6.
油田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车辆是油田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特种车辆安全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井下作业的效率,甚至井下作业的安全。因此,加强对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平稳运行。用于油田的特种车辆主要有井下作业系统和测井系统特种车辆2大类:  相似文献   

7.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连续油管井下屈曲行为的产生,进而导致井下作业事故,开展了井下管柱正弦屈曲行为的研究。根据最 小势能原理建立了一个复杂的井下管柱正弦屈曲模型。在考虑摩擦的情况下,构建了斜井中的管柱屈曲微分方程组。通 过对屈曲微分方程组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方程组能独立于井下泥浆、井眼尺寸和管柱形式而存在。最后,采用虚功原 理研究了摩擦与井斜角对正弦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弦屈曲临界载荷将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随着井斜角的增加,正弦屈曲临界载荷也将不断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连续油管预防井下作业事故的发生提供理 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简称绿水洞)现有职工1 800余人,在岗特种作业人员779人,特种作业岗位主要包括煤矿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岗、煤矿防突作业岗、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作业岗、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岗、煤矿井下电气作业岗、煤矿探放水作业岗、煤矿瓦斯抽采作业岗、煤矿瓦斯检查作业岗、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重点针对我国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毒物、高温,广泛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数据调研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深入揭示典型高危粉尘、毒物与井下高温的危害机理,建立科学的粉尘、毒物、井下高温作  相似文献   

11.
正在矿山日常安全生产过程中,井下电机车作业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因为它既要确保井下采场各溜井矿石正常溜放,又要保证井下矿石正常向地面提升,是井下安全生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电机车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如果当班不及时排除,则容易造成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伤害和其他伤害等。所以,在日常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开展井下作业现场管理一直是采矿坑口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搞好井下现场管理,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认识井下作业的特殊性,然后运用各种手段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性,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安全生产。1 井下作业的特殊性 (1)井下生产和作业场地随生产的进展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无固定的作业空间。 (2)工作环境差。空间狭窄、空气潮湿、通风不良,粉尘、炮烟、废气、噪音等有毒有害物质较多。 (3)危险源、危险点多。除作业场地顶板及边帮外,还有溜矿井、通风井、废石天井、管路天井等,存在着坠井危险。此外在作业中还存在着爆破、运输、电气设备等危险因素。 (4)岩层地质结构变化复杂,加之在采掘爆破作业中,使长期稳固的岩层结构受到破坏,改变了岩层应力结构,增加了地压活动,致使在采掘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测定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仍沿用焦磷酸重量法。该法需用试样量大,一般只能测定矿(岩)石或自然降尘样,对呼吸性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尚无法直接测定。国外常用 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法。由于红外法的仪器价格较便宜,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辐射,故很受重视。美英等国已把红外法作为测定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标准方法。本文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红外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的有  相似文献   

14.
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石油井下历史事故资料和井下高危作业风险辨识资料,依据SMART原则,从企业应用角度,建立井喷风险预警分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固有风险频率、事故严重度、监控与监测措施3方面;对各指标给出相应的权重和分值,并在风险原理的基础上设计风险评价分级数学模型,建立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标准。根据分级模型得到的风险分级结果可以对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避免井喷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压缩空气对井下热环境的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空气是矿山井下常用动力,它具有膨胀吸热的特性,因而可用于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与气候条件。通过对矿井压缩空气吸热量的计算,分析了压气对井下热工作面的降温影响,并获得了压气与工作面降温效果的数学关系。还对井下采用压气降温进行了经济评价,指出了压气降温仍为我国深井局部降温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造成38人死亡的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 22”特大事故于9月15日结案,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作业人员违章用照明白炽灯泡集中取暖,造成灯泡炸裂引起着火,引燃井下大量使用的编织袋及聚乙烯风管、水管,引起其他巷道存放的炸药和井下炸药库燃烧,导致炸药爆炸。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风流逆转,燃烧、爆炸产生的大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井下大量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同时,在井下着火长达1小时的情况下,矿主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处理措施,未组织作业人员撤离,井下作业人员无自救工具。事故发生后…  相似文献   

17.
井下采矿作业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分析井下作业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建立井下作业环境质量评价模式。依据相关法规并借鉴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将环境质量分为5个级别,并建立了相应的隶属函数。以程潮铁矿东区-290m水平作业场所为实例,对其采场作业环境的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指出了作业环境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际应用表明,井下采矿作业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井井下地压难以有效实时远程监测的现状,开展了井下地压远程监控研究。考虑到井下作业大范围、多参数的复杂性,设计了一个基于串口服务器的Winform与ASP.Net相结合的网络化地压监测系统。对系统结构功能、硬件设计、监测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现场运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实时性、操作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了实时准确地对井下地压的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9.
正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地层压力分布复杂、开发方式及井身结构局限等原因,造成油水井的减产或停产,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油水井报废,甚至危及员工生命安全。根据多年从事井下作业安全监管实践,笔者将井下作业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标准执行不到位等。通过有效识别油气田井下作业风险和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煤矿井下员工行为安全管控水平,使员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流程作业,采用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实施不安全行为积分管控和针对高风险作业实施重点盯防的管控方法,并将上述管控方法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提出员工行为安全管控体系。结果表明:编制涵盖煤矿井下各项作业流程、标准、存在风险和安全措施等内容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工单,形成用于指导员工规范作业的标准,能够提高员工井下作业的规范性;采取分级积分制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实现矿井所有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对高风险作业进行重点盯防管理,有助于实现作业提报、盯防人员分配、作业过程管控和措施落实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将上述管控方法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能够保障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