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因其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世界上对环境中PFASs的监测和管控主要针对全氟烷基酸(PFAAs).而大部分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环境中能够被微生物降解为PFAAs,也被称为前体物.因此,探究前体物在环境中的微生物转化行为有助于综合评价PFASs的环境风险,以及制定相关的管控和修复措施.虽然PFAAs一直被认为是环境中的“永久化合物”,但近年来,PFAAs的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氟作为一项极具潜力且充满挑战的修复技术,成为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系统总结了前体物(氟调化合物和全氟辛烷磺胺衍生物)、 PFAAs和新型PFASs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规律和转化路径,并讨论了PFASs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及典型异构体在人血清中的暴露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检测了60个人类血清样本中包括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异构体在内的16种PFASs.结果表明,除PFOA的异构体4m-PFOA与5m-PFOA外,所有目标PFASs均被检出.ΣPFASs的血清浓度为2.15~77.22 ng·mL-1,n-PFOS是血清中贡献率最高的PFASs,其次为3+5mPFOS、4m-PFOS、n-PFOA及全氟己烷磺酸(PFHxS),PFOS所有的异构体与PFHxS、PFN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类血清的PFASs发现,男性血清中的PFASs浓度显著高于女性,高年龄段人群血清中的PFASs浓度高于低年龄段人群.健康风险表征显示,血清中所有的PFASs单体的风险熵值HQ均小于1,PFASs的总和危险指数HI也小于1,血清中的现有浓度的PFASs对造成人类肝毒性和生殖毒性的风险程度较低,肝毒性与生殖毒性HI的主要贡献者均为n-PFOS,其次为3+5m-PFOS与...  相似文献   

4.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全球各环境介质均存在PFASs的普遍污染,其相关研究尤其是水环境中PFASs的行为和归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PFASs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研究显示,大气也是PFASs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媒介,对PFASs长距离传输及风险等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大气环境中PFASs的存在、来源、分布以及人群通过室内外空气、灰尘途径摄入PFASs引起的人体暴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大气中PFAS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分析发现,PFASs大气研究多数集中在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等重要点源的释放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离子型PFASs (i-PFASs)和中性PFASs (n-PFASs)分别是大气颗粒相和气相中存在的主要PFASs,其中氟调聚醇是主要的n-PFASs;i-PFASs的污染因场所、地区等的不同有所差异;近年来大气中短链PFASs对总PFASs的贡献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中的PFASs可通过干湿沉降去除,其中湿沉降对去除的贡献更大;与饮食摄入相比,灰尘摄入和呼吸等途径对于普通人群暴露PFASs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儿童通过灰尘以及某些职业人群通过呼吸摄入PFASs的较高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水环境分为6个区域,简述了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了各区域水环境PFASs污染水平、组成特点、来源解析与时空分布特征,将污染程度从高至低排序: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华西。基于研究现状,探讨了PFASs水环境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聚焦方向提出了如下建议与展望:根据链长度和同分异构体,建立对PFASs污染水平和毒性效应的系统认识;着重关注饮用水PFASs污染水平,以明确评估其人体健康危害;针对PFASs治理手段,进一步研究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汰PFASs的所有非必要用途. 鉴于PFASs在工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加快PFASs的淘汰进程势必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淘汰PFASs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在这期间,亟需开展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将PFASs暴露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 笔者认为加强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是目前较为有效且可行的策略之一,这将有助于理解PFASs的PBT特性,进而推动PFASs的分类管理. 笔者提出可在“疑似靶向/非靶向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开发”“PFASs的传递、积累、代谢和消除行为”和“PFASs转化产物与不良健康影响之间关系的系统毒理学网络”等方面开展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 通过高效筛查识别PFASs的分子转化机制,解析转化产物的PBT性质,进而对PFASs进行合理归类划分,并为制定PFASs及替代品的分类管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已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大连湾表层海水中的17种PFASs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各站位水样中均有PFASs检出,表明大连湾普遍存在PFASs的污染,∑PFASs浓度介于8.1~13.8 ng/L之间。其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是目前大连湾表层水体中的主要PFASs污染物。短链物质正在逐渐成为主要的PFASs污染物,需引起重视。在污染分布上,受海水稀释扩散和潮流的影响,湾内PFASs污染高于湾外;但三山岛西部PFASs污染相对偏高,潜在污染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广州市售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r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特征,采集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6类254个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3种PFASs的含量.不同种类样品的PFASs总检出率为93.5%~100%,鱼类和甲壳类的含量较高.鱼类中检出了13种PFASs组分,但鲍鱼仅检出6种,种类差异明显.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5.6%,为PFASs的特征污染组分.PFOS的含量为0.19~192.27 μg·kg-1,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污染贡献率达35.15%.与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加工制品中PFOS的污染贡献率最高不同,海珍品中污染贡献率最高的是全氟丁酸(PFBA),样品组分污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差异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售水产品中PFOA和PFOS对人的潜在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MS/MS)测定了典型电镀厂环境土壤中28种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含量,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FASs在电镀厂内外环境土壤中的含量为48.18~4 655.62 ng/g dw,主要污染物为PFOS和6∶2 F-53B,占比80%以上。土壤中PFASs的存在水平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污染扩散范围非常有限。工业污染源周围环境土壤中PFASs的污染高出非工业区的环境土壤1~2个数量级。厂区内外PFOS的污染远超出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黄家浩  吴玮  黄天寅  陈书琴  项颂  庞燕 《环境科学》2022,43(7):3562-3574
通过对骆马湖表层水和沉积物的调查检测,分析了两类介质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组分结构和赋存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层水中此类物质的来源进行了解析,运用风险商法评估了此类物质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骆马湖表层沉积物中总计检出14种PFASs,而其表层水中较之前者多检出1种(PFTeA);表层水中■范围为46.09~120.34ng·L-1,沉积物中■范围为2.22~9.55ng·g-1;表层水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PFPeA,为38%,沉积物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PFBA,为61%,骆马湖多介质中PFASs组分均以短链物质为主;骆马湖表层水中PFASs的高浓度区域集中分布在北部河流入湖口,其浓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沉积物中PFASs的高含量区域则向南迁移;骆马湖沉积物中的∑PFASs、 PFBA和PFOS的分布情况与沉积物中TOC含量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骆马湖表层水中PFASs主要来自纺织品阻燃、橡胶品的乳化、食品包装过程和纸类表面处理,金属电镀行业,皮革和纺织品制造行业;骆马湖表层水中PFASs处于较低健康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全氮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渤海湾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典型传统工业城市天津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水体和土壤样品,并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分析了水体和土壤中的PFASs暴露水平.结果 表明,12种PFASs在水...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王媛  杨晨  史亚利  崔建升 《环境科学》2023,44(3):1593-1601
为探究石家庄市道路灰尘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的污染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主干和次干道路灰尘样品(部分采集于污水处理厂和消防站附近)中包括两类新型替代品在内的22种PFASs.结果表明,PFASs在石家庄道路灰尘中普遍存在,特别是新型替代品——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检出属国内首次.∑PFASs含量范围为2.62~137.65 ng·g-1,全氟辛酸(PFOA)为主要组分,其次为全氟丁酸(PFBA)、 HFPO-D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空间分布上,西北方向PFASs含量水平最高,东南方向最低.污水处理厂和消防站附近道路灰尘中PFASs组成存在明显不同,特别是新型替代品的检出类型.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道路灰尘摄入对于人体暴露PFASs和其新型替代品的风险相对较低.经口、呼吸道和皮肤接触3种途径中,经口摄入是目标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在同一暴露途径下,儿童的暴露量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3.
方淑红  朱和祥  叶芝祥  印红玲  孙静 《环境科学》2019,40(12):5265-5271
为了解成都市道路积尘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污染特征及人群暴露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成都市道路积尘中12种PFASs的含量水平.成都市道路积尘中PFASs的含量为0. 95~111 ng·g~(-1),平均含量为(25. 6±37. 2)ng·g~(-1),说明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主干道路上PFASs的总含量显著高于支干道路,支干道路市区含量高于郊区含量.解放路一段、金牛坝路及水碾河路段主要的全氟化合物为全氟丁烷羧酸(PFBA),比例高达95%.而其它道路中主要的PFASs为全氟辛烷羧酸(PFOA,24. 8%)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24. 1%),说明不同区域PFASs的污染源存在较大差异.成都市儿童和成人通过道路积尘摄入的PFASs分别为0. 168 ng·(kg·d)-1和0. 028 ng·(kg·d)-1,说明儿童暴露风险高于成人,应加强对儿童健康风险的关注.另外,根据欧盟推荐的每日最大耐受量,道路积尘中PFOS和PFOA的暴露量不会对成都市居民造成即时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氟戊酸)是该地区检出率最高的PFASs污染物,检出率为100%,ρ(PFPeA)检出范围为0.067~1.021 ng/L.ρ(PFASs)平均检出情况满足污染源(2.592 ng/L)>地表水(0.737 ng/L)>地下水(0.340 ng/L),污染物检出种类的平均值满足污染源(7.1个)>地表水(4.4个)>地下水(2.9个).②研究区内仅有G2、S9、S13、P3采样点ρ(PFASs)可能受点源类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整个研究区PFASs分布特征及质量浓度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地表水及地下水ρ(PFASs)较高的采样点基本集中在人类活动聚集区;由于岩溶作用影响,东南部地下水中ρ(PFASs)相对较低.③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的来源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为主产物的五金电镀、消防、采矿、电子等行业,另一类可能主要与农业活动相关,来源于农用塑料品及其降解产物.④在利用当前已有参数进行评价时,都安县水环境中ρ(PFOA)(perfluorooctane acid,全氟辛酸)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研究显示,西南岩溶区水环境中ρ(PFOA)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但鉴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仍需加强产氟工矿企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环境风险评价是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对亚磷酸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进行分析,了解原辅料及主副产品的理化特性,通过对工程潜在的环境风险环节进行识别和风险类型确定,从而科学准确地进行风险源项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最大概率,进而完成事故状态下的后果影响分析,并根据事故产生的后果,提出防范和减缓事故发生后的风险,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提出风险管理方案和应急防范预案,来保障事故一旦发生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风险评价包括源项分析、环境途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4部分.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行动方案效益与其实际或潜在的风险及降低风险的代价间谋求平衡, 它是政府的职责,包括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于如何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未见有具体和详细的指导性建议。在许多的建设项目报告中,两类评价混淆严重,不利于突出两类评价各自的重点,也不利于风险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两类风险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上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间的相关性和相异性。为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在实践评价过程中指明了各自具体的内容和重点,促进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具有安全风险和具有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要求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目前,对于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未见有具体的指导性建议,许多评价报告中,两者往往雷同,不利于突出各自的重点和评价工作的深入。笔者依据自身对两类风险评价的认识,从两者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两者间的相关性问题,简述了风险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