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73年9月18—2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六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来自25个国家的2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的议题如下: 1.腐殖质和油母质的有机地球化学; 2.地质成因的甾族化合物和(?)烯族化合物; 3.沉积盆地中油气和煤的成因; 4.海洋和其他天然水的有机地球化学; 5.可燃矿产和沉积物中的硫; 6.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世界已知油藏40%储集于碳酸岩地层中,但是至今碳酸岩生油的问题还未解决。它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进一步勘探,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去年11月17日到20日,美国地质学会(第93届)与美国地球化学学会(第25届)年会期间,由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有机地球化学分会主持,召开了为期一天的“碳酸岩石油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3.
前言土壤、沉积矿床和天然水中存在的有机质主要是腐殖质。腐殖质在几种化学、地球化学和地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一些研究阐明了这些天然产出的有机质在溶解不溶性盐类、金属阳离子、矿物和硅酸盐以及在其它有利条件下延迟金属的沉淀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腐殖质的金属螯合作用、阳离子交换和表面吸收性质已为人们所公认。目前,对改变影响金属迁移的氧化还原电位的有机-金属反应也有了报  相似文献   

4.
会议消息     
《地球与环境》2006,34(2):100-100
第7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大会(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将于2006年9月24—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该国际会议目的是为国际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就近3年来国际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广泛交流的平台,并充分展示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就,有利于我国学者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大会组委会诚邀您参加第七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会议!  相似文献   

5.
涉及活生物或碎屑碳质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常常用来解释富有机质沉积层中金属元素的优先富集,以及某些沉积矿床中各种有机组分与金属元素的伴生关系。尽管观点上的某些差异取决于所考虑的金属(Pb-Zn-Cu,U,Au)及地球化学环境或地质背景,但是有关涉及有机质的金属富集机理的观点或多或少与矿石沉淀的成因模式趋同发展。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和活生物富集各种金属的能力,首次使得研究人员重视生物聚集过程。其次,对腐殖酸和海洋物质的吸附特性和配位体特征的评价,使得人们强调金属螯合机理。对有机质有限的交换阳离子能力的认识和对主要元素与微量元素争夺螯合位置的认识,使得人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还原反应上。硫酸盐与有机质形成的还原硫类型,基本上被认定为许多金属的大吸收器(sink):形成金属硫化物后直接沉淀,与金属硫化物共沉淀或还原非亲铜元素。然而,生物和非生物途径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展条件(有机质、温度)仍有争议。同样,有机质直接还原金属(没有任何硫类型参与)的可能性也知之甚少。所有的机理在表生富集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长期以来,同生矿床被认为是沉积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例如,含铜页岩、碳酸盐岩型Zn-Pb矿)。然而,岩相学,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资料以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结果都表明,  相似文献   

6.
<正> 这里报道的是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地幔-地壳演化及有关成矿作用方面论文的主要内容。涉及的论文约150篇(我国参加大会的有关论文,由于已有专集,这里未作报道),问题广泛,内容丰富,这里择其重要者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 会议日期:1987年12月7—10日会议地点:中国广州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为了交流世界各国在花岗岩类(及酸性火山岩)成岩成矿作用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将于1987年12月7—10日在广州召开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会议主席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教授。  相似文献   

8.
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发挥了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第四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相比,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在古生态系统恢复与古生产率评估、古大气二氧化碳分压与古温度确定等领域提供了更为精细的信息。文章主要总结与评述了沉积有机质分子及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近三十年来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庆祝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于1990年11月2日~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正式代表273人,特邀代表6人,分别来自地矿部、冶金部、有色总公司、黄金部队、核工业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大专院校等七大系统。会议共分5个专题:区域地球化学勘查,金矿地球化学勘查,矿区地球化学勘查,能源地球化学勘查和新方法、新技术及环境地球化学勘查.采取大会报告和小会发言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广泛交流了勘查地球化学的最新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10.
<正> 1980年11月9—12日由卡内基研究所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金属矿床中有饥质的地球化学》的国际讨论会。美、法、加拿大、日本、西德等国的六十名科学家与会,宣读了四十三篇学术论文,表明了矿床学家对金属成矿过程中有机质作用的重视,也反映了当前这一研究领域正在出现的可喜进展。正如会议组织者之一,有机地球化学家P.E.Hoering指出的,“有机成矿的研究课题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来了,但却一直进展不大。最近,不仅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 每两年一次的国际性有机地球化学会议,至今已举行过13次。第一届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当时参加的国家仅有15个,与会者不足百人。以后各届会议分别在英、法、德等国召开,第13届有机地球化学国际会议又回到了意大利,于1987年9月21日至25日在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举行。这次会议与会者增到270余人,来自五大洲三十余个国家。这次会议的组  相似文献   

12.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已成为追溯全球古环境变化与古生物地球化学演化的有力工具,在我国边缘海中得到广泛应用,尤以东海全新世古气候和古海洋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最为显著。本文在综述了部分有机质整体指标和脂类生物标志物用于东海有机质溯源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叙述了他们在全新世海水表层温度、季风、相对海平面和海洋初级生产力重建等古气候和古海洋学领域的研究动态。针对我国边缘海,提出应选用更加有效可靠的有机地球化学多指标,研究高分辨率的沉积连续记录,全面恢复古气候环境变迁历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有机地球化学的进展及分析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有机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的结合,产生了“三位一体”(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生油机理;明确了干洛根是生油母质;提出了用反应热力学定量研究生油量,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色谱、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技术详细地研究了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合特征,另一方面借助于MPV-3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烃源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烃源岩成烃性能研究中,针对以前实验中所忽视的产生的累积效应和压力因素,改进了原先的热压模拟实验过程采用了岩样连续、温度压力同时改变的方法来研究其成烃特征。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l)通过对烃源岩的详细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后,证明了东部凹陷有机质的丰度不如其它两个凹陷,无论是有机…  相似文献   

15.
1991-1994年间,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及成矿作用研究比之过去的4年中,似乎有两个变化,一是地区上有所扩展,西北与西南成为新的研究重点,二是对已知矿床及成矿作用研究趋向于区域性规律总结,特别是根据同位素研究,探讨已涉及与深部作用的关系。这期间两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992年第二届全国火山岩会议,]993年的第五届全国矿床学会议)以及1994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议,都有不少直接或间接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及新发现矿床的论文与报导。随着国际上对金的需求下降,在中国对贵金属的兴趣却方兴未艾,但与过去不同,中…  相似文献   

16.
1977年年底.国际开发地质科学工怍者协会(AGID)将在委内瑞拉举行一次会议,并举办一期“热带雨林矿物勘探技术”野外训练班。会议将于11月21—25日在加拉加斯与委内瑞拉第五届地质会议一起举行。会议将集中于以下5个方面的论题: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勘探策略及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由欧洲有机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于1985年9月16日至20日在西德于利希召开,历时五天。这次会议代表超过400人,提交论文172篇,是历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有11人,提交论文10篇(包括与外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于1975年9月15—19日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与会者有来自23个国家的180名代表。  相似文献   

19.
<正> 1 引言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提出以后,有关成油机理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他们在实验室借助于高温或高温高压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模拟有机质的演化规律,取得了很大的进  相似文献   

20.
<正> 大地构造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作用间的关系。目前,多数学者侧重于研究大地构造单元的岩浆活动、变质过程及成矿作用,但对大地构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尚属不足。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发现不同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岩浆岩,往往产于不同的地域,因而提出了岩区的概念。至五十年代,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