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大地同在     
《绿叶》2022,(11)
<正>中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万物生灵和谐共处,在广袤的大地山川上细心耕作,一方人守护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护了一方人。大地温润,滋养万物;人类感恩,守护大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  相似文献   

2.
冯永锋 《绿叶》2007,(11):38-41
井冈山旅游严重地冲击着保护区的合法地位。井冈山是红色的,全国人民都热爱、崇敬这片红色;井冈山是绿色的,这片绿色不但保护了红色,也为井冈山旅游开发"红绿并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井冈山旅游开发中有一种过度膨胀的冲动,红色旅游冲击着绿色保护,如果不及时调整,有可能"红绿皆输"。  相似文献   

3.
雷毅 《绿叶》2014,(10)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宜兴市素有“陶的古都、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的美誉。近年来,又成为中国著名的“环保产业之乡”。原国务委员宋健的题词:“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镶嵌在该市环科园巨大的绿色门楼上,门楼两侧为红色对联:“大地天空充满洁净温馨”,“中国宜兴升起环保之星”。  相似文献   

5.
雷毅 《绿叶》2014,(10):18-24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对提升游客红色文化认知、增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理论研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厘清景区内影响游客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以扎根理论方法提炼出景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因素为受众态度、受众知觉、社会因素、解说形式、信息流、体验情境因素。其作用机制为:受众态度、知觉通过红色旅游意向与行为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社会因素调节红色旅游意向;解说形式和体验情境作为直接因素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信息流作为调节变量影响景区文化传播的方向与被识别度。其中,游客对红色历史图片、文字和人员解说的态度与要求具有不同的期望和评判,体现了游客对红色景区解说形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吕洞庭 《绿叶》2007,(12):28-29
过去的大地,到处是"坑塘":大的,成为著名的湖泊;小一些的,也往往成为著名的湖泊。最小的,互相联通在一起,也会构成一片湿地盛景。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水的过度开发和干预,使得大地上的水越来越少,大地的留水能力越来越弱。于是,下雨就成灾,微旱就成灾。突然有一天,有些敢于胡思乱想的  相似文献   

8.
苇岸 《环境教育》2005,(7):62-63
像一片树叶顺着自然的风向飘落,没有喧嚣没有尘埃,在淡如清色流水的素朴中开出洁白无瑕的花朵——《大地上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来自大地上的自然之音吧。  相似文献   

9.
<正>依据地方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开展的少先队员活动,增强了少先队员环保意识和红色文化素养,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了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效果的提升,提升了少先队员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少先队员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少先队员的成长过程中,地方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一面红旗,一排竹筏,一杆竹篙。一位老者,撑着竹篙,喊着号子,在青山绿水间静静漂移,仿佛是从画卷中走来……画中老者是李其柱,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退役老兵。自2017年成为一名护河员以来,李其柱在西衖河上义务巡河已达7年之久,年打捞垃圾近万斤。如今,在龙舒大地上,七旬老兵守护母亲河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相似文献   

11.
秋姑娘之殇     
潘陈漪舟 《环境教育》2013,(Z1):114-115
在很久以前,慈祥的地球妈妈,有一位美丽的女儿叫秋姑娘。每年,春天的花仙子在大地上撒上鲜花的种子;夏天的阳光哥哥在天空中涂上彩虹,风儿就会轻轻唤醒沉睡的秋姑娘。并告诉她,美丽的姑娘,又轮到你当值了!  相似文献   

12.
北方的冬天     
《绿叶》2017,(1)
正北方的冬天,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九隆冬之际,漫天大雪飘然而至,在凛冽的北风劲吹下,雪花忽而似片片梨花,凌空飞舞;忽而如块块棉絮,无声落下。时间不长,大地旷野,一片皆白。举目望去,"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那些挺拔耸立的树木,枝枝梢梢,如同裹上一身洁白的棉絮,浑朴厚重,耀眼夺目。当温柔的阳光洒向大地之时,人们走出家门,踏着积雪,  相似文献   

13.
<正>千百年来,哈尼人用双手在大自然中"打磨"和精心"雕琢"的哈尼梯田,才是一个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大地艺术,其线条、韵律、节奏无不浸透着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行走在哈尼族的村寨,犹如置身于一幅山水林田湖的图画中。仰望山上,那是一众郁郁葱葱的森林矩阵;俯瞰山谷,那是一览层层叠叠的壮美梯田。那经流不息的汩汩清泉,把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山高水长,千年  相似文献   

14.
<正>五月的江淮大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风和日丽的景色下,安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的一次环境大考。2017年4月27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安徽省工作动员会在合肥召开,正式宣布督察组进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里诗人辈出,诗人使得我们的祖先在农业文明条件下“诗意地栖居”于中华大地上。诗的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往昔的追忆,又是对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井冈山,是一个绿色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
"……我行走在中国大地上,心里无比充实无比忧伤。为了无告的大自然,我愿将每一片心灵的荒漠丈量……" 在2004中国环境文化节全国环保公益歌曲大赛颁奖晚会上,他用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歌--《我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感动了主持人和观众;他用"一笔双勾"当场书写的"绿色中国"四个大字,再次赢得了人们钦佩的目光。他是一个独行者,是200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其中之一的--环保志愿者叶榄。  相似文献   

18.
向迅 《环境教育》2011,(12):83-87
在大山里出生和成长的人,对于森林,自当生来就怀有一种别样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大概是一生也不会忘记的,反而,它会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着浓度。1水生万象,树长千年。在生命繁衍生息的大地上,江河成卷,树木成林。江河与山林,构成大地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形貌。在高山之巅,或在飞机上,或在太空中,我们俯瞰大地,望见的大都是蓝色的水与绿色的森林。除了沙漠地带,总是有或多或少的绿色闯入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21,(6)
正蓝天白云下,群山起伏,清波缓流,百鸟轻吟,翠绿满眼,大地美得令人窒息欲泪;也许,大地看见了我,她也一定激动得难以自已,轻轻抽泣。六月,桃、李、杏等树木,已为岁月奉上了果实,而栀子、大叶女贞、八角枫才慢条斯理地用一树一树的异香、丰盛的花蜜,邀请各类昆虫前来会聚、宴饮,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并竭尽全力地拉住春天的衣袖,不愿松手,难舍难分。辽阔的旷野里,大多树木都能开花,  相似文献   

20.
贺震 《环境教育》2009,(10):67-69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大地因河流而灵动,城市因河流而兴起、而发展。看吧,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身旁都有一条河流静静在流淌着。河流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与植物。如果说树林、草地是“绿地”,那么,河流的水岸就是“蓝地”。“蓝地”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水陆过渡地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