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各类灾害事件都会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还会对人民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灾害事件进行合理的界定与分类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在分析、讨论现有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先将灾害事件按其成因划分为2种灾型,又根据其发生环境将每一灾型划分为4种灾类,最后落实到每一具体灾种上,形成了灾害事件的三层分类体系,以供防灾减灾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灾度指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孙卫东  彭子成 《灾害学》1995,10(2):16-20
本文分析了现行支度判别方法的不足,指出评价灾度时必须充分考虑承灾体对灾害的反应情况,并且根据判别准则的可比性原则,提出了灾度指数的概念,并以此做为灾度评价因子,旨在促进灾度评估工作的定量化、科学化,为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4.
地震应急管理有助于震后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传统的灾损评估需要有关人员进入现场根据地震破坏情况进行评估,这会影响评估的时效性。通过对地震灾损参数进行统计学研究,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统计指数、数据包络分析为理论基础,将现有的基于不同房屋结构类型、不同破坏等级的震害矩阵进行降维,确定了灾损参数,并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运用灾损参数实现了灾损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5.
基于脆性理论的灾害作用下生命线系统耦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承灾能力主要看其基础设施的承灾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命线系统的承灾能力。在分析评价生命线系统承灾能力时,不仅要考察复杂性、均衡性和可靠性这些网络特征,还要考虑各子系统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对生命线系统整体的承灾能力有削弱作用。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思想和脆性联系熵的方法,提出了用系统综合脆性联系熵来反映和评价生命线系统整体的关联特性,并通过判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量化了生命线系统整体的易损性。经耦联关系分析和计算,灾害破坏下,从生命线系统相互作用来看,电力系统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最大;而由于供水系统的关键性和其影响方式的不确定性,灾后首先要恢复的是供水系统的工作或供给。证明了该方法为优化系统组织管理、控制灾后的修复工作和协调子系统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校宿舍火灾评估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昂  邸超  左一鸥 《灾害学》2004,19(Z1):77-82
本文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并结合高校校园人口密度大等实际问题,从火灾孕灾环境、火灾承灾体、火灾致灾因子、火灾灾情四个方面构建出基于高校宿舍的火灾评估体系.最终补充了灾害系统理论,为高校防火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其他相关工作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挑战,传统防灾减灾方案难以应对,城市亟须采用新的方案,提升防灾减灾的效率及效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是一种由自然启发和支持,主动进行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案,已在防灾减灾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该文梳理了NbS的概念发展、应用原则、实践措施、常见应用领域及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流程等,并对NbS在防灾减灾应用特征进行了概括,同时根据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恢复三个阶段对NbS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可知:NbS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方案的升级,可长期有效地管理自然灾害风险。NbS在灾前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群体接受度提高、政策制定等措施均可有效提升前期防灾效率;灾中NbS则可进行应灾方案制定、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效益、提供监测数据为城市防灾规划创建有效思路;灾后NbS通过生态修复、社会恢复、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复原力提升等恢复与重建工作,来提升区域适应未来威胁的能力。因此未来需重点关注:(1)如何将NbS纳入政策主流;(2)实时监测、量化效率、效益评估等NbS相关技术提升;(3)N...  相似文献   

8.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9.
<正>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3)
台风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准确高效地提取重要指标对台风灾情等级进行预评估,是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等距特征映射和信息熵特征提取的承灾体关键指标,和致灾源作为输入神经元,灾情等级作为输出神经元,建立台风灾情概率神经网络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等距映射非线性特征提取的概率神经网络预评估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清代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凌波 《灾害学》2019,(4):92-99
基于《清史·灾赈志》中的历史灾害信息,提取清代(1644-1911年)自然灾害共24 537县次,重建逐年灾害频次序列,以核密度估计法对5类主要灾害(水灾、旱灾、蝗灾、疫灾、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代自然灾害频次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而体现为阶段性波动,基于灾害频次30年滑动平均值可提取出4个峰值时段(1644-1673、1721-1750、1812-1841和1872-1901年);相比于现代,清代灾害类型更加集中在农业灾害,最为多发的是水灾和旱灾,合计占总数的近80%,其次是蝗灾、疫灾和冷害;灾害最为多发的高风险区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前者集中了水灾、旱灾、蝗灾的极端多发区,后者除了水旱多发,还是疫灾和冷害的极端多发区; 4个峰值时段的灾种类型组合和灾害多发区均有明显差异,时空变化受到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上述工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历史灾害发生规律,对于当前及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保险业在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充满灾害风险的环境中,保险不仅是灾后补偿灾害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而且能在灾前通过保险费率的厘定在土地利用、区域规划、结构加固等方面起到减轻灾害的控制作用。因此保险业是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徐玖平  王鹤 《灾害学》2010,25(1):98-111
灾后重建是在灾害体发生之时及发生之后,采取应急救援、灾害管理,以及灾后评估、救助、规划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可划分为前期应急重建、中期恢复重建及后期发展重建3部分。以自然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外关于灾后重建文献的基础之上,归纳了灾后重建的系统特征,介绍了灾后重建技术和实践的研究进展。灾后重建技术包括灾害分类分级、应急救援、灾后评估、灾害管理和重建规划5个方面,灾后重建实践研究分为地震、飓风、洪水和海啸4个方面,并对中外的灾后重建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2016年7月在唐山考察调研时指出的"防灾减灾工作应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精神,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1999,(1)
国家计委、水利部日前召开全国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工作会议。贯彻实施最近国务院提出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江河,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的灾后恢复重建措施。会议明确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即按照整治国土、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防治江河水患;按照江河流域规划,加固干堤和疏浚河湖,有计划、步骤地实施平烷行洪、退田还湖;按照防洪和发展经济的要求抓好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工作。会上提出灾后重建,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按照整治国土、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来防治水患。下决心解决好江…  相似文献   

16.
国内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2)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复杂的灾害系统,尤其是农业生产深受台风灾害的影响。从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出发,对台风灾害的发灾场、致灾力、承灾体,以及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现有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移动路径和最大风速来确定台风的发灾场范围,使用大风、暴雨及其共同影响来衡量台风的致灾力,运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面积表达承灾体的暴露性,并对区域尺度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研究。在灾害风险评估上,数理方法与GIS的结合成为了主流,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仍待提高,风险评估实例仍然集中在大中尺度的研究上。农业台风灾害风险的理论研究、评估工作的精细化及动态化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3,自引:50,他引:163  
本文在作者1991年发表的“研究的现状与实践”一文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外灾害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灾害理论研究中的2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进行了评述,并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即在综合分析组成区域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风险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的分析,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揭示区域致灾与成灾过程中灾 情纬傻亩ρЩ?  相似文献   

18.
江西九江地震灾区瑞昌市灾后重建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已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资金补贴1.7亿元人民币,加固维修地震受损房屋总计3.2万户,被毁房屋重建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尚志海 《灾害学》2015,(2):51-55
自然事件能否给人类社会造成灾害损失,关键取决于承灾体抵抗力与致灾因子破坏力的比较。如果承灾体能够抵御灾害破坏,则灾害损失微乎其微,甚至承灾体会完好无损。因此,灾害抵抗力是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但灾害抵抗力与现有的脆弱性研究不同,更不同于恢复力研究。抵抗力是承灾体抵御自然灾害破坏的能力,其在灾前即存在,是承灾体的本质属性,承灾体抵抗力强烈地影响着灾中应对力和灾后恢复力。抵抗力研究应首先从其内涵出发,挖掘抵抗力的本质特性,解析抵抗力的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灾害抵抗力评估体系;其次,在评估尺度上,以城市、社区和个体作为主要研究尺度;在评估方法上,应突出情景分析方法的作用。最终将评估结果与抵抗力增强机制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0.
构建合理的地震灾评队员能力评价方法,是促进灾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升震后快速、科学地获得评估结果的一项重要工作。采用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专家的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地震灾评队员的级别及能力指标划分,根据专家咨询法和专家调查问卷法确定了各级别灾评队员能力指标权重系数,使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高级、中级、初级、评估员四个级别灾评队员的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与成熟应用的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中的随机抽样队员的对比分析,检验了已建构的地震灾评队员能力指标体系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