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腈基石墨毡电极,以NaCl为电解质,在恒流电解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COD=3 672 mg/L的模拟邻甲酚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电解时间、初始废水pH、NaCl加入量、电流密度对邻甲酚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废水的COD变化,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石墨毡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吸附性,对邻甲酚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氧化性能;常温常压下,初始废水pH为6~7、电流密度为90 A/m2、向300 mL废水中加入0.5 g NaCl时,经4 h电解,邻甲酚的去除率达到97.1%,COD的去除率达到47.3%;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由0.04提高至0.33,可不经稀释直接进行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刷涂法制备了Ti/SnO2-RuO2电极,并通过SEM、XRD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利用该电极为阳极处理黑索金(RDX)废水,考察了电解质种类、电解质质量浓度、废水pH、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时间等对RDX电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100 mL质量浓度为50 mg/L的RDX废水时,以Na2SO4为电解质、Na2SO4质量浓度为5.0 g/L、废水pH为7、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解时间为300 min的条件下,RDX去除率达到82.55%,COD去除率达到55.41%。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法处理高盐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在氯盐电解质中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盐的种类与浓度、反应温度与溶液:pH、电流密度、苯酚初始浓度及阴阳极转换频率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在Na2SO4的浓度为0.2mol/L,NaCl的浓度为0.1mol/L、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电流密度为0.04A/cm^2、温度为35℃、pH为12.5、阴阳极转换频率为5min/次及反应时间为200min的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为99.5%,COD去除率为5%,CIO^-把苯酚氧化成了其他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吸附分离-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吸附分离-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胺废水,对活性炭吸附分离效果、生物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原理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当NaCl质量分数为1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饱和吸附量为320~380mg/g,对NaCl的分离效率大于99%。在25℃、接种量为25%的条件下,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经过120h生物再生,再生效率达80%以上。该方法处理效果稳定,4次循环运行后对NaCl的分离效率和生物再生效率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农林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制备了花生壳活性炭。以花生壳活性炭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U(VI),考察了初始U(VI)质量浓度、活性炭加入量、溶液pH、吸附时间对U(VI)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初始U(VI)质量浓度为30mg/L、活性炭加入量为0.5g/L、溶液pH为5.5、吸附时间为150min的较佳条件下,活性炭对U(VI)的吸附量为56.37mg/g,U(VI)去除率为93.94%。  相似文献   

6.
Cu~(2+)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C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为载体负载溶液中的 Cu~(2+),Cu~(2+)改性活性炭对溶液中 CN~-的去除效果较好。Cu~(2+)改性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活性炭加入量为1 g,质量浓度为5 g/L 的 CuSO_4溶液加入量为50 mL,溶液 pH 为4,负载时间为5.0 h。在此最佳条件下活性炭的最大 Cu~(2+)负载量为25.90 mg(以每克活性炭计)。Cu~(2+)改性后活性炭的 CN~-去除率明显提高,由22.10%提高至94.07%。Cu~(2+)改性活性炭吸附CN~-的最佳实验条件:溶液 pH 为12~13,吸附时间为9 h。Cu~(2+)改性活性炭对 CN~-的饱和吸附量为22 mg/g。Mg~(2+),K~+,Ca~(2+),Cl~-,SO_4~(2-),CO_3~(2-),AsO_3~-对 Cu~(2+)改性活性炭的 CN~-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Cu~(2+)改性活性炭的动态吸附实验表明,开始一段时间流出液中 CN~-含量几乎为零,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0.5 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阳膜电解法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及其加入量、电解电流、电流密度、搅拌转速、电解温度和电解时间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NaCl加入量为2.5 g/L、电解电流为0.10A、电流密度为150 A/m~2、搅拌转速为800 r/min、电解温度为35℃、电解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处理Ni2+质量浓度为2 g/L的含镍废水,镍析出率达到95.16%,电流效率为86.87%,单位质量能耗为5 254 k W·h/t。  相似文献   

8.
张玮  张冬 《化工环保》2012,32(3):201-204
采用异丙醇溶液改性橙皮,考察了模拟废水中初始Pb2+质量浓度、废水pH、改性橙皮加入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橙皮对模拟废水中的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pH为4、改性橙皮加入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88.41%。经浓度为0.1 mol/L的HCl溶液再生后,改性橙皮再生循环使用4次时效果仍较好。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表明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
曹煊  金春姬  彭刚  刘兴超 《化工环保》2006,26(4):259-262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体系温度、时间、酸化碱渣溶液的pH等对酸化碱渣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作为解吸剂的蒸馏水和NaCl溶液对氨氮的解吸效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酸化碱渣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3.9mg/g。氨氮吸附量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化碱渣溶液的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酸化碱渣表面吸附作用力主要为偶极间力和氢键力,吸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NaCl溶液对氨氮的解吸效果好于蒸馏水,最大解吸率为25.7%。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涂饰的方法制备了介孔碳修饰石墨电极,并将其用于模拟硝基苯废水的电化学处理,考察了废水pH、电流密度、电解质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修饰电极表面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因而比石墨电极具有更高的硝基苯去除率和苯胺生成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7.0、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解质硫酸钠投加量为1.775 g/L的条件下处理初始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废水,电解3.0 h时的硝基苯去除率高达99.6%,苯胺生成量最高达45.54 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Fenton试剂氧化法对甘氨酸母液脱色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进行再生,考察了废活性炭再生率的影响因素,并用SEM对再生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Fenton试剂中n(H2O2)∶n(Fe2+)为24∶1、H2O2的浓度为25 mmol/L、溶液pH为3、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8 min、微波功率为600 W时,废活性炭的再生率可达到75.8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催化剂(TiO2/ACF),并通过SEM和XRD等手段对TiO2/ACF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催化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 ℃、初始DMP质量浓度为100.0 mg/L、电解质Na2SO4质量浓度为100 mg/L、电流密度为62.5 mA/cm2、电极板间距为4 cm的条件下,经过40 min的降解,DMP质量浓度为1.8 mg/L,DMP去除率为98.2%;TiO2/ACF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原位再生,经6次重复使用后仍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对DMP的去除率仍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后的饱和粉末活性炭(饱和炭)进行再生,考察了饱和炭的再生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饱和炭的最佳再生条件为H2O2投加量6.5 mmol/g、再生p H 3.0、H2O2与Fe2+的摩尔比10、再生时间1 h;最佳条件下的再生率(再生粉末活性炭(再生炭)与新粉末活性炭对废水COD去除率的百分比)约为60%;使用最佳再生条件下得到的再生炭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约为27%和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泡沫镍负载TiO2电极,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仪对其表面形貌、颗粒大小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负载TiO2的泡沫镍电极为阳极,Pt电极为阴极,建立光电催化体系,对废水中的农药敌百虫进行降解.当采用浓度0.02 mol/L的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初始废水pH为6.0、电流密度为2.5 mA/cm2、降解时间为120 min时进行光电催化反应,模拟敌百虫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1.8%.  相似文献   

15.
双介质阻挡放电法再生吸附五氯酚的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星星  李杰  鲁娜  吴彦 《化工环保》2011,(2):97-100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吸附了五氯酚的活性炭进行放电再生处理,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氧气流量和活性炭再生次数对再生活性炭的五氯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放电电压23 kV,放电时间1.5h,氧气流量2.0 L/min.随活性炭再生次数增加,再生活性炭的五氯酚去除率和活性炭再生率...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再生吸苯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工业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苯作为单一吸附质,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再生活性炭研究,探讨了操作温度、操作压力、CO2流速、活性炭粒度、循环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再生效率及再生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活性炭中的苯具有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钛基IrO2-RuO2阳极电解处理亚甲基蓝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冠军  杨坚  李文祥 《化工环保》2012,32(3):205-208
采用钛基IrO2-RuO2为阳极材料,不锈钢为阴极材料,NaCl质量浓度为10 g/L的溶液为电解液,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电化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电解电流0.050 A,电解20 min后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5%;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电解电流0.100 A,电解30 min后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8%。随着电解时间和电解电流的增加,亚甲基蓝去除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stabilized leachate from Pulau Burung semi-aerobic sanitary landfill by conduct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sodium sulfate Na2SO4 (as electrolyte) and graphite carbon electrodes. The control parameters were influent COD, current density and reaction time, while the responses were BOD removal, COD removal, BOD:COD ratio, color and pH. Na2SO4 concentration was 1 g/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a three-level factori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1414 mg/L in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79.9 mA/cm2 current density and 4 h reaction time. This resulted in 70% BOD removal, 68% COD removal, 84% color removal, 0.04 BOD/COD ratio and 9.1 pH.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using graphite carbon electrode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BOD, COD and color removal but was not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BOD/COD ratio or enhancing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leachate. The color intensity of the treated samples increased at low influent COD and high current density due to corros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