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菌胶团(Zoogloea spp)是活性污泥处理污水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成和解体,形状和结构,关系着活性污泥的生物学性质和理化性质,直接涉及污泥膨胀与废水处理效果。菌胶团受各种环境因素生态因子的影响。本文只就高负荷对菌胶团的影响与活性  相似文献   

2.
驯化活性污泥处理有机溶剂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郭长虹 《环境与开发》1999,14(1):12-13,18
利用驯化活性污泥对有机溶剂异丙醇废水进行有机物降解试验,驯化活性污泥法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有机溶剂废水的BOD.CODCr比值为0.40左右,可生化性良好;在该废水CODCr进水浓度为2000-3000mg/L范围内,CODCr去除率可达84%-85%左右,BOD5去除率可达89%-90%左右。  相似文献   

3.
渤海莱洲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刘素美  张经 《环境科学》1999,20(2):12-16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矿散通量的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  相似文献   

4.
SBR法处理中药材有机废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BR法对中药材有机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DCR、BOD5、SS、NH3-H的处理效果,以及PH、水温、污泥负荷等条件对去除率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PHO 6.0-9.0、t为15-30℃、污沁荷0.3kgBOD5/kgMLSS.d,运行程序:进水0.5h(限制曝气)、曝气10h、脱氮1.5h,沉降0.5h,排水0.5h、闲置11h,周期时间24h时CODCR去除率88%、BOD594%、  相似文献   

5.
厌氧-好氧驯化活性污泥生物合成PH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厌氧-好氧处理有机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菌胶团菌,其形成与菌体胞内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积累有关,因此有可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和活性污泥中多种微生物合成PHA。笔者利用纺织工业废水厌氧-好氧驯化活性污泥,从中提取PHA。分别研究了厌氧过程和好氧过程中供氧量、碳源调节物浓度、培养时间等对菌胶团菌生长和胞内PHA积累的影响,测定了所得PHA的分子量、熔点和单体链节组成。   相似文献   

6.
张智  刘晓冬 《重庆环境科学》1998,20(2):38-40,50
活性污泥法-上向流间歇膨胀缺氧生物滤池(AS-USEAF)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其脱氮效果良好,系统脱氮率高达70% ̄90%,系统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25.1-89)。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ICZs-活性污泥生物系统在控制污泥膨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效果。3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当ICZs预反应段的条件控制在溶解氧小于0.06mg/L,pH为7-7.6时,该生物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污泥膨胀。ICZs-活性污泥生物系统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的能力。BOD5,COD和TSS总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高于97%,80%及90%,其中仅ICZs段在预处理时间为20min时就能去除49.0%-62.  相似文献   

8.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提高感光胶片废水可生化性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本试验在对感光胶片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和常规活性污泥法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的基础上,从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角度研究水解酸化过程对好氧生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在该废水的BOD5/CODcr比值从0.46-0.48提高至0.54-0.56的同时,后续活性污泥系统的动力学半速度常数Ks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459mg/L下降至103mg/L,最大比降解速度K从3.0/d上升至5.0/d,可用于表证该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法氧化沟处理炼油污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用老三套”浮选后的含油污水与生产并列进行了一年中试表明;生物膜氧化沟工艺对处理炼油污水是可行,有效的;在无回流,容积负荷为0.036-0.056kgNH3-N/m^3d条件下,具有良好脱氮效果,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不同BOD/N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SBR法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N元素含量(以BOD/N记)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BOD/N为100/5和100/3的条件下,污泥沉降性良好;在进水BOD/N为100/1时,发生轻微由黏性菌胶团过量生长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实验中还研究了在不同N元素含量时污泥微生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污泥浓度(MLSS)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低溶解氧和磷缺乏引发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分析了发生膨胀后污泥的特征、性状及其降解污染物性能.反应器中低溶解氧浓度(0~0.7mg/L)和低P/BOD5值(0.78/100) 2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污泥膨胀.污泥胞外多聚糖含量越高,污泥憎水性越小,SVI也越高.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和P/BOD5值,可使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恢复.此外,向膨胀污泥中投加多孔填料,在不降低处理效能的情况下,很快使系统免受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的困扰,而向膨胀污泥中投加强氧化剂NaClO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配比的餐厨垃圾与污泥、秸秆联合发酵对产气性能的影响,采用产甲烷潜力试验(BMP)研究了餐厨垃圾与污泥、秸秆不同配比联合发酵的产气性能,并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产甲烷潜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物料配比与物料种类对联合发酵的产气性能有显著影响,餐厨垃圾+污泥配比为1:2时,产气性能优于1:1、2:1两组,产气量为286 mL/g[以VS(挥发性固体)计,下同];餐厨垃圾+秸秆配比为1:1时,产气性能优于1:2、2:1两组,产气量为347 mL/g;餐厨垃圾+污泥+秸秆配比为1:1:1时,产气性能优于1:2:1、2:1:1两组,产气量为373 mL/g.两种物料配比中,餐厨垃圾+秸秆的产气性能优于餐厨垃圾+污泥;餐厨垃圾+污泥+秸秆3种物料混合后物料种类变丰富,元素配比更均衡,联合发酵的产气性能优于两种物料联合发酵,其最优配比为1:1:1,C/N值为13,接近最优C/N值(15~20).研究显示,不同配比物料产气性能差异性较大,可为大中型沼气工程在获得不同物料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进料配比提供理论指导,以解决其在设计与投资收益评估方面所面临的物料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水解与生物释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东苏  郭小品  陆烽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2):2445-2449
以某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设计厌氧消化比较试验,讨论了富磷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磷释放机制.结果发现,剩余污泥消化系统中的SOP(溶解性正磷)释放/PHA(聚羟基烷酸)合成比值大于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系统,证实了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机制是磷释放的主导机制;剩余污泥消化系统中的PHA合成/糖原降解比值小于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系统,表明污泥消化系统中的糖原降解不仅仅是生物释磷引起的;厌氧消化系统中抑菌剂的存在对于污泥消化系统的水解释磷机制与生物释磷机制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体分离污泥的异质性: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流化床处理系统中的剩余污泥如果能够被识别为老化的污泥和高活性的污泥,并通过某一种物理方法加以原位分离,则有可能提高生物处理的效率.本文以构造流体力场实现基于比重分布不同污泥组分的分离,得到聚结型污泥与离散型污泥,考察了两种污泥在胞外聚合物、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并与降解活性相关联,以证明异质性的存在.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这种异质性的存在归因于离散型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亲水性更强,比重更小;聚结型污泥在基质利用效率、比耗氧速率方面优于离散型污泥;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中,聚结型污泥较离散型污泥具有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上的优势,种群丰度更高.研究结果证明了聚结型污泥和离散型污泥内部菌胶团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前者是应该被保留的活性组分,后者应该作为剩余污泥加以分离排出.  相似文献   

16.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92,自引:6,他引:86  
利用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对生活垃圾和污泥混合堆肥,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总菌数、温度、有机物、C/N比等,较系统地研究了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生活垃圾、污泥混合堆肥系统中的作用.试验证明:在生活垃圾和污泥共堆肥系统中,调节堆料比为厨房垃圾:污泥:粉煤灰土:成熟堆肥污泥:干草=41.6:27.8:13.8:11.1:5.5,有机物约为60%,总氮14%,全磷0.69%,全钾1.25%;初始含水率为58.5%,初始C/N比=30i供气量控制在0.8L/min·kg挥发性有机物,处理1、处理2、处理3堆料中分别接种2%、3%、5%(质量分数)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与加入3%灭活菌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对照组、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堆肥系统垃圾腐熟时间分别为30d、24d、18d和12d;说明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可以加速生活垃圾和污泥的降解,保证堆肥过程的顺利进行.处理3与对照组相比,堆腐时间缩短了18d,同时成品堆肥中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活性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7.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可产出短链脂肪酸(SCFAs)发酵液用作碳源时,可改善污水脱氮除磷效果,但发酵液中的氮磷会增加污水厂的氮磷负荷.此研究分别采用Mg(OH)2和NaOH调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时的pH值,考察Mg(OH)2能否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同时去除发酵液中的氨氮和磷,及其对发酵后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可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最大SCFAs含量为2336.3mgCOD/L,同时Mg(OH)2能去除发酵液中的磷,在发酵的第4d,其磷含量接近0;Mg(OH)2调节碱性发酵后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优于NaOH调节的,前者剩余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较后者短42.3s.  相似文献   

18.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主要由生物反应器、慢性砂滤池及滤布组成。因慢性砂滤池和滤布具有分离截留作用,可以使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当污泥浓度维持在9~l0g/L时,曝气一过滤一体化装置中要取得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应满足:DO为1mg/L,C/N值为29,pH值在7.7~8.1之间。  相似文献   

19.
酸-碱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袁光环  周兴求  伍健东 《环境科学》2012,33(6):1918-1922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投加酸和碱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预处理方式对后续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碱处理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量比酸碱联合处理要大16%左右,预处理第8 d,达到5 406.1 mg.L-1.采用先酸(pH 4.0,4d)后碱(pH 10.0,4 d)预处理,在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乙酸产量及其占总短链脂肪酸(SCFAs)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其乙酸产量(以COD/VSS计)可达到74.4 mg.g-1,占总SCFAs的60.5%.酸-碱预处理后污泥混合液的C∶N比值为25左右,C∶P比值在35~40之间,这比单独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后的C∶N和C∶P比值更有利于后续厌氧消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酸-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到第15 d,酸-碱预处理污泥的累积甲烷产量(CH4/VSS加入)达到136.1 mL.g-1,分别是空白对照、碱-酸预处理和单独碱预处理方式的2.5、1.7和1.6倍,厌氧消化效率最高.经过8 d酸-碱预处理和15 d的厌氧消化,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总去除率达到60.9%,污泥减量效果比其他预处理要好.很显然,酸-碱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污泥厌氧消化及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20.
荆门石化污水处理场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针对在处理炼油污水过程中发生的污泥膨胀现象,根据运行数据,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