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友中 《安全》1994,(3):41-41
为什么有的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事故?为什么有的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反而发生了事故?本文试就解答这两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1.不可否认,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上述现象,难道安全生产工作越抓越糟,放任不管反而还不会出事故吗?否!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06,(2):9-9
安全生产要“小处着眼”《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工人违章事故多?除了欠缺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的硬件缺得太多,而有的又质量太差。讲一个最简单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栏杆。有的车间回收池边,楼上工作平台本应有栏杆的,却没有。我们去检查时路过那里,都感到胆战心惊的,而工人却每天在此作业,谁能保证自己万无一失?出了事故,就是违章作业:“谁叫你不小心!”有的地方有栏杆,但大部分又是不合格的,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去制作,例如有的太矮,只有8cm高,成了绊脚杠,工人上班时…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们过去所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是没有严格执行安全规程造成的。工人为什么有章不守?为什么一些平时表现好的工人也出事故?除了有些人纪律性不强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地掌握规程。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我们狠抓了安全规程的学习,提出了两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  相似文献   

4.
亦旻 《安防科技》2003,(8):67-68
1 为什么要安装报警设备?为什么不“雇”个24小时的私人保安呢? 也许您会想,小区中有那么多保安,我还不安全吗?物业公司雇用了大量的保安人员,在公共区域安装了安全防范设备,很好的解决了公共区域的安全问题,但是火灾、燃气泄漏、家人的安全问题和那些非法进入社区作案的事件仍然时有发  相似文献   

5.
声音     
岁末年初,事故倍出李庆钢在安全管理中流传着一句行话:“岁末年初,事故倍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一是突击任务。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往往会出现生产第一,忽视安全的现象。二是各种会议多。诸如总结会、表彰会、团拜会……各级领导相互拜年、迎来送往,使  相似文献   

6.
广州石化总厂动力车间在1983年实现了事故为“0”,1984年仅发生两起一般性事故(与锅炉运行无关),1985年至今还没有发生事故。一个全年连续运转时间达 300多天的高温中压锅炉(四部65T/H,39kg/cm2锅炉),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安全生产成绩呢?听人说,他们的成绩来自认真的科学管理。为此,我们对动力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管理好设备 这个车间的领导认为,设备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设备状态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安全生产的水平。从这一点出发,几年来,他们逐步建立起一套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维修、管理制度。 主二机系的检修…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本身的价值决定着它的社会地位。劳动保护工作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由其本身的价值决定劳动保护工作到底有多大价值?目前尚无理论根据。由于没有价值指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它的地位就时而重要时而不重要。出事故的时候就重要,不出事故时就不重要。一些企业或基层领导人重生产轻劳动保护,他们认为:生产效益不好,劳动保护再好也没用;劳动保护本身没有效益,效益是间接的;劳动安全是个负效益,只是发生事故造成损失,才能看出“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领导批示多,召开会议多,文件发得多,督察检查多,媒体曝光多,安全生产呈现出空前的高压态势。但事故仍然不断,大小事故“丧”报频传。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县、乡领导不重视;安全责任没落实;安全投入欠帐;职工安全素  相似文献   

9.
死了那么多人,罚得再多也不过分,过分的是,为什么出了事故才罚,而不是发现有违法行为就罚。这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安全生产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不容回避、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违法生产视而不见,放任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这就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姑息迁就种下的祸根。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录音整理)一、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习惯用三句话概括: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依然严峻。但是媒体评论说,这三句话的矛盾,说趋向好转了,怎么还严峻?说这几年重、特大事故这么多,怎么还能说稳定?很矛盾!我认为,这三句话要历史的看。通过对我国几十年安全生产形势演变过程的分析,就会感到这三句话是准确的、客观的、全面的。什么叫总体稳定?“总体”指的是事故的总量,就是事故发生的绝对数,一共多少起事故?死亡多少人?经济损失的规模多大。“稳定”就是没有大的波动,这就是总体稳定。什么叫趋向好转?“趋向”表示…  相似文献   

11.
安全语录     
佛教教义上有“因果报应论”,安全生产方面也有“因果报应论”。隐患是因,事故是果。没有隐患而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绝对不会造成事故的隐患,因为没有无果之因。有一因一果,有多因一果;有近因近果,有远因近果,还有一因多果;在此一事故中为果者,可能为另一事故之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泰山有多重?泰山的高度有记载,泰山的重  相似文献   

12.
员工对作业场所有知情权和建议权【案情】一名打工妹到一家制鞋厂打工,感到车间里的气味很难闻,就问老板:“这气味有没有毒?”老板回答说:“没有毒。”打工妹又问:“能不能装个排风扇去去味?”老板不耐烦地说:“这个不该你管,以后少说话多干活。”一年后,该打工妹出现身体不适,经确诊为苯中毒。试问此案中老板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的哪条规定?【回答】《安全生产法》第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打工妹对工作场所的不适…  相似文献   

13.
氛围与安全     
“氛围”一词,看起来似乎与安全生产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要搞好安全生产,决不能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某厂抓安全积极主动又扎实持久,开创出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创下了连续安全生产的新纪录,笔者感触颇深。首先,你当一踏进该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不让事故在我身边发生”两条巨幅标语;厂道边“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的安全警示牌分立两旁……难道说这不是一种强烈的安全工作环境氛围吗?其次,该厂各级领导同唱一个调,同吹一种号,保安全,创一流,强调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4.
“和平共处”,这里不是指国家之间的友好相处,而是借用它来说明一种不正之风:在一些厂矿企业中,少数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无人制止,姑且名之曰“和平共处”。 为什么要搞这种“和平共处”呢?用这些同志的话说: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向钱看。为了多超产,多拿奖金,管他违章不违章呢?而其结果呢?除了败坏党风民风,腐蚀工人思想以外.事故往往也接踵而至。如我矿有个采煤队月末为了赶任务,在没有放顶的情况下,队长布置要多采一排煤,班长明知违章,也不加抵制,工人也甘愿服从,结果因超排距采煤而导致顶板压力加大,发生了冒顶事故。可见,这种…  相似文献   

15.
<正>安全事故原因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比如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导致的坠落事故;一种是因设备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比如锅炉因超期未检引发的安全事故。对于第一种,在这里不做探讨。对于第二类安全事故,可以深究一下,锅炉为什么会超期未检?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锅炉未检?锅炉发生事故前附属安全设施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对待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用心、细心,讲究认真,事情就会办得好一些。对待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这样。 有一天,我们一个班组的大汽锤和小汽锤在同时开动的过程中,有些同志发现大汽锤的声音不正常,就马上凑到一起进行细心检查。可是查找了一阵,并没有发现什么毛病。大家并不就此罢休,反复琢磨,锤既然没毛病,那为什么声音不正常呢?大家又一起细心检查,认真研究,最后,果然发现汽锤马达固定螺丝脱扣松动,其中一 个已经脱落。经过 及时检修,恢复了 正常,避免了一起 设备事故的发生。 从这事来看, 螺丝松动事虽小, 却反映了我们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松…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先后发生了几次重特大的煤矿矿难,笔者在与一些煤炭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职工聊天时,发现有不少的生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他们地认为,从事煤炭生产,发生事故是难免的。在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事故难免论”、“听天由命论”、“运气论”等等。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危险的,应坚决刹住这种风气。须知,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交叉导致的,事故的控制预防关键在人,事故通过努力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然而,“事故难免论”则是不做主观努力,只讲客观原因,认为事故不是可控、在控,而是难控、未控。有的管理者甚至片面地认为,单位员工多、工作环境条件差、设备多、点多面广,作为领导又精力有限,所以出事在所难免。而一些煤矿工人也认为,我所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危险系数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小心也会出问题,干煤炭工作,发生伤害算不了什么。这种看法,并没有揭示事故的本质,恰恰是对事故本质  相似文献   

18.
各车间的月评比考核会正在进行,安全科长说:“这个月一车间发生了15起事故,按评比条件应该扣他们车间20分。”大家都表示同意。 厂长站起来说:“一车间这20分是该扣,可他们生产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环境卫生都搞得很好嘛!应该加10分;形势教育抓得及时,也应该加 10分;还有………” 这时,安全科长打断他说:“这么加分,不符合评比条件,一车间出了那么多事故,还评了全厂最高分,咱们厂的安全生产还怎能搞好呢?” 厂长瞪了他一眼,不高兴地说:“考虑问题要全面嘛!”“全面考虑”@郑同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安全生产走过了让国人震惊的2004年后(2004年,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总数的80%),又在“怒斥”声中度过了2005年。如果用词语形容中国2005年的生产事故,“残酷”这个词比较恰当。“残酷”一词表明了我国物质生产领域令人担忧的不安全状况,举国上下,做了那么多工作,现实仍很严峻,问题在哪?国人应当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公共安全,你的“边”在哪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明白事情的概念,才能有所针对。针对突发事件,人们在概念上总是含混不清。哪是生产事故、哪是公共事故,疑问多多。那么,公共安全这个圈到底有多大,它的边在哪?记者查阅了有关公共安全的一些书籍,没有找到对这一概念的明确解释。国家行政管理学院教授刘旭涛博士认为,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产品,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得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制造。刘旭涛认为,以往提到公共安全,多局限于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等领域,即我们通常说的“公安”。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