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俄罗斯“雪松”自然保护区内地表植物水生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富集和转化规律,确定了重金属选择性吸收的指示性生物及最体现微量元素本底浓度的指示性生物,指出了研究区域微量元素本底浓度的地球化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日本著名的“水俣病”发现以来,广大科学工作者已对环境中的汞,特别是各类水体,土壤、粮食、生物和人体中的汞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本人就环境样品(以水为主)中汞测定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评述如下。一、汞的富集、分离汞的富集手段很多: (一)在采样现场用微孔泸膜富集悬浮物,巯基棉富集水溶态汞,将两者之和作为总汞值。这样可进行大体积水样的前浓缩,不必长途携带水样,又避免了容器器壁对汞的吸附或沾污。 (二)活性炭、银海绵、金富集器富集或在含有硫醚螯合树脂上吸附,可测定无机汞和甲基汞。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许多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有害虫存在,也有益虫益鸟消灭害虫。例如:鸟有“森林医生”之称。在长白山,一只灰喜鹊能管十亩松树林,吃掉稳藏在松树林里的害虫松毛虫。啄木鸟好象外科大夫,它能把躲在树皮下的害虫捉出来,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平板式生物转盘的处理效率,在转盘结构方面作了许多改进研究,利用填充纤维填料的方法,在不增加转盘直径和增加片数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了生物着床面积,提高了处理能力。具体方法是,在许多旋转圆盘之间,填充纤维填料,大幅度增加了生物载体的有效面积。在旋转轴上安装许多平行排列的圆  相似文献   

5.
钨矿床的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关钨矿床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已有许多报道。所获资料表明,利用钨被植物富集的特征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标志,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所以,在进行钨矿床的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时,必需注意与具体钨矿化类型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元素。  相似文献   

6.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
去年12月29日是第四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全部食物、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在维护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许多水域,受到工农业污水污染后,对水生生物构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危害。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链的基础,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体的污染不仅使污染物在浮游生物体内积累进而沿食物链逐级富集,而且改变了浮游生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状况,破坏了水体原有的  相似文献   

8.
“天书”,传说中是神仙写给世间“得道”的个别长者看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天书”不是神授的。它是各种生物在千万年上亿年的生存竟争中,用它们演化成的生理结构和捕食自卫本领写成的。这部书虽无字,但有形,世人经心一些都能看出点门道。解读这种“天书”近二、三十年已成了很多科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成为一门介于生物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就是非常引人的仿生学。仿生学涉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数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它把各种生物系统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以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学品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有机化学品被动植物摄取并富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机化学品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趋势可以用生物富集因子(BCF)表示,它是评价化学品环境行为的重要参数。通过定量-活性关系(QSAR)预测BCF值,可解决传统实验测定BCF值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现有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富集因子定量关系模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分析了模型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几点建议,展望了其在环境保护规划、预警及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菠菜和胡萝卜对气态DDTs类物质的生物富集规律.结果表明,DDTs类物质主要在菠菜和胡萝卜叶部富集,并呈如下规律:Wp,p’-DDE>Wo,p,-DDE>Wp,p-DDD>Wp,p’-DDT>Wo,p’-DDT.不同DDTs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的富集能力不同.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生物富集系数BCFp,p’-DDE>BCFo,p’-DDE>BCFp,p’-DDD>BCFp,p’-DDT>BCFo,p’-DDT.气态DDT类物质在菠菜叶部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均高于胡萝卜.降解产物p,p’-DDEo,p’-DDE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的平均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BCF值均大于其母体化合物p,p’-DDTo,p’-DDT.  相似文献   

11.
大气氟污染对生物的危害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气污染物中,氟化物的分布虽然不像二氧化硫那样广泛,但是它的生物毒性很强。据估计,氟化氢对不同种类植物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10至1000倍。氟化物不但能够直接伤害生物,而且在低浓度,长时间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植物的富集作用进入食物链。因此,是一种能够在环境中积累、迁移、转化和危及生态系统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摇蚊幼虫是淡水湖泊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的底栖动物。它们生活在底泥中,位移能力很小,个体又较大,被认为是水质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理想生物。底栖动物能大量富集水中微量的有毒物质,这已有许多报道,而有关摇蚊幼虫富集底泥中的有毒物质的报道甚少,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摇蚊幼虫富集毒物与其它底栖动物比较,其生态学意义更大,因为摇蚊幼虫除了作为鱼饵通过水生食物链浓缩和转移毒物外,大量的幼虫终将羽化为成虫,一批批飞离水体,有毒物质有可能较快地被消除掉。  相似文献   

13.
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防治病虫、杂草等敌害方面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农药在自然界、生物体中的运动规律,诸如新陈代谢途径、降解方式、残留蓄积等方面知识掌握不够,同时,以往对农药毒性的认识仅局限于它的急性毒性、皮肤接触毒性等方面,忽视了农药慢性毒害,尤其是“三致”性,所以使得一些性质较为稳定、对人畜具有积累性慢性毒害的化学农药,象含汞、铅等金属元素的农药制剂以及大多数有机氯制剂污染了自然环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它在动植物体内甚至人体内的积贮,出现了今天的农药公害问题。一、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代谢和降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科的发展,从环境监测中逐渐产生出一些学科分支,其中生物监测越来越突出,比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更有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分支的趋势。其原因是:生物监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其特殊性,它能更综合地反映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质量。近年来,有关生物监测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环境科学的文摘期刊已经将它列为一个独立的栏目,许多专著已经将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物是对人类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和其它许多污染物不同,重金属的特殊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相反地,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把它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以汞在环境中的迁移为例可以说明。汞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含汞“二废”排放。含汞农药施用,汞矿床的扩散晕等,汞进入环境后不仅随水流和气流扩散,发生位置的移动,而且其形态也不断转化。排入到环境中的汞主  相似文献   

16.
土埌与疾病     
众所周知,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但是,土壤与人类疾病是不是有关呢?这是大家所关心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斯曾认为“土壤、水和植物的化学成分与地方病理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土壤对人的影响大多是间接的。其表现有三个方面:一、土壤矿物质天然含量异常(遇剩、不足、或比例失调)引起所谓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二、土壤受到污染,而污染物经由食物链危及人体,出现诸如日本“骨痛病”等公害病;三、土壤是许多生物病原体的温床,它  相似文献   

17.
生物燃料被认为是环保的干净能源。对于它是否真正那么“绿色”,专家们给算了另一笔账:巴西毁掉亚马孙雨林种甘蔗,毁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要高于使用乙醇燃料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生物燃料是否真的“可完全再生”,也受到质疑。专家们提出,生产生物燃料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生物燃料的原料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耕地。  相似文献   

18.
正汞是环境中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它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富集性,在自然界中能够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并通过食物链高度富集和放大。更为严重的是,汞是重金属中唯一能够以气态形式长距离传输的全球污染物,即使是汞排放量极少的国家以及远离污染源的低密集人类活动地区,也可能遭受汞污  相似文献   

19.
冯晓莲 《环境》2003,(5):33
小鸟飞走以后,小青蛙开始坐立不安了。它想:“井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吗?它是怎样的呢?我总不能一辈子都困在这井里被人笑我井底之蛙呀!”于是,它趁一位老农夫到井里取水的时候,跳进水桶,离开了井底。地面上的一切都让小青蛙觉得那么新鲜,那么神奇。它不但看到了小鸟所说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还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群群欢快的“红领巾”……小青蛙高兴极了,它为自己能跳出井底而高兴。  相似文献   

20.
生物除磷系统启动期聚磷菌的FISH原位分析与聚磷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FISH对以乙酸钠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 (EBPR) SBR反应器启动期的微生物进行原位分析,考察除磷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聚磷菌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关系动态变化及其聚磷特性.结果表明,以异养菌为主的活性污泥经过厌氧/好氧驯化后,聚磷菌大量富集,在全菌中的比例由11.5%增加到40.48%.启动过程中,生物系统内菌群竞争持续进行:首先,聚磷菌淘汰异养菌,历时5 d;聚磷菌种群内选择过程历时19 d;经过优势聚磷菌群的二次增长后,共计34 d完成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富集过程中快速增殖的聚磷菌不能立刻行使除磷能力,要有一段“积累期”形成一定的PHA和poly-P储备.表现为污染物去除效率滞后于聚磷菌的增殖,经过4~8 d的 “积累期”后上升出现峰值.二次增长的优势聚磷菌群也经过“积累期”后才发挥作用.FISH图片显示,快速增殖期的聚磷菌菌体小,菌群结构松散.经过“积累期”之后,菌体不断增大,并开始紧密聚集形成致密的团状,此时反应器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