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使得企业用工管理日渐走上正途;而一些新的用工形式出现,又给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7,(7):53-54
问:王某经人介绍于2004年12月到某研究所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月工资700元,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2月20日,研究所为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决定与王某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在协商过程中,研究所提出合同书中王某的月工资仍按700元约定,王某不同意,要求月工资按800元约定,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随后,研究所告诉王某,如果同意单位的意见,就于2月25日签订劳动合同,逾期不签将按其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处理,双方的劳动关系于2月25日解除。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下发《甘肃省劳功用工备案管理办法》,从2010年8月1日起实行。《办法》明确,劳动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劳动用工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工行为和签订、变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进行审核、监督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书面劳动合同是明晰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强有力的证据。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罚则是《劳动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该项立法的亮点之一。其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不签书面劳动合同之规避法律的行为。对于劳动关系的建立,国外的立法例一般并不强求书面劳动合同,对于无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用工通常作为不定期劳动关系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所做的约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也是对劳动关系的规定。尽管劳动合同主要是对特定的个别劳动关系的约定,主要涉及特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企业的规章制度则是对整个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管理,但是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重合。也有可能出现,或者劳动合同签订在前,规章制度制定、变更在后;或规章制度制定在前,而劳动合同签订在后等情况。两者的效力如何确定,又如何协调呢?而效力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劳动争议的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艾妩  江南 《劳动保护》2007,(1):58-59
职工虽然未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当受到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调整。职工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伤致残属工伤,应当依照相关规定享受各项工伤待遇。用工单位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费用由用工单位负担。因此,用工单位应及时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2):48-49
问:李某等人于1994年前被某烟草公司招用,在公司车队从事驾驶员工作,双方曾签订过1994年至1995年的《临时用工劳动合同》,当时的合同为1年1签,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但李某等人仍一直在该烟草公司工作。2002年底,烟草公司通知李某等人在1份《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上签字,说是由某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办理劳动用工档案,该《合同》签订后未交给李某等人即被单位收回(李某等人不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某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又与某烟草公司签订了1份《劳务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科学》2005,(7):56-57
近期,山东省青岛市劳动保障局组织人员对青岛市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期限短期化等制度运行中的一些趋势性问题,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到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之前的这段时间,劳动者的权利保障存在法律空白。该时间段仍应属于试用期的一部分,工资按试用期标准发放。建议用人单位在用工同时就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即使不能同时进行,也应在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时将已发生的劳动关系时间段覆盖。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 陈某原是朝阳机械厂职工,由厂方安排到下属的合资企业工作。陈某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合资企业既没有与陈某终止劳动关系,也没有续订劳动合同。在事实劳动关系延续6个月后,陈某向某市劳动保障局举报,请其责令企业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全面推动下,大多数用工单位和员工都能重视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组织实旋,规范用工行为,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但也有少数用工单位至今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处于观望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事实劳动关系的现行法律定义 事实劳动关系是在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产生于劳动争议处理实践的一个法律概念.现行法律规范性文件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表明,其含义包括下述要点:第一,事实劳动关系是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作依据而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既有自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也有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未办理劳动合同续订手续而仍然存续的劳动关系;第二,由于书面形式是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之一,事实劳动关系是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劳动关系;第三,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通过补办劳动合同签订或续订手续而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未补办劳动合同签订或续订手续的应予终止;第四,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五,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争议应当受理.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工作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一直是困扰劳动保障部门的一个工作难点,因此问题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处理过程当中也因为缺乏书面劳动合同的约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劳动关系短期化、劳动者举证障碍、用人单位恶意缠讼、执行障碍等问题尤其突出.近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再次明确劳动合同为要式合同,强化了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3年来,改变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劳动合同订立、解除方面,增大了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力度。该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八十七条,赋予了劳动者针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两项权利,即继续履行权和要求赔偿权。但实践中,不少私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加工制造、劳务用工企业,管理不规范,用工随意性大的弊端仍然非常突出。老板的一句话往往就可以决定劳动者在企业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7,(9):37-38
《劳动合同法》已经公布,新法在很多方面对现行《劳动法》都进行了完善甚至突破.其中,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较长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力度,这势必要求企业在用工管理上作出调整.本期圆桌我们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误区一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不签劳动合同 典型案例 张某于2008年10月25日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称其自进入某公司以来从未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9月30日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故要求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照2倍月工资标准向其支付未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工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12,(6):63-63
问:某啤酒厂生产啤酒的旺季在夏天,每年的6月至9月是用工的高峰期,生产高峰期过后,造成部分劳动者没有活干,只好被辞退,来年再工作几个月又因没活可干而离开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某啤酒厂负贵人力资源的人员提出疑问,当企业生产出现淡旺季时,雇用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该如何签订?  相似文献   

18.
张墨  梁波 《劳动保护》2005,(9):44-44
8月9日,山西省政府通过对煤炭生产企业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的专项治理整顿后,首次将劳动用工管理纳入煤矿整顿验收工作,要求停产整顿煤矿复产时,必须过“劳动用工”验收等4项指标,且须全部达到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19.
一、员工要认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于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而满1年仍未签订的,则视为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法律对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是明确的,然而在现实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从企业方面讲,无非是为避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风险、社会保险的缴纳等法律义务;从员工方面看,却是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 1998年7月1日,朱某与一机械制造厂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01年,该机械制造厂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该股份有限公司向所在地的县劳动保障局提出劳动合同鉴证申请,理由是企业已改制,劳动合同双方需对原合同文本进行确认.企业只提交了职工名单,未提交劳动合同文本.一个月后,县劳动保障局在企业劳动合同鉴证申请书上加盖了劳动合同鉴证专用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