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准确厘定了粮食巨灾保险的费率,系为政府保险支农政策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巨灾事件属于极值事件,故巨灾保险的费率可基于极值理论进行厘定。按照费率厘定的参数法思路,以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作为粮食灾损数据的尾部分布,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其参数,进而厘定粮食巨灾保险的纯费率。以稻谷为例,厘定了我国各省(市、区)稻谷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应完善法律法规就粮食巨灾保险加以明确,同时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不同省(市、区)的稻谷巨灾保险参照其纯费率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并给予粮食主产区的稻谷巨灾保险更充分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程地震风险评估的地震保险费率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探讨了如何将我国许多城市已完成的工程地震风险评估结果用于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具体提出了地震房屋保险、地震室内财产保险和地震人身保险费率的厘定方法,对应不同的免赔率定义提出了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为了说明所提方法的实用性,以某地的多层砌体房屋为例,对设计的几种免赔率,计算了相应的费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立了中国西部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成本概率模型,以中国西部具体地区(宁夏银川)为样本选择地区,以该地区简化多层基础隔震框架结构为样本进行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成本计算,基于IDA增量动力分析对该地区简化多层隔震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成本采用拉丁超立方样本(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法随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多层结构采用隔震技术后地震巨灾保险费率从长期来看低于常规框架结构,通过对统计结果值进行的特征分析,隔震结构的Co V值显著地低于常规框架结构。研究结果对于已有城镇多层隔震建筑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巨灾保险未来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水保险是利用投保人缴纳并累积的保险费用去补偿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洪水风险分散机制。我国现已全面完成的洪水风险图试点工作为洪水保险研究提供了基础,为缺乏历年洪灾损失资料的地区提供了特定频率洪灾损失。针对这种资料不充分地区,提出了基于特定频率洪水的经济损失通过规划求解工具比选其最优分布类型,推求洪水保险费率与保费的方法。该方法可作为我国洪水风险图推广应用的范例,将其推广使用到各保护区与蓄滞洪区。以大黄堡洼蓄滞洪区为例,通过误差分析确定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灾损失更符合皮尔逊Ⅲ型曲线。按不同财产类型厘定洪水保险费率,居民财产、农业、工业与商业分别为5.109%、9.020%、6.109%、5.459%,所需缴纳保费分别为766元、2706元、5498元、4914元。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区划,是分区分类防灾和损失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泥石流灾害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采用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选取对泥石流灾害保险起主导作用的灾害损失、孕灾环境和风险区价值为评判因子,对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了进行风险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将四川全省按地、市、州级行政区划分为19个风险评判区,对各区进行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论保险业在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充满灾害风险的环境中,保险不仅是灾后补偿灾害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而且能在灾前通过保险费率的厘定在土地利用、区域规划、结构加固等方面起到减轻灾害的控制作用。因此保险业是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积雪深度和历史灾情资料,运用概率分布理论对不同重现期下河北省雪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利用"致灾强度指数-经济损失率"反演法构建脆弱性曲线,对承灾体损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和唐山北部地区海拔较高,雪灾致灾因子危险性高于其他地区。随着重现期的增加,雪灾积雪深度也在增加。在承德、唐山交界以及唐山东南部地区,30年一遇雪深达44 cm,50年一遇高达66 cm。对于雪荷载敏感的结构,承德与唐山交界处、唐山东部应满足100年一遇雪压0.5 k N/m~2以上。承灾体的损失风险受到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综合影响。在同等致灾强度下,雪灾经济损失风险与经济暴露度分布大体一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市辖区附近以及唐山遵化县和曹妃甸区的雪灾经济损失高达50万元/km~2以上。  相似文献   

8.
白媛  张建松  王静爱 《灾害学》2011,26(1):14-19
基于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09年北方暴雪灾害典型雪灾案例,确定了这两场雪灾影响范围.从区域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灾情等方面进行灾害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北方雪灾受灾区域覆盖面积广,重灾区前者为南岭地区,后者为华北平原中部;两场雪灾范围叠加区为南北方过渡地带.南北方雪灾均呈链发式,前者以"雨雪...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6,(3)
在简单阐述各国成熟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从政府角色、普及方式、出售方式、保险金额、免赔率及保单涵盖范围等方面对适应我国国情的地震保险制度进行研究。采用基于地震危险性、建筑结构易损性及结构损失的地震工程学方法进行地震保险费率厘定,并对如何恰当考虑地震危险性与选择结构易损性计算方法进行论述。最后,选取课题组计算获得的576条解析地震易损性曲线,分析后得到考虑了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龄期及抗震设计规范差异的RC框架主体结构、建筑装修及室内财产地震保险费率,并与各国已有的地震保险费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地震费率计算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保险的损失补偿职能和防灾减灾功能的关系,分析了巨灾保险框架下影响被保险人、保险人和其他利害方减灾积极性的多种因素,并基于美国的实践经验,从巨灾保险制度自身设计、政府支持和社会其他利害方的配合这三个角度剖析了调动防灾减灾积极性的各种手段和政策措施。这些经验对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表明,在合理的制度下,巨灾保险将发挥重要的防灾减灾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分析及其合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萎靡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特性、风险和费率设定三方面分析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的特征,通过对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出其衰退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中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农村居民住房的破坏,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其它的20%损失中,又以农村水利工程的破坏损失为主.目前我国农村乡镇居民的住房仍以抗震性能较差的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开展农村住房地震保险、农村低息住房贷款并加强农村建房的监督管理,是降低农村地震风险、减轻农村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冷高压前端,冬季寒冷而漫长,极易发生雪灾,几乎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雪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了锡盟雪灾救助区划评价指标模型.以雪灾历史灾情、人口分布、牲畜分布和第一、二、三产业为危险性指标,以人口分布、GDP分布、道路通达性为救灾能力评价指标,并利用先进的3S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将各个指标进行空间模拟计算.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了锡林郭勒盟5级救助区划图.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救灾点分布情况,依次制定了各级地区的救助方案,为政府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曾分别于1991、1996、2002和2005年发表了关于灾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4篇文章,对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综合减灾范式,以及灾害科学体系等进行了探讨.在前4篇文章的基础上,就当前国际上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趋势、应对巨灾行动,以及防范巨灾风险和加强综合减灾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对"区域灾害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划分类型与多级区划体系"本质的认识;区分了"多灾种叠加"与"灾害链"损失评估的差异;论证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功能,及结构与功能优化模式";构建了由灾害科学、应急技术和风险管理共同组成的"灾害风险科学"学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减灾,防范巨灾风险已成为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综述了中国城市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薄弱环节的综合分析,依据作者提出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就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即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生命线工程的灾害保险制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实行生命线工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在总结国内外工程项目灾害保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生命线工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工程地震保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在当下的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是地震灾害危机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的工程地震保费厘定通常只着力于纯保费,对风险附加费的考量往往依经验,从而导致保费中无法体现对风险的补偿,成为工程地震险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将金融市场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引入工程地震险的定价分析,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探讨该模型在工程地震险定价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工程地震险保费厘定方法的固有缺陷,使得保费计算更为科学合理。最后,应用于一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钟雅琴  陈和 《灾害学》2012,(1):111-115,129
台风作为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也非常严重。在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债券已成为巨灾保险业大趋势的背景下,发展我国台风灾害债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近30年相关台风损失数据,利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分析其台风的损失分布和次数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CAMP模型和现金流分析对广东省的台风灾害债券做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于2006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国际减灾会议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本次会议有关论文扩展摘要集内容。以及会议上散发的大量文件、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国际减灾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学术界、政界与企业界等在探索协调发展与减灾进程中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国际减灾界当前关注的主要领域为:建立灾害与风险科学,善待与重建生态系统,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的密切关系,重视利用金融、保险和再保险手段转移风险,关注女性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关注恐怖主义对社会风险的强化作用,发展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重视建设高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协调发展与减灾对策为:建立国家协调发展与减轻灾害风险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控制综合灾害风险水平的生态系统等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女性在农村地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区域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减灾范式和加强区域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灾害与风险学科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