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庆 《绿叶》2014,(6):54-59
环境政治及其运动天生是一种全球政治,但全球环境政治似乎只有成为了自下而上的"实践政治",才能在绿色转型和未来设想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塞拉俱乐部官网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特点,也彰显了人类绿色智慧所带来的变革潜能;而基于地方行动的环境保护视野,则指出了环境政治前进方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用环境文学创造保护环境的潜在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环境文学作家是天然的环境人文提倡者和教育者。其责任就体现在,要做一个世纪的思想者,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一个历史的批判者,一个现实的塑造者。我一直以为,环境保护时代,生态文明时代,最应该注重的是培植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力量。环境保护的根本力量,来源于人的心灵力量;人的心灵力量,来源于绿色的人文潜化;而绿色的人文潜化,又来源于环境人文意识的深刻塑造。那么,环境人文意识的深刻塑造上,最具力量的,  相似文献   

3.
江晓原 《绿叶》2010,(1):55-58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不可能依靠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是环境问题.中国已经加入了全球激烈的环境资源竞争之中。为保障自己的发展权益.对外我们要争取更多的资源,对内我们要主动“绿色”:探索绿色科技,倡导绿色生活——少追求物质生活.多追求精神生活,才是最环保的。  相似文献   

4.
李稻葵 《绿叶》2010,(1):44-47
2010年我们的任务就是调结构.走一条创新的绿色工业革命道路。面对贸易、资源与环境瓶颈.中央政府应从最高的政治层面重视绿色发展:绿色、环保、低碳是一场我们不能输的战争.即便损失一点增长速度.也应该在所不惜。如果我们能走出一条绿色的低耗能发展道路.中国政体在全球范围内的被认可度就会大大提高。如果这条路子能走通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我想没有人敢再来怀疑中国的管理体制、中国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5.
江晓原 《绿叶》2010,(Z1):55-58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不可能依靠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是环境问题,中国已经加入了全球激烈的环境资源竞争之中。为保障自己的发展权益,对外我们要争取更多的资源,对内我们要主动"绿色":探索绿色科技,倡导绿色生活——少追求物质生活,多追求精神生活,才是最环保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十大民间杰出环保人物”于10月26日评出,“福特汽车环保奖”于11月2日揭晓。“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大使”评选也将于11月30日举行颁奖仪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各种类型的环保奖项逐渐增多,环保NGO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冯永锋 《绿叶》2012,(1):76-80
在真正关注环境保护的人眼中,中国也许没有一家企业是真正的绿色企业,而若想推动企业走向绿色转型,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约束,提高污染成本,降低污染收益。由此,强化企业责任的环境公益诉讼、责罚相当的环境处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也就成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有效外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以政治、军事及经济利益为主要角色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环境保护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环境问题乃一国家安全问题的观念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环境保护已成为南北关系谈判中最重要的竞技场之一;至于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则炎是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环境保护与国际安全环境问题与国际安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军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利益与合作对安全关系的影响。一、军事活动与环境(一)“安全”极念的演化传统的安全概念是以政治、军事力量为基础的。在这一前提下,各国出于安全利益的考虑,自然无暇顾及环境利益。但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模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生态环境规划政策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绿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0.
田飞龙  王又平 《绿叶》2012,(9):13-19
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环境政治"的登场,同时也表明原有的环境政治治理模式的式微。原有模式以管制型政治文化资源与制度技术为主要特征,无法适应现实挑战。单纯的"压力政治"和"民粹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民意需要置于一个公共理性的制度结构中加以权衡。环境信息公开在此类事件的进展中已经获得了某种理解与运用,但其完整的治理逻辑尚未成为共识。环境信息公开,是中国环境政治治理乃至于整体性的现代政治转型的起点步骤和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11.
《绿色之星》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注册的商标,是绿色产品之中的优秀标志品牌之一。图案中的五角星是由英文“GREEN”(绿色)的5个字母组成,汉字“绿色之星”代表通向绿色生活的桥梁。《绿色之星》依据Ⅱ型环境标志的要求,经企业自愿申请,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企业的自我环境声明进行非强制性验证,证明其产品符合有关环境标准要求后统一使用《绿色之星》标识。《绿色之星》品牌将成为各界人士选择绿色生活的桥梁。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支持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与质检等有关单位合作,联合地方协会共同开展绿色产品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提高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绿色学校”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浙江省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呈现了组织机构健全、环境教育活动丰富、创绿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正确理解“绿色学校”内涵,提高学校开展“绿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绿色学校,是21世纪文明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环境保护的实践方式。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标志。我们要求学校正确理解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环境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国际环境壁垒的挑战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加强环境管理已刻不容缓。但目前我国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如政府支持不力、企业绿色意识不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以加强企业环境管理,迎接绿色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为创建绿色企业,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真正履行企业社会公益责任,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以“绿色企业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的“绿色中国第七届论坛”,于2005年6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委负责人和高等院校的著名经济学家以及100位知名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同志主持。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若平作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唯一的代表特邀参加了此次胜会并在会上做了“环境保护——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激情演讲。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10,(11):8-8
环境曾经给予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环境?环境保护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人正在思考,有的人已经行动。赵希海、刘国田、吴彩梅就是改造环境的佼佼者。他们深知,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有了绿色,也就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绿色消费,21世纪全新的生活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保先觉者的倡导,绿色观念正潜移默化着人们的行为模式,绿色消费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绿色食品,可以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熟菜、肉食;购买家电,有无氟冰箱、超静音空调、低辐射电视机;装修家居,有对身体无害的绿色涂料、绿色地板。追求绿色,崇尚自然,反对挥霍浪费,避免破坏环境,可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我国环保工作者都认识到,加强环境管理是我国近期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然而在当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怎样才能使我国环境管理走上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这正是近期环境保护工作者所瞩目的焦点。一些有识之士运用系统论、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环境目标管理的研究,这给环境管理的改革带来了曙光。为此,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国家环保局规划处、辽宁省环保局及环境科学学会、沈阳市环境科学学会在北戴河联合主办了环境目标管理研讨会。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8.
正环境教育需求的产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在国家层面奠定了追求绿色发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日益恶化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公众要求参与环境决策过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近年来,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毫不夸张地说,环境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已经处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领先水平。然而,相对于中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公众的心理期待而言,目前的公众参与水平显然无法令人满意,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制度外抗争就是一个明证。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一些较有  相似文献   

20.
吴卫星 《绿叶》2011,(8):87-93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环境立法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总体上进一步加剧。我国环保困境的根本成因是政府环境规制的失灵,而其根本出路则在于引入"社会合作"理念,创建绿色公民社会。在《环境保护法》修订中,应当认真对待和创立(或完善)公民环境权、环境NGO结社自由、PRTR制度与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只有引入社会监督,才能有效克服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