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老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其所属的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的产物。庄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人为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孟子"天地同诚"等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此外,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顺应作物的生长和节气变化为出发点,蕴含了朴素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雏形。如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u)罟(gu)不入(wu)池, 相似文献
3.
4.
本书是环境亲子教育的经典之作。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教家长如何带孩子一起观察和欣赏最基本的自然趣味,书中介绍了52种简便易行的开放式户外活动,指导家长如何带孩子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激励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每个章节后都附带有提示,简明扼要地概述最基础的科学与自然常识。该书是从美国原版引进的亲子教育图书,已有繁体版,在台湾销售火暴。 相似文献
5.
"与民众感受一致",从本质上要求制定与实施环境标准绝不能忽略公众的健康,绝不能只考虑发展因素而牺牲公众的健康。PM2.5监测有了具体时间表。昨天,在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明年,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2.5和臭氧监测(12月22日《新京报》)。PM2.5纳入监测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重点区 相似文献
6.
7.
“天人合一”的概念出于董仲 舒,本是中国哲学中一个涉及本体 论的命题。在理学中,“天”既是“人” 的开始,也是“人”的终点,即从 “天”、“人”开始,经过主体自身的 认识与实践,以实现二者的合一。今 日环保主义者在新的视角下,重新 阐释了这一概念:“天”即自然界, “人”即人或人类社会,“天人合一” 意味着“天地人和”,即人类社会与 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的思想萌芽于孔 子,发展于孟子,经董仲舒理论化、 系统化后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博采众长, 融各家学说于一炉,对“天人合一” 有其独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过去几年里,发展这个词用得特别多,大家都在讨论怎样才能发展得再快一些。但是当我们暮然回首,忽然发觉生存已经出现了问题。若是按照这个速度再发展下去的话,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和空间将有可能会被我们全部透支掉。如果连可持续生存都无法保证的话,发展还有多大意义呢?先把生存当回事,再去谈发展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文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最开始的原始共生阶段。那时,虽然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但因为自然资源丰盛,并且 相似文献
9.
10.
一、基本内容“天人合一”环境思想起源于很久以前,伶州鸠、伯阳父等人对此曾有过论述,但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并把它提到哲学高度,则是由儒家经典著作《周易》最后完成的。《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本体论。《周易》认为,人与自然虽然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不是两个互不相关、互不相容的对立面,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众多差异的统一)。人是自然的产物而且依靠自然而生存,人与自然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与秩序:“天地养万物”。“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为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我真孤陋寡闻的可以,在接到“光雾山笔会”的邀请之前,竟从未听说过这个山。“光”和“雾”,又有光,又有雾,充满现代意象。心想这是一座古老的山,还是新发现的山?抑或是给老山取个时髦的新名字(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商品时代喜欢改名换包装)?后来,我都进了光雾山,还仍然对“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在体验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学知识,领悟文化价值,塑造珍爱自然的行为习惯,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这是我们从事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在逻辑。近几年,自然教育融合"生命、生态、生存、生活"四者的综合内容和教育目标,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由于自然教育活动将旅游观光、综合实践学习、游学研学等密切结合起来,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正环保部公布的检查结果显示,21家问题企业14家分布在河北省,其中唐山市最多,有7家,此外,邯郸市4家,邢台市2家,承德市1家。在唐山市的处罚中,主要的行政处罚手段是罚款,其中最高金额是15万元,最低金额只有2万元。 相似文献
19.
20.
正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调查、体验、了解身边绿色生活,形成青少年的绿色生态理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我和我的孩子们生活在北回归线世界上唯一一块绿洲——云南普洱,这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茶气飘香,绿是我们的色调,被誉为"绿海明珠"。尽管从小与自然为伍、鸟虫为伴,但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真正了解的甚少,能科学认识花草树木、蝶虫鸟兽的更少。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科普工作更显重要,只有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