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维生素c(Vc)作为共代谢一级基质用于苯胺废水的好氧处理,考察了Vc与苯胺质量比、曝气时间、反应温度对苯胺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苯胺质量浓度为80mg/L、污泥沉降比(SV30)为10%~15%、Vc与苯胺质量比为1:6、曝气时间为16h、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苯胺去除率最高达99.98%;当苯胺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在常温下连续曝气26h,苯胺去除率为99.99%,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1mg/L)。  相似文献   

2.
干法腈纶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碳内电解-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废水pH为4左右,经内电解反应2h,出水用聚合硫酸铁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混凝沉淀1.5h后,废水的COD由1650mg/L降到1310mg/L,去除率为20.6%,BOD5/COD由原来的0.27提高到0.38。然后再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化一生物硝化工艺处理预处理出水,最终出水COD为148mg/L,BOD,为16mg/L,氨氮质量浓度为13mg/L,SS质量浓度小于100mg/L,出水水质达到腈纶行业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黑曲霉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黑曲霉对6种水溶性染料废水进行吸附脱色,当染料质量浓度为100mg/L时,6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88%以上。对培养液的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废水的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考察了氮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培养基pH和染料浓度对染料废水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和葡萄糖是较好的氮碳源,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5~10.0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增加;当染料质量浓度为50~200m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下降;pH对脱色率有一定的影响,但pH为4~9时,脱色率均较高。对吸附了染料的菌体进行解吸,发现甲醇是较好的解吸溶剂。  相似文献   

4.
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活性艳红X-3B的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解酸化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沉降性能对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HRT为16h时,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好,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与COD比值为0.5;HRT为17h时,废水脱色率达69%,而COD的去除率受HRT影响较小;膜生物反应器主要起去除废水中COD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3%和97%;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直接影响膜污染的速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沉淀-氧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沉淀一氧化预处理后,COD从10000~12000mg/L降至1000~1500mg/L,再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COD最终降至70~80mg/L;从废水的第一、第三次沉淀中均可回收铜离子(可作为第二次沉淀用沉淀剂),从废水的第二次沉淀中可回收硫氰化亚铜产品,该产品用途广泛、市场价值高,可显著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化工环保》2008,28(3)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尾矿吸附废水中磷污染物的方法。其步骤为:(1)将尾矿中粒径大于1cm的矿石和一些掺杂的植物根系拣出,摊开自然晾干后磨细至200目;(2)将磨细的尾矿放在马弗炉中高温焙烧,焙烧温度控制在300~500℃,焙烧时间控制在1.5h以上;(3)将焙烧后的尾矿按15~22g/L加入到磷质量浓度为0.5—50mg/L的废水中,调节废水的pH为5~10,充分混合反应后,废水中磷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氯化碳萃取模拟含酚废水,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废水中的酚含量。结果表明:废水中酚质量浓度大于100.0mg/L时,含酚废水与三氯化碳体积比为1:1,萃取效果最好,酚质量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2%,检出限为11.95mg/L;废水中酚质量浓度为10.0~50.0mg/L时,含酚废水与三氯化碳体积比为10:1,萃取效果最好,酚质量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检出限为1.19mg/L。FTIR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平均为0.354%,加标回收率为101.7%~103.2%。采用FTIR法测定含酚工业废水中的酚质量浓度与GB7491-87《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溴化容量法》测定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Fenton氧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废水,优化了Fenton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H2O2加入量4 g/L、Fe2+加入量200 mg/L、反应温度60 ℃、废水pH 4、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Fenton氧化出水COD为200~250 mg/L,DBP质量浓度约为0.10 mg/L;在污泥质量浓度2 000 mg/L、DO 2~3 mg/L、水力停留时间8 h的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的COD基本低于50 mg/L,DBP质量浓度约为0.05 mg/L,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灭多威农药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化、氧化、铁炭微电解、兼氧-好氧生化技术处理灭多威农药生产废水(简称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废水经酸化处理后可回收H2S和CH3SH,经氧化处理后可去除废水的恶臭气味,经铁炭微电解处理后COD总去除率平均为90.7%,废水可生化性指标BOD5/COD从0升至0.30以上;预处理后的废水再经过兼氧+好氧生化处理,COD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间歇式活性污泥(SBR)法处理炼油废水,考察了混凝、SBR法对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铝、聚丙烯酰胺、CaCl2加入量分别为50,3,100mg/L的条件下,油去除率为82.7%,COD去除率为57.1%,BOD,/COD为0.24,混凝处理出水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对混凝处理出水用SBR法进行厌氧水解2h、好氧曝气9h的生物处理后,出水COD低于150mg/L,COD去除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赵雪娜 《化工环保》2016,36(2):189-192
对模拟碳纤维生产废水进行“厌氧-好氧”静态小试,根据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该碳纤维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二级厌氧-微氧-好氧”组合工艺进行动态中试,考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碳纤维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系统具有厌氧池出水pH增大的特点,且抗冲击能力较强;在厌氧池水温为28~38 ℃、好氧池水温不低于15 ℃、废水流量为100 L/h、进水COD为660 mg/L、进水ρ(氨氮)为4.9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ρ(氨氮)稳定在5 mg/L以下,能够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炉渣去除废水中六价铬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炉渣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确定了炉渣去除Cr(Ⅵ)的适宜条件,并对去除机理及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含Cr(Ⅵ)废水,在室温、废水初始pH=1.00、炉渣加入量为8g/L、反应时间为240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达99.2%。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低于50mg/L的含Cr(Ⅵ)废水,投加适量的炉渣,可使处理后出水中的Cr(Ⅵ)质量浓度降至排放标准以下。炉渣对Cr(Ⅵ)的去除机理主要是炉渣中溶出的Fe^2+对Cr(Ⅵ)的还原作用,炉渣对Cr(Ⅵ)的吸附作用很小。炉渣对Cr(Ⅵ)的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pH分别为0.55,1.00,2.00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0×10^-3,3.3×10^-3,4.0×10^-4min^-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可见光分解(光解)-氯碱氧化法去除模拟废水中的Fe(CN)63-。考察了光解过程中反应时间、初始Fe(CN)63-质量浓度和初始废水pH对Fe(CN)63-去除效果及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Fe(CN)63-))的影响,以及光解-氯碱氧化法对Fe(CN)63-模拟废水中总氰化物(TC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Fe(CN)63-质量浓度6.7 mg/L、初始废水pH 12、反应时间8.0 h的条件下,Fe(CN)63-的去除率为83%,光解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初始Fe(CN)63-质量浓度6.7 mg/L、初始TCN质量浓度4.90 mg/L、初始废水pH 12、反应时间12.0 h的条件下,采用光解-氯碱氧化法可使Fe(CN)63-模拟废水的TCN质量浓度降至0.14 mg/L,低于GB 16171—2012的要求(0.2 mg/L),该过程的限速步骤为Fe(CN)63-的光解破络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200(PEG-200)活化下,Cu^2+催化H2O2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亚甲基蓝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u^2+的方法。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 pH为11.68的氨水溶液、2.00mLH2O2溶液(质量分数15%)、1.00mL亚甲基蓝溶液(质量浓度0.20mg/mL)、3.00mL PEG~200溶液,76℃恒温反应5min后冷却,测定吸光度,根据加Cu^2+溶液和不加Cu^2+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与Cu^2+质量浓度绘制了工作曲线,并由试样的吸光度差值确定痕量Cu^+含量。该法的测定波长为664nm,检出限为5.4×10^-6 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58%,回收率为97.5%~104.5%。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法A/O系统处理己内酰胺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炜  陈季华 《化工环保》2000,20(3):24-26
采用缺氧-好氧淹没式生物膜系统处理己内酰胺废水,着重探讨了碳源对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池进水中可生物降解COD与NO x-N的质量比必须大于3,好氧池COD负荷应小于0.98kg/(m3.d),系统才能有效地同时脱氮和去除COD.  相似文献   

16.
《化工环保》2009,29(1)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氮比高氨氮化工综合废水的生物脱氮系统及方法。具体方法是配水池中的水经水解酸化池、第一好氧池、第一沉淀池的一段A/O处理单元,通过培养异养菌,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矿化有机氮,降解去除大部分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再经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的二段A/O处理单元,通过培养自养型硝化菌,联合缺氧池中的异养菌完成废水中氨氮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
吴宏  张立新  赵长春 《化工环保》2007,27(6):576-578
采用流动注射在线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Cr(Ⅵ),考察了流路条件、显色条件和共存离子的影响。在H:SO。浓度为1.2mol/L、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液质量浓度为1.75g/L的条件下,试样富集4min,测定Cr(Ⅵ)的线性范围为0.01~0.60mg/L,检出限为3μg/L。连续10次测定质量浓度为0.20mg/L的Cr(Ⅵ)标准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0.4%。方法可应用于河水和工业废水中痕量Cr(Ⅵ)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3%~106.4%。  相似文献   

18.
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实验得出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采用经质量浓度为80g/L的硝酸铜溶液浸渍后的γ—Al2O,为催化剂,废水pH为3,催化剂体积分数为40%,H2O2体积分数为4%,反应时间3h以上。原水经处理后COD由4540mg/L降至600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由552mg/L降至16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对吡啶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焦化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对溶液中吡啶具有降解效果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考察了吡啶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降解温度、振荡速度等对吡啶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菌降解吡啶的动力学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吡啶有很强的耐受力,能以吡啶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生长。链霉菌在初始pH=8、降解温度30℃、振荡速度100r/min的条件下培养7d后,吡啶的质量浓度从250mg/L降至6.6mg/L,吡啶降解率达97.4%。该菌对吡啶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的吡啶降解速率常数为0.4011d^-1。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吡啶经该菌降解后的特征环被破坏。  相似文献   

20.
用黏土吸附废水中的铀,考察了黏土对废水中铀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黏土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含铀废水pH为5、铀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黏土加入量为5g/L的条件下,振荡吸附1h后的吸附率达75.4%;黏土粒径越小,对铀的吸附量越大,粒径为0.20mm时的吸附量最高(3.24mg/g);溶液中铀初始质量浓度与铀的吸附率成反比,与铀的吸附量成正比;黏土对铀的吸附符合Frc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饱和吸附量达18.25mg/g;黏土对铀的吸附过程用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