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状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Ⅵ).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Ⅵ)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Ⅵ)量均降至0.5μg·m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含铬(Ⅵ)污水对地下水、土壤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模拟含铬(Ⅵ)污水的土壤淋滤过程,结合受污染区域土壤垂直含铬分布分析,研究了含铬污水渗漏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结果表明:含铬污水在亚粘土、亚砂土、砂土中的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6.02×10-6cm/s、3.87×10-4cm/s、5.32×10-4cm/s。含铬污水排放会在土壤中沉积铬,引起土壤污染,并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含铬污液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含铬污液中Cr(Ⅲ)、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对Cr(Ⅲ)、Cr(Ⅵ)的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方程,土壤对Cr(Ⅲ)、Cr(Ⅵ)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7*10^4mg/kg、175mg/kg;动态截留量分别为7.00*10^3mg/kg、56.7m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从模拟“铜洗再生气”中脱氨的研究,探讨了影响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膜吸收法对混合气中的氨有很好的脱除效果,当混合气中氨的浓度为20.0g·Nm-3,膜组件的处理能力为5.1Nn3·m-2·h-1时,脱氨率大于99.9%,即脱氨后氨的浓度低于0.02g·Nm-3.当组件内吸收液供应充足时,分离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在膜和气体一侧.研究发现,当用挥发性水溶液(盐酸)作为吸收剂时,由于NH4Cl晶体的桥联作用导致疏水性微孔膜亲水化.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氨水分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徐又一  徐红 《环境化学》1994,13(2):157-162
本文研究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成型的工艺条件与结构性能的关系,并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了氨/水分离和影响分离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制膜工艺中,聚丙烯分子链在应力场下的结晶过程对后续的轴向拉伸形成微孔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伸长率为160%时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具有最大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和透气率;其组件在氨/水分离中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脱氨率可达99%以上。进一步对氨/水分离的研究表明:分离  相似文献   

6.
乳液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兰炭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的Span-80/甲苯/NaOH乳状液膜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通过乳液液膜法处理兰炭含酚废水,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用量、NaOH浓度、乳水比、乳水接触时间、油水比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体积分数为4%,膜助剂体积分数为3%,载体的体积分数为3%,内水相NaOH浓度为3%,乳水比1∶3,乳水接触时间10 min,油水比1.2∶1,废水pH值为5左右的条件下,除酚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支撑液膜在萃取过程中的迁移效率,本研究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PVDF)作为支撑体,以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膜溶剂修饰膜材料,制备"填充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利用该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对黄金冶炼废水中氰化物进行萃取,通过考察氰根的迁移率及离子液体在支撑液膜内的损失率,对实验因素进行了优化,在较优条件下:膜浸渍时间3 h、解析液(Na OH)质量分数3%、萃取温度25℃、萃取时间1 h,氰的萃取率可达93.25%,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膜损失率为17.68%,并与传统的支撑液膜做了对比试验,表明SILM相对于传统支撑液膜具有较高的固容量和稳定性.文中也探讨了氰根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的迁移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从微观上研究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特征.实验证明,离子液体[Bmim]PF_6是一种高效的膜溶剂,可明显提高支撑液膜迁移氰根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有较好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8.
有机蒙脱石填充PDMS膜分离水相有机物的渗透汽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江  李昊  刘会洲 《环境化学》2005,24(4):397-400
以乙醇、乙酸的水溶液为渗透汽化分离对象,将CTAB柱撑蒙脱石作为填充剂,制备了填充型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研究填充膜对乙醇/水及乙酸/水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吸附特性及其层间柱撑通道可以明显改善PDMS膜的选择性和通量,填充膜分离乙醇或乙酸的分离效果明显不同,对可能存在的渗透汽化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乳酸乳球菌SM526产生乳链菌肽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酸泡菜中分离并鉴定了一株产生乳链菌肽的菌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SM526。研究了不同种类与浓度的碳源、氮源和磷源对该菌产生乳链菌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链菌肽的生物合成受碳源、氮、磷源的调控,蔗糖和磷酸二氢钾分别为其最佳碳源和磷源,大豆蛋白胨和酵母粉为其理想氮源。得用分批培养也链菌肽合成的代谢动力学则表明,乳链菌肽在SM526菌株的指数生长期  相似文献   

10.
由电镀含铬废水合成吡啶酸铬(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保学  周定 《环境化学》2001,20(3):265-269
本文对电镀含铬废水进行了处理,采用电镀含铬废水合成了有机铬饲料添加剂-吡啶酸铬(Ⅲ),同时采用电导、紫外、红外光谱对吡啶酸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电泳技术(简称CE)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其原理是根据在电解液中带电化合物在电场的作用下的定向迁移来实现分离,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分离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在生化、药物及离子等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熔融石英毛细管的两端分别浸在含有电解液的贮液瓶中,毛细管内也充满同样的电解液,在毛细管的一端安装了在线的检测器.被分析的样品可以用多种进样方式引入到毛细管的一端.进样方式有:重力法、电迁移法、抽真空法,当佯品被引入后,便开始在毛细管两端施加电压,带电组份在电场的作用下根据各自的荷质比向检测器方向定向迁移.各组份的迁移时间由下式决定:  相似文献   

12.
吴开芬  李书申 《环境化学》1993,12(6):454-457
本文以国产聚芳醚酮为原料,研究了铸膜液组成,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等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宜组成的铸膜液,可以制得截留分子量为2000,6000,10000的超滤膜。上述超滤膜对α-干扰素的分离浓缩效果较好,其截留率均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乳状液膜法分离提取醋酸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LMS-2-煤油-NaOH液膜体系处理醛酸水溶液的最佳操作条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搅拌速度、试剂比、油内比及乳水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了制乳的最佳稳定条件,提取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4.
碱性介质中还原高浓度Cr(Ⅵ)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铬废水的微生物仅局限于酸性或中性环境,且处理Cr(Ⅵ)的浓度仅为200mg L-1左右,难以工业化应用,尤其是不可能处理诸如铬渣渗滤液之类的碱性含铬废水及铬渣.本研究从铬渣堆埋场附近取得菌样,经富集、分离、驯化,得到能在碱性介质中高效还原Cr(Ⅵ)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菌株,该菌为G-,具有周身鞭毛及可运动性.对其生理及还原Cr(Ⅵ)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嗜碱,好氧,耐盐及高Cr(Ⅵ),在有氧、pH为10.30、30℃等条件下,含Cr(Ⅵ)1 570 mg L-1的废水经该菌处理16 h后浓度降至0.6 mg L-1.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Cr(OH)3的非晶形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Ⅵ)检测不出,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铬废水的微生物仅局限于酸性或中性环境,且处理Cr(VI)的浓度仅为200mgL-1左右,难以工业化应用,尤其是不可能处理诸如铬渣渗滤液之类的碱性含铬废水及铬渣.本研究从铬渣堆埋场附近取得菌样,经富集、分离、驯化,得到能在碱性介质中高效还原Cr(VI)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sp.)菌株,该菌为G-,具有周身鞭毛及可运动性.对其生理及还原Cr(VI)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嗜碱,好氧,耐盐及高Cr(VI),在有氧、pH为10.30、30℃等条件下,含Cr(VI)1570mgL-1的废水经该菌处理16h后浓度降至0.6mgL-1.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Cr(OH)3的非晶形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VI)检测不出,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6.
用土柱模拟4种加硒处理的土壤还原淋溶过程,研究了硒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积累。结果表明,未加硒处理(土壤背景硒)的溶液中硒的迁移以有机硒占优势,Se(Ⅵ)及Se(Ⅳ)占的比例很小;土壤富野酸硒由上层向下层迁移。外源蛋白硒的处理的溶液中硒迁移为有机硒,部分外源硒以富里酸硒积累在下层土壤。外源Se(Ⅵ)和Se(Ⅳ)处理的溶液中硒迁移量只占加入量的0.2%和0.4%,硒迁移的主要形态前者为有机硒,后者为Se(Ⅳ)和有机硒;外源Se(Ⅵ)和Se(Ⅳ)的绝大部分以富里酸硒的形态积累于土壤,其积累量Se(Ⅵ)处理高于Se(Ⅳ)处理,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17.
吴开芬  李书申 《环境化学》1993,12(6):449-453
以聚醚砜为原料,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研究了铸膜液组成和若干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膜液组成和制备条件,可制得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000,6000,10000的超滤膜,用该膜对α-干扰素进行分离。截留率均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13株真菌对聚β-羟基丁酸酯膜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3株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真菌,分别编号为DS9701、DS9702、DS9703、DS9704、DS9705、DS9706、DS9707、DS9708、DS9709、DS9710、DS9711、DS9712、DS9713.对DS97系列真菌降解PHB膜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平均降解PHB膜速率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3个菌株对PHB膜的降解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缓慢降解—快速降解—缓慢降解;缓慢降解—快速降解;缓慢降解—等速降解;缓慢降解—中速降解—快速降解。  相似文献   

19.
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构建去除重金属的高效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用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构建高效的重金属去除菌;对影响电融合效率的几个参数,以及融合子的生长条件、除铬性能和遗传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确定了进行电融合的最佳条件,并选出 1株最好的融合株R32. 实验结果表明:R32不论是在处理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铬液时,其去除率和还原率都明显高于 2株亲本菌,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时,去除率和还原率可达到 100%;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200mgL-1 )时,还原率仍可达 50%以上. 经过多次传代后,R32的除铬能力保持稳定. 当投菌量>10gL-1 (湿重)时,其去除率和还原率都在 80%以上. 正交实验结果显示,pH和Cu2 浓度对R32的生长影响都不大,这些特点都有利于R32在实际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图 4表 3参 14  相似文献   

20.
NP型复合纳滤膜对豆腐废水处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万慧民 《环境化学》1998,17(4):399-403
本文对NP型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初步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滤膜平板过滤装置对豆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降低废水中的COD含量,实验结果表明,NP型复合纳滤膜对0.2%MgSO4溶液的截留率(R)高于90%,相应秀量约为20Lm^-2.h^-1(0.4MPa),豆腐废水COD的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