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四城市空气颗粒物中铅的污染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四城市空气颗粒物中铅的污染水平。探讨了颗粒物中铅的数据分布属对数正态分布类型。分析了铅在PM25及PM10中的分配比例,指出铅在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细颗粒物中含量占绝大部分。同时分析了铅在粗细颗粒物中铅的富集因子,结论指出铅更易富集在细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2.
环境空气PM_(2.5)和PM_(10)监测分析质量保证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四城市PM25和PM10的监测数据准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规定了滤膜的选择、称量操作步骤的要求和滤膜称量的质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粗细颗粒物样品的采集和称量操作可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尔勒市PM 10、PM 2.5年均浓度超标现象,基于市区3个环境监测站2013—2017年的逐时观测数据,分析PM 10、PM 2.5污染特征、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库尔勒市PM 10年均浓度变化较大且无明显趋势,PM 2.5年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②季节尺度上,库尔勒市PM 10在每年2—5月呈现高浓度,PM 2.5高浓度期则为10月至翌年5月;③城郊的开发区站PM 10浓度最高,老城区的州政府站PM 2.5浓度最高,在PM 10和PM 2.5的高浓度期空间差异尤其显著;④PM 10与风速显著正相关,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蚀沙尘颗粒物是库尔勒地区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⑤库尔勒市PM 10主要为外源输入,PM 2.5则以城市内源为主,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温度等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设立30个观测点位,研究了东北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水平、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14种PAHs总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6.3 ~712.1 ng/m3,呈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PAHs组成以4~5环化合物为主,3~4环化合物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波动;8个城市中抚顺和吉林PAHs污染最重,城市不同功能区中以工业区污染较重;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灰霾天气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宁波市北仑区PM10、PM2.5和PM1的监测数据及与之对应的能见度监测结果,对影响灰霾天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对灰霾天的形成和能见度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且3种粒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线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冬季采暖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采样和在线监测二种手段分析了2015年1~2月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重量法分析颗粒物质量浓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采样期间乌鲁木齐市大气PM_(10) 和PM_(2.5)的日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颗粒物污染严重;PM_(10) 和PM_(2.5)存在显著相关性,PM_(2.5)和PM_(10) 浓度的比值均大于0.5,采暖期PM2.5对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2014年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PM_(2.5)、PM_(10)逐时监测资料、同期的石家庄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环境监测梯度站2013年1月各层PM_(2.5)和PM_(10)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PM_(2.5)、PM_(10)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及两者的比值均为冬季和秋季较高;在水平分布上,PM_(2.5)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市区西部高于东部;在垂直分布上,随着高度的增加,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先上升后下降;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PM_(2.5)的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更高;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随着风速的增大,PM_(2.5)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的趋势,但当风速大于5 m/s时,PM_(10)的质量浓度随着风速增大而上升,出现扬尘污染,总体来讲,刮西北风时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较高,刮东南风时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较低,这与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有关;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随着降水的增加,PM_(2.5)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21年对济南市大气PM2.5中17种2,3,7,8氯取代二(口恶)英(PCDD/Fs)污染现状进行监测。对其异构体分布、指示性单体、季节变化规律等特征及其与常规污染物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2.5中PCDD/Fs浓度范围和年平均值分别为0.157~1.595 pg/m3和0.785 pg/m3,而毒性当量(以I-TEQ计)范围和年平均值分别为0.009~0.116 pg TEQ/m3和0.052 pg TEQ/m3。PCDD/Fs浓度与毒性当量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情况,可能由季节性排放源和气象条件不同导致。不同季节PCDD/Fs异构体分布模式一致,主要由高氯代(1,2,3,4,6,7,8-HpCDF、OCDD、OCDF和1,2,3,4,6,7,8-HpCDD)单体组成;而对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单体是2,3,4,7,8-PeCDF,其与总毒性当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PCDD/Fs浓度与SO2、NO2、PM2.5等大气常规污染物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大气PM2.5中PCDD/Fs与常规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兰州市2011—2012年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在主导风向上设置采样点,分别连续监测PM10、TSP、风速、能见度。结果表明,兰州市颗粒物浓度的峰值出现在2—4月,TSP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465 mg/m3,PM10最大值可达到2.079 mg/m3;颗粒物污染的季节性强,以3、4月出现的频率最高,发生时间具有随机性;2012年兰州市全年颗粒物(PM10和TSP)平均小时浓度值低于2011年,沙尘天气发生频次较2011年有所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大气颗粒物监测分析及今后研究课题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概述了 PM1 0 和 PM2 .5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尚未开展 PM2 .5的常规监测 ,PM1 0 的自动监测中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且尚未公布 PM1 0 自动监测的技术性标准 ,为了满足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工作需求 ,在附录中介绍了国外关于PM1 0 和 PM2 .5的监测仪器和方法标准 ,并介绍了 2 0 0 0年日本颁布的 PM2 .5自动监测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1.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3):187-192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缝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 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颗粒物中元素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的8月—12月采集天津市PM2.5和PM10样品,分析了Na、Al等17种元素质量浓度及月变化特征,PM2.5中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17.2μg/m3,占PM2.5的10.3%。微量元素Zn、Pb在PM10和PM2.5中含量较高,Cr、V、Ni、As等则在细粒子中有明显分布。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发现,PM2.5中元素富集程度高于PM10。地壳元素除Ca外,均无明显富集,微量元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以Cd富集最为明显。颗粒物分析表明,土壤尘、燃煤、机动车尾气及化工行业是PM2.5中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TSP-PM10-PM2.5-2型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TSP-PM10-PM2.5-2型中流量TSP、PM10、PM2.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TSP、PM10、PM2.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加工的限流孔可以保持完全固定的流量,保证切割粒径的稳定,减小采样的误差并方便操作.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20多个城市和地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研究中,为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时2007年3月与2008年1月城市大气PM10重污染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江苏省冬、春季城市PM10小时值总体呈正态分布,严重污染的发生与大气物理条件密切相关.PM<,10>重污染预报准确性仍有待改进,以完善省级大气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测定大气颗粒物PM10中18种无机元素的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考察了微波消解体系和消解条件,选取了适宜的仪器工作条件和最佳的分析谱线,合理地进行了背景扣除,并对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样品采用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氢氟酸体系进行消解并经饱和硼酸溶液络合后上机测定,测定值与参考样品标准值相符,主量元素的方法精密度(RSD%)小于3%,次量、微量元素的方法精密度小于10%。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01~0.0141mg/L之间,回收率在90%~110%之间,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北京市的颗粒物膜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春季石家庄市沙尘天气与PM_(10)污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应用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逐时资料,对2006年春季石家庄市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中PM10浓度变化,及其与污染源、天气形势、风、周边环境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的首要污染物均是PM10,PM10的变化曲线呈正态分布,春季中度及以上污染日均出现在污染日当日或次日。造成石家庄沙尘天气污染源分本地型、外来型以及两者共同影响型三种。本地型沙尘污染强度取决于风速大小及强风持续时间,PM10浓度变化与风速呈正相关。而外来型污染多发生在地面弱气压场,PM10浓度变化与风速呈反相关。文章总结出沙尘天气污染预警的几个必要条件,可供实际的空气质量预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