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验证气相缓蚀技术在军事装备野外封存中的防护效果和勤务适应性,为军事装备野外封存防护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气相缓蚀防锈包装技术原理及特点,依据部队装备露天存放或野外驻训的防护需求,设计了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并选择6个典型气候环境区的部队,组织了为期1 a的野外实装封存试验.结果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物理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但水蒸气透过率较大,影响了野外防护效果.结论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适合在在少雨、低湿度地区使用,在多雨、潮湿地区应选用阻隔性封套材料.  相似文献   

2.
封套封存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一种CPE改性PVC封套,对其在典型地区环境下的内部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封套可以满足弹药等装备物资防潮封存需要,由于封存空间相对密闭,环境温度变化对封存环境相对湿度影响较大,温湿度交变效应是装备封存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湿热环境下装甲装备封存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湿热环境对装甲装备封存的影响,探讨了封套封存和动态除湿封存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针对某型装甲装备的封存要求,设计了整装封存方案,进行了装备封存应用。通过控制装备封存的温湿度环境,提高了封存装甲装备的战备完好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自然环境对飞机装备的影响,针对提高飞机自身防护能力方面提出了抵御自然环境侵蚀的对策,研制的飞机露天防护材料--931系列涂料,已广泛的应用于飞机装备的密封防护和封存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简述自然环境对飞机装备的影响.针对提高飞机自身防护能力方面提出了抵御自然环境侵蚀的对策.研制的飞机露天防护材料——931系列涂料.已广泛的应用于飞机装备的密封防护和封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飞机结构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军用飞机结构腐蚀情况,做好腐蚀的修理与防护,确保飞行安全和经济运行。方法对修理中遇到的典型飞机结构腐蚀进行分析,找出腐蚀的主要原因,并作出针对性修理与防护措施。结果飞机结构腐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维修费用大大降低,飞机的飞行安全和使用寿命得到保障。结论军用飞机结构腐蚀越来越严重,日常维修中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腐蚀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军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实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装备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新产品设计以及修订相应环境标准中缺乏装备环境应力实测数据的问题,通过技术论证和探索研究,开展了系列军用飞机机载设番环境的飞行实测工作,取得了实测机种典型任务剖面中的机载设备环境状态,掌握了有关设番舱的综合环境应力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编制飞机机载设备综合环境应力试验剖面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实测数据依据。积累了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实测的经验,为我国军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应力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铝塑型封套防护材料在湿热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贮存条件下性能衰退规律。方法 通过优化铺层结构,采用SiOx蒸镀双向拉伸聚酯膜作为外增强层,PA6共挤EVOH双向拉伸膜作为内增强层制备新型封套防护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试验站库内、棚下2种贮存条件下开展贮存试验,跟踪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剥离力、拉断力和表面电阻率等关键性能,建立时间-性能影响曲线,同时记录材料内部湿度曲线和内置的金属圆片的锈蚀状态,以此评价海洋大气环境对铝塑型封套防护材料性能影响趋势。结果 在经过180 d的贮存后,水蒸气透过率仍小于0.3 g/(cm2·24 h),自研的新型封套防护材料在库内和棚下贮存环境下的阻湿能力分别提高了29.8%和31.5%,且剥离力和拉断力未发生明显降低,表面电阻率处于109~1011?。结论 通过降低水分子与外增强层分子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封套防护材料的阻隔能力,验证了多级防潮理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军用飞机外场腐蚀防护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介绍了美国空军装备的腐蚀防护概况,阐明了军用飞机外场腐蚀维护的重要性,结合飞机外场使用维护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外场腐蚀预防控制、监控、补救和防腐改进措施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我军飞机外场腐蚀防护与修理的基本方法、流程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飞机设计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徐舜寿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与贡献。他是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曾组织主持完成各类军用飞机的设计任务并解决了多项尖端技术,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当量因子法修正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引入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评估模型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空间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人类活动影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性及LIS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淇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最低(19.29亿元),废物处理平均价值最大(3.68亿元),娱乐文化平均价值最小(0.81亿元);(2)从生态系统权衡协同关系来看,两种相关性分析均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关系为主,由线性关系发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呈现为互为增益的协同关系,文化服务与支持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分别表现为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表明土壤保持和原材料及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协同度最高(4.4),权衡度最高(-5.2)为水源涵养和原材料、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3)淇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显著,流域下游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明显高于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性由正相关转向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气腐蚀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总结了各种金属材料在中国不同环境下的长期大气腐蚀试验结果,环境中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工业性、海洋性、干燥环境及湿热环境等各种典型环境。材料中包括了常用的碳钢及耐候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分析了环境对各种金属材料大气腐蚀的影响,对润湿时间、二氧化硫、酸雨及盐粒子的污染作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湿地介质高炉矿渣磷吸附与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批实验和长期动态柱实验评价了湿地介质高炉矿渣吸附和截留P能力,并利用水位落干操作提高P吸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长期柱实验可以精确评价矿渣吸附磷的能力,矿渣磷截留能力达到1.65 g/kg;湿地保持落干4周,磷吸附能力再生,吸附能力提高58%.矿渣磷吸附饱和后磷组分分析得到树脂提取磷(P1)占13%,Fe-P 39%,Al-P 21%,Ca-P 13%(1 mol/L HCl),Ca-P 14%(热浓HCl).吸附饱和前后X射线荧光衍射分析介质成分发现:K2O和P2O5分别提高3倍和1.7倍,Al2O3和FeO提高8%.高炉矿渣吸附特性的研究表明该材料能长期有效去除P,适当干湿交替操作可以延长人工湿地运行年限.  相似文献   

14.
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保护进展与秦岭国家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山脉在其走向上往往是生物扩散和分布的天然廊道。然而,由于人类干扰引起的生境碎片化,山地廊道的连通性已大为降低。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当前或过去的自然保护措施往往规模太小,无法维持许多物种的长期生存及其所依赖的生态过程。因而,山地廊道的连通性保护日益受到关注,大尺度生态廊道被认为是长远意义上保护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的最优策略。综述连通性保护和生态廊道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实践的经验,并从连通性保护的角度对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强调大尺度的连通性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对于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氧化丙烯二醇(PPG)为基本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化改性单体、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剂通过预聚体法制备了淀粉改性水性聚氨酯环保型固沙剂,研究了淀粉用量对固沙剂乳液及其所成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扩链聚合时加入可溶性淀粉,可以得到稳定的聚氨酯乳液;随着可溶性淀粉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粘度增加,粒径呈增大趋势,胶膜拉伸强度减小;动态热力学分析显示胶膜储能模量E’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保水实验显示保水效果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可溶性淀粉与纯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0%时,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6.7 MPa和662%,而应用此配比固沙液的沙土在测试条件下10 h的失水率仅为55.7%,达到固沙剂保水性和胶膜力学性能之间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was to analyse soil erosion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and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throughout history. The Aksum area (Tigray, northern Ethiopia) presents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long-term approach for assessing soil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applied for centuries (i.e., since the Aksumite kingdom, 400 BC to 800 AD). These techniques have been maintained until the present day, and parts of the terraced systems of the area are still in use. During the 1970s, social and political events led to a remarkable change in land use patterns, and large arable areas were converted into grazing land,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il loss. The rates of soil erosion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deep scratches (plough marks) left on stones in the soil by the maresha, the ard plough pulled by oxen used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area, and the patinas, varnishes and weathering rinds exposed by soil loss after the abandonment of the fields. The study results show average rates of soil erosion of 2.8 t ha−1 y−1 and 65.8 t ha−1 y−1 for the soil conservation conditions under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accelerated erosion after abandonment (short-term observations), respectively. A comparison using recently calibrated erosion evaluation techniques conducted to support the field measurements revealed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recorded data.  相似文献   

17.
清洁生产审核中基于资源、能源审核重点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洁生产审核是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通常清洁生产审核一般分为七个阶段,35个步骤。其中评估阶段是对组织审核重点的原材料消耗、生产过程以及资源浪费的产生进行审核。当前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重点关注的是污染物排放,对于能源节约方面的评估尚不多见。文章以资源、能源为审核重点,结合案例对评估阶段中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资源、能源E—P图的绘制和分析进行了探讨,并从八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来查找造成资源、能源浪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操操  张妍  刘春兰  王海华  李铮 《环境科学》2012,33(6):2139-2144
采用协整分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北京市198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状态,体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对能源的长期与短期弹性分别为0.44和0.12,北京市1980~2008年GDP年均每增长1%,带动能源消费增长约0.4%.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提升是滞后的,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的外生变量.研究结论能够对北京市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气垫船减速齿轮箱在海洋大气和海水溅射环境下腐蚀与防护工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气垫船减速齿轮箱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以及海水溅射环境下的腐蚀特征和主要腐蚀类型,总结了减速齿轮箱中铝合金、合金钢、不锈钢等不同材质零件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海洋环境下气垫船减速齿轮箱的腐蚀防护需从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加工制造、运输贮存、维护保养等方面着手,在充分利用现有表面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电镀、涂料涂层等技术的组合;强化腐蚀监测技术,有效预警防护层失效,同时大力研发海洋环境下长期有效、绿色环保的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另外,采用系统工程来提高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进而提高减速齿轮箱等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嵊泗上川山海洋倾倒区于2010年11月正式获批,至今已使用10年,共接纳疏浚物4108.4万m3,为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2015-2017年的水深地形跟踪监测数据进行冲淤变化分析,分析了倾倒区及周边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疏浚物倾倒对海底地形的影响程度,探讨了影响倾倒区海底地形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短期内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及周边海域的海底地形淤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海域水动力条件较好,长期来看,海底地形的变化趋近于自然状态下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