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用环境磁学方法对甘肃徽县铅锌矿区典型耕地污染土壤、自然土壤和修复土壤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的磁化率(χlf)与频率磁化率(χfd)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污染土壤磁性增强主要由铅锌矿厂在选矿冶炼过程中释放的含铁矿物所致;污染土壤χlf值在0 cm~30 cm深度范围内最高,污染严重;χlf值在30 cm~60 cm深度范围内明显降低,污染程度减弱;在60 cm~70 cm深度范围内与自然土壤的χlf值接近,污染基本消失。土壤污染程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污染深度范围为0 cm~60 cm;从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到自然土壤χlf值依次降低,且污染土壤χlf值与重金属元素Pb、Zn等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郊安宁渠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鲁木齐产莱区安宁渠区的表层土壤及地表下40cm土壤中重金屑Cd、Hg、As、Pb、Cr进行了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安宁渠区土壤大部分为轻污染,但个别点已达重度污染,地表的污染较地表下40cm土壤为重。污染为外源性污染,与垃圾肥料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理统计学、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安徽淮北采煤沉陷区土壤中Cu、Zn、Cd、Cr、Ni、Pb、As和Hg等元素空间分布及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Zn平均值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1倍,其他元素未超过筛选值.Cu富集在工业园区南部,Zn、As富集在两河交汇处、工业园区南部,Cd、Pb和Hg富集在沉陷区西部,Cr、Ni富集在沉陷区东部、西部;土壤剖面上Cu最大值出现在80 cm处,Ni最大值在40 cm处,其他元素最大值均在20 cm处.土壤中元素迁移程度为Cu最高,Zn、Cr、Hg和As最低;土壤中Cd活化率较高,达到27.1%,易被植物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4.
采集甘肃省徽县铅锌冶炼区域土壤样品,分析该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b、Cd、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3.12、25.8、79.5 mg/kg。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显示,污染浓度由冶炼厂中心向四周递减。纵向0~30 cm范围内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的0~20 cm区域,其中0~2 cm区域内含量较高,Pb和Cd的最高含量分别达到3 877、24.8 mg/kg,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 H 6.5~7.5)(GB 15618—1995)相比,分别超标13、82倍,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p H相关。冶炼厂周围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污染源,尽快采取措施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采集铅冶炼企业周边3 000 m范围内220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有毒有害元素铅、镉、砷和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受到汞、砷、铅、镉的污染依次明显严重,土壤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土壤镉、铅、汞、砷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5.9%、17.2%、0.58%、0.11%。土壤铅、镉和砷的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汞的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土壤铅和镉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可以用直线函数和幂函数表达,函数反推的有效态值和对应统计值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测试方法测定了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Ni的含量,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PbAsCuNiZnCr。7种重金属在3种暴露途径下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大于成人,但对成人、儿童均不存在显著的非致癌健康影响、非致癌健康总风险。As、Ni、Cr、Cd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值与4种元素总致癌风险值均未超出10-6~10-4的范围,尚不具备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对某原工业生产用地土壤重金属Cr、Pb、Hg、As、Ni、Cu污染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深度为1 m~3 m处,Cr超标,地下深度为1 m处,Ni超标,其他重金属元素在地下深度为1 m~4 m处,均能达标;在地下深度为1 m处,Cr污染面积达39 700 m2,Ni污染面积达1 370 m2. 相似文献
8.
鞍山市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山市郊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表明,所采集的菜地土壤中Cd的超标率为44.4%,Cu、Pb、Cr、As、Hg无超标现象。大田菜菜地土壤中As、Hg、Pb含量比大棚菜菜地略高,Hg、Pb、Cu、Cr、Cd含量超背景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理统计、地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灵宝市的金矿选冶区土壤汞的空间分布特性和污染程度评价。Hg和Cu、Zn、Pb、Cd重金属元素存在较大的偏度和峰度,为了使这些元素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降低其偏度和峰度,采用了Box-Cox变换。地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土壤Hg元素具有空间结构特性。用普通克里格插值绘制的研究区Hg含量地球化学图体现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指标得出的研究区Hg污染等级分布图为土壤恢复治理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钢丝绳产业集聚区内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产业区中心河两边淹水环境下的水稻田、少用受污染河水灌溉的棉花田及不用受污染河水灌溉的蔬菜地样本,结果表明,产业区内土壤中铅和锌的含量明显高于产业区外。产业区内除水稻田土壤中铅的质量比超过评价参比值外,其他灌溉方式下土壤中铅和锌的质量比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值>7)。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废水灌溉方式有关,该产业区内土壤外源重金属来自钢丝绳产业的可能性很大。在不同的灌溉方式下,土壤剖面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2010年和2011年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IERM和CNAS合作组织开展了亚太实验室合作组织(APLAC)能力验证计划\"APLAC T066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其目的是评价参加实验室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元素总量的能力。研究所用的能力验证样品为IERM研制的土壤标准样品。结果表明,参加实验室检测土壤砷、铜、汞、镍、铅和锌的结果满意率分别为85.7%、95.8%、77.1%、83.3%、93.5%和91.7%。样品消解过程加入氢氟酸时,铅和锌的检测结果与标准值更加接近,说明检测土壤重金属元素总量时氢氟酸的加入非常关键。文章还对比对实验室结果评价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白银矿区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研究,分离、筛选和鉴定了受污染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并考察其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白银矿区王岘镇尾渣堆和东大沟河沟土壤重金属污染Pb>Zn>Cu;从污染最严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砖红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estaceum)、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和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3种细菌,其中菌株M1(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Pb、Zn、Cu、Cd的胁迫具有明显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Soil Contamination Due to Heavy Metals from an Industrial Area of Surat, Gujarat, Western Indi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ollution of soil is a source of danger to the health of people, even to those living in cities. The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caused by heavy industries enters plants then goes through the food chain and ultimately endangers human health. In the context,
the knowledge of the regional variability, the background values and anthropogenic vs. natural origin of potentially harmful
elements in soil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assess human imp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soil contamination
in Surat, Gujarat (India).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i) to determine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Ba, Cu, Cr,
Co, Ni, Sr, V and Zn) ii) to find out the large scale variability, iii) to delineate the source as geogenic or anthropogenic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maps and correlation of metals in soil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industrial area of Surat from top 10 cm layer of the soil. These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heavy metals by using Philips PW 2440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The data reveal that soils in the area are significantly
contaminated, showing higher levels of toxic elements than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heavy metal loads of the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are 471.7 mg/kg for Ba, 137.5 mg/kg for Cu, 305.2 mg/kg for Cr, 51.3 mg/kg for Co, 79.0 mg/kg for Ni, 317.9 mg/kg
for Sr, 380.6 mg/kg for V and 139.0 mg/kg for Zn.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toxic metals in soils need to be monitored
regularly for heavy metal enrichment.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闽东某钼矿周边农田土壤和稻米钼及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土壤钼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土壤钼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部分土壤遭受了铜和镉的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稻米出现镍和镉的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土壤全钼含量为3.30~325.6 mg/kg,最高值高出福建省土壤中钼的环境背景值87倍,说明该区土壤已遭受严重的钼污染。稻米钼含量为0.58~12.04 mg/kg,对人体具有很高的健康风险;根据稻米钼含量与土壤钼含量之间的关系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推算出土壤中钼(全钼)的安全阈值不高于4.51 mg/kg。 相似文献
15.
株洲市区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集株洲市区农业土壤表层样品185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萘外,其余15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以苯并[b]萤蒽、萤蒽和苯并菲等3或4环PAHs为主, ~5521μg/kg之间,平均280μg/kg.地域上,石峰区、芦淞区>天元区>荷塘区;从土地利用类型看,旱地>水田>林地.按Maliszewska-Kordybach土壤污染程度分级标准,株洲市区农业土壤总体上受到PAHs轻度污染,这些PAHs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云南会泽县者海镇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按不同暴露途径计算土壤中Pb、As、Cd、Zn、Cu、Cr、Hg等金属污染物的风险,并通过风险评价,分析场地内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暴露途径中Zn、Cu、Pb对人体健康的平均风险较小。在居住用地情景下,土壤中Cd的综合致癌风险为2. 6×10-5,As的综合致癌风险为3. 3×10-4,场地内As和Cd的污染对敏感受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近郊西青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田表层土壤(0~20cm)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As、Hg、Zn、Pb、Cu、Cr和Cd的含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各项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但高于天津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Cd、Cu、Hg在个别点位出现超标现象。多数点位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点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2.96~104.49,均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杨家幛子钼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选择土壤样本8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Pb、As、Hg、Cr、Cd、Zn、Cu、Ni、Mo的含量,全面系统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As、Cd和Hg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分别达154.13、74.92和3.06mg/kg。不同片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污染强度以矿山山沿污染最高,其次是运输区、选矿厂及矿区附近山地,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59.98、59.33、52.14、42.4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