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聊古一井地下流体场源兆异常特征及震情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古一井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井孔条件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该井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变化对其周围5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在对聊古一井自1981-01投测以来观测到的水化学地震前兆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及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和地震预报意义。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聊古一井气体总量2003-05~2003-10出现的低值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震情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守广 《灾害学》2005,20(2):120-120
地震前兆观测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就要求观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显而易见,观测资料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地壳内部结构构造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对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选取及观测方法及观测设备的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对汉中一个泉眼集气装置的设计及设计原理,设计该装置是为数字化观测氡、汞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 ,处理了山东聊古 1井水氡 1 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 ,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 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 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 3次地震前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 0 5 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 处理了山东聊古1井水氡1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 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3次地震前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0.5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5.
洛阳水氡自1976年5月至1979年3月,在近三年的时间内氡值增长幅度达94%。为了搞清问题的实质,在调查落实的基础上,对资料和各种干扰因素作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引起洛阳水氡长趋势、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和流量的影响。本文还对1980年9月以来,氡值在排除流量干扰后所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江苏两次中强地震前,镇江水化台所观测到的水氧异常形态,并就该井因取样方法改变对氡值的影响作了分析,认为镇江水化台的氡值在两次中强震前所表现的异常形态不一致,不是因为取样方法改变所致,而可能是因为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参数、震中距不一致所造成的。最后,文章还对该井水位、流量的前兆异常和震时效应进行了论述,指出,自流井应该充分发挥一井多用,综合观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影响地下水氡测值变化的固素是多元的。本文仅从一个侧面论述水氡仪器K值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性。认为K值标定偏差不能太大,《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规定的标准尚嫌偏低。根据现状,K值准确度可以达到≤3%,通过工作能达到≤2%。指出K值标定和水氡测试要排除脱气温度的影响。并对其标定方法进行了扼要的讨论,从理论和实践分析得到:目前K值标定只能采用标准源法,平行试验法不能应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8.
为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研制的768数字式水氡仪可以观测地下水氡浓度的连续变化,该仪器由二次自动连续式玻璃脱气装置和采用 CMOS 集成电路的脉冲计数器组成,与全国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配接可将观测结果自动传输至分析记录中心。仪器的主要性能是:测量范围1~200埃曼,测量灵敏度为800脉冲/分/埃曼,脱气效率>50%,响应时间<5分钟,稳定度为±5%,工作环境的温度为-15℃~+45℃、湿度<90%,功耗<20W。该仪器经过各种性能试验和长期使用,基本上能满足地震前兆研究中水氡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对香泉水氡1976年以来资料的处理分析,发现在华东地区发生Ms≥5.0地震前该水氡有较清晰的前兆异常显示。本文通过震例剖析,对该测点水氡的映震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河豚沙发生6.2级地震。此后,发生了一系列余震,最大余震4.9级。本文拟对这次地震前后,江苏省水化学的异常情况作一初步的分析。我们统计了离震中350公里以内的水化点共19个井孔,其观测项目有水氡、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水温、流量等。这些井孔工作正常,资料连续,井孔分布(图1)。  相似文献   

11.
在水氡观测仪器标定中 ,关于标定K值的使用方法 ,《规范》规定 :当新—原K值相对偏差小于 5 %时继续延用原K值。但在实际观测中 ,这样容易导致误差积累。本文从日常观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分析 ,认为在每年仪器标定后 ,无论标定的仪器新一原K值相对偏差是否大于 5 %,都应采用新K值。  相似文献   

12.
“九五”期间 ,我国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模拟地震观测向数字地震观测的转变中 ,从仪器的管理维护到地震的观测分析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我台用数字地震仪观测一年多来 ,积累了一定经验 ,摸索了一些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于此 ,以便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 ,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 ,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 ,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 1 990年以来全省 4 3个测点 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 ,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 ,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国许多台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 ,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 ,对地磁观测带来了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 ,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地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 “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 一文中曾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 “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 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强震仪的远程通讯能力 ,特别是Internet通讯能力是建立未来数字强震遥测台网的重要基石。本文概述了K2Altus数字强震仪的远程通讯功能 ,并就通过公共电话网络实现远端连接这一方案 ,详细介绍了K2系统通讯模块的扩展、参数设定以及两种远程通讯模式的实现。另外还讨论了观测数据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考虑流域下垫面空间变异性,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了数字流域,并在此基础上对描述流域水文物理过程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数字水文模型是一种有物理基础的包含大容量信息的现代模拟灌河实例研究表明,数字水文模型可以十分方便地输出水文要素和状态变量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序列,这对充分利用现有观测信息进行水文信息的深层挖掘创新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颗粒流包括滑坡、泥石流、碎屑流、雪崩等,通常对桥梁、公路、居民区具有较大危害。分析了颗粒流的运动过程及其侵蚀、堆积和爬高等特性;此外,对颗粒流冲击力计算模型及其野外观测结果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现有冲击力计算模型认为冲击力在结构全断面呈均匀分布,忽略了颗粒流的运动特性对冲击力的影响;大块石冲击力计算忽略了颗粒破碎和浆体垫层效应对冲击力的影响,造成巨大的计算误差;由于传统传感器的缺陷,现有野外观测结果也存在较大误差。对此本文提出野外观测需要通过引入或开发新式压力传感器以得到更准确的颗粒流冲击力大小及其分布形式,从而更精确的修正理论模型;理论计算模型研究工作需要考虑颗粒流浆体的垫层效应、流体与基底的相互作用及块石冲击破碎等对流体冲击力的影响,从而推导出更准确的冲击力计算模型,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