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安第斯中生代构造演化化以形成哈迪(Hardy}弧—洛卡斯维尔德斯(Rocas Verdes)盆体系为主要特征。当地出露的陶比发拉(Tobifera)组、陶凸哈(Tortuga)蛇绿杂岩、亚汗(Yahgan)组和哈迪组分别代表了残余陆缘弧、T型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岛弧上发育的岩石组合。弧—盆演化过程中,地幔物质底辟上隆造成早期陆缘弧一分为二,其一西移,形成以之为根的新生火山岛弧;另一部分保存于大陆内部,成为形成于分裂陆缘弧内部的弧后盆地火成碎屑的主要源区。盆地形成中期,裂陷深度大,内部出现洋中脊,基性火成岩沿该洋中脊侵位喷发。  相似文献   

2.
以往曾报道过在朴里阿速夫()东部地区有泥盆纪偏硷性超基性火成角砾岩岩脉(0.2—1.5米)岩墙以及可能有爆发岩筒的发育(等,1972,1974)。从成分看,脉体和岩墙与岩筒的区别是碎屑物相当少,呈现出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绿岩带(Greenstone Belt)是前寒武纪地壳运动、物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基性火成岩及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岩石组合。其地质、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标志性都较强。并产出有丰富的铁、铜-镍、金等矿产资源。已引起国外广泛的注意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利用稀土元素作痕量元素模式已广泛用于花岗岩岩石成因研究中。一般认为,REE并不是象在基性火成岩中那样呈痕量元素进入主要矿物,而是浓集于副矿物组合中。Pagel(1982)提出锆石、褐帘石和独居石等矿物中REE浓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基性-超基性火成岩伴随着许多重要的矿产;主要是铬、镍、铜、铁、钛、金刚石、石棉以及伴生的铂族元素、金、银、钴、钒、硫、硒、碲、冰洲石、滑石等,还有与碱性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铌、钽、铈族稀士、磷灰石、金云母等矿产。要研究这些矿产的成矿过程和分布规律,必须了解有关基性-超基性岩的分类和分布,并且要弄清其成岩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 五十年代初期完成的最初几十个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数值,向人们展示了相当狭窄的~(13)C/~(12)C 比值变化的频带,其δ~(13)C PDB 的间距为-2—-9‰(Craig H.,1953)。这个间距被认为是地幔碳的基准线的典型间距。计算表明,作为由地幔去气作用带上来的地壳剩余碳,其特有的δ~(13)C 平均值就包含在这个间距范围内。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碳的碳、碳酸岩的碳、碳酸盐质金伯利岩的碳、由超基性火成岩的矿物析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碳,以及其他形式的内生碳,它们都落在这个数值频带内。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几年许多工作者发现火成岩全岩样品中δ~(18)O与~(87)Sr/~(86)Sr初始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有些关系已综合于图1中。这些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地球上这两个同位素系统中的变化是由完全不同的机理所造成的。岩石变得富~(87)Sr是由于加入了由~(87)Rb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锶;主要富集~(87)Sr的储藏库是古老的大陆岩石或由此衍生的沉积物。大陆或洋壳的沉积岩富含  相似文献   

8.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174-181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西秦岭白马山金矿区内,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通过研究白马山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Pd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白马山石英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与"C"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该小岩体富放射性成因Pb,初始(~(87)Sr/~(86)Sr)t比值为0.70637,_εNd_(t)=-6.75,具有较高的T_(DM)值(1.53Ga),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于大陆下地壳,且与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相似,这些"C"型埃达克质岩浆可能源于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其残留相为(角闪)榴辉岩。  相似文献   

9.
<正> 大陆富钾的岩浆(其K_2O>Na_2O,而SiO_2含量在基性—中性范围内)曾经普遍地被当作是一个板块内部的构造现象。虽然这个概念仍然受到拥护,但现在认为,有些岩浆是与深部消亡构造有关。在本文中,为了论证富钾的火山活动和深部与消亡带有关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各种岩浆建造中,碱性和超基性-碱性杂岩类岩石以明显富含Sr、Nb、Zr、Ti和Ba而显得十分突出。Sr和Ba的最高浓度出现在碳酸岩和钠质火成岩类霞石正长岩中。我们研究了科拉半岛、乌克兰、东萨彦岭、北西伯利亚和阿尔丹以及东非某些火山的碳酸岩杂岩体的超基性、碱性、霓长岩化岩石和围岩中Sr和Ba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法国中央地块第三纪碱性火山岩中一麻粒岩相包体序列的Pb、O同位素数据。该序列包括超镁铁质堆积岩、镁铁质堆积岩、变辉长岩(可当作基性流体)、长英质变火成岩(紫苏花岗岩)和变沉积岩。镁铁质包体、长英质变火成岩和变沉积岩的δ~(18)O值范围分别为+6.9‰~+9.8‰、+9.3‰~10.2‰和+6.1‰~11.8‰。相比之下,该区地幔橄榄岩的δ~(18)O值为+5.1‰至+6.9‰,而区内海西花岗岩类的δ~(18)O值则为+8.6‰~12.1‰。麻粒岩相包体的~(206)Pb/~(204)Pb比值在17.77和19.19之间,~(207)Pb/~(204)Pb比值为15.51~15.69,~(208)Pb/~(204)Pb比值为38.07~40.07。通常,变沉积的麻粒岩中放射成因Pb的含量较高,而镁铁质变火成岩中放射成因Pb的含量较少。因此,这些同位素的特征可解释为镁铁质岩浆与其侵位的变沉积岩地壳相互作用的结果。热量的释放也引起了下地壳易熔部分的熔融和海西造山运动晚期花岗岩类的形成。但是,在花岗岩类的源区还需要有一个能提供少量放射成因Pb的额外组分;这个组分可能是长英质变火成岩包体或中/上地壳片麻岩。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图瓦东部,目前已知共有30多个晚古生代霞石正长岩、硷性正长岩、霓霞岩和硷性花岗岩的岩体。它们的范围都不大(达10(公里)~2,少数达40(公里)~2),有两种形态类型:圆形的和椭圆形的岩株(科尔格列达巴、皮切霍尔、托斯库尔和杜格杜等岩体)或线状体系(塔尔巴加塔伊、奥鲁克蒂格、萨伊雷克、查赫尔托伊),它们穿入文德期-寒武纪的灰岩和  相似文献   

13.
<正> 引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辨认出两类根本不同的花岗质岩类。Chappell(1977)和White(1974)及White和Chappell(1977)把那些具有由变质沉积母岩衍生特点的花岗岩叫S型花岗岩,而把具有由变质火成岩或火成岩母岩衍生特点的花岗岩叫Ⅰ型花岗岩。Loiselle和Wones(1979)把另一种特殊的花岗岩称为A型花岗岩。用这一术语是强调这是一种非造山构造环境的、碱性较强的、无水的特殊的岩浆。他们(私人通讯,1980,1984)还强调,A型花岗岩的划分(不同于S型和Ⅰ型)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南京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和高浓度的灰霾. 利用三波长光声黑碳光度计(PASS-3)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进行实时在线原位观测. 结果表明,霾天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平均值分别为(83.20±35.24) Mm-1和(670.16±136.44) Mm-1,分别为清洁天的3.85倍和3.45倍. 吸收和散射系数均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双峰型日变化特征,单散射反照率和散射埃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9±0.04)和(1.30±0.27),说明霾天气溶胶主要以细粒子中的散射性物质为主. 降雨对气溶胶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地面风速与气溶胶吸收和散射呈负相关关系,与单散射反照率和埃系数呈正相关; 东南风时气溶胶散射系数最大,西南风时气溶胶吸收系数最大. 3次霾污染事件中,Haze 1主要受来自北部的老化污染气团影响,Haze 2主要受来自西南的生物质燃烧污染气团影响,而Haze 3主要由固定源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亚洲东南地区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有天山(北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在塔里木-中朝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有秦岭-大别褶皱带(东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有赣(东北)-浙(西)-皖(南)对冲带。东部沿海地区北北东向滨太平洋板块则横切以上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诸板块,展现出太平洋西海岸最新板块的格局。各板块对接带上发育开阔和长期发展的火山-侵入岩带。不同类型的火山-侵入岩有不同的矿产:金(铜铅锌)多与中-基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铅锌、锡(钨);铁多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镍多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 引言近年来,与火成岩伴生的萤石矿床已成为注意的目标,因为它可能与具工业意义的锡、铍、铀和钼伴生。这种伴生关系的中心问题是形成萤石的元素来源。关于这些来源的知识,可对形成萤石的热液体系的几何学及化学提供有益的限制,并圈定伴生矿体的勘探靶区。在对与次火山作用和喷出火成岩伴生的富氟体系的研究中,Burt 和 Sheridan(1980)提出,萤石的沉淀是当碳酸盐含水层中的钙饱和水遇到了土覆富氟火成岩的氟以后发生的。与此相反,Ruiz 等(1980)认为墨西哥中部的拉斯  相似文献   

17.
<正> 广泛发育于地台及其周围褶皱结束区的超基性-碱性岩和碳酸岩建造通常是多相岩体。多数岩体具环带状或同心状结构。它们与大陆深大断裂有明显联系,延深很大,并且表现为典型的火山和浅成侵入体或二者之间的次火山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 测定了日本西南部Uta-Jima新生代硷性玄武岩中的8个镁铁质包体的K、Rb、Sr丰度及Sr同位素组成。镁铁质包体由推测为下地壳成因的辉长岩和麻粒岩组成。镁铁质包体的~(87)Sr/~(88)Sr比值为0.70457—0.70612。大部分包体在同位素上与玄武岩主岩(0.70360—0.70440)可以区分开,而其中一个镁铁质包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发现了贝尼奥夫-查瓦里茨基带的巨大控矿作用以及与该带有关的侧向岩浆和成矿分带。 研究哈萨克斯坦花岗岩类的经验表明,在同一时代的花岗岩类岩石中,岩石的总碱度和钠碱度随着离岩石圈板块假想界面向大陆深部的递增,而且岩石的基性度也随之增长。这就造成了按碱度-基性度划分花岗岩岩石化学类型及与之有关的内生矿化的带状分布。特别要强调的是,含斜长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地壳的演化具方向性、不可逆性、旋回性、重复性、继承性和新生性。已经确认,地壳和岩石圈的发展取决于加积作用和解体作用的错综复杂过程。加积作用在早期占优势,在太古宙以后就急剧降低,它又被解体作用周期性地中断,并可出现两者并行发展的时期。泛大陆周期性的形成和分解:后太古宙形成了泛大陆(0),中元古代形成泛大陆(Ⅰ),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形成泛大陆(Ⅱ),以及尚未确证的后早太古宙的灰色片麻岩陆块。地壳发展的结束阶段始于中-晚三叠世,即又开始了泛大陆(Ⅱ)的分裂、现代大洋形成和现代大陆分裂阶段。因此,板块构造的地球动力学状态早在30~25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大陆内部的大型构造类型及其构造样式是异常复杂,又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