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环境监测中样品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干灰化法和湿消解法.环境监测工作中经常出现微量和超微量有机物分析和无机物中有关项目的分析,文章将简要叙述新型微波预处理技术及其他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固相微量萃取技术(SPME)在环境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种新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环境样品有机物分析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对环境样品进行预处理以进行分析检测必不可少,尤其针对环境中痕量存在的污染物,需经过预处理,浓缩被测痕量组分,以便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最小检测极限,并且可以使样品变得容易保存和运输。文章详细介绍了环境样品中有机物分析的预处理方法,将方法分为传统预处理方法和较新预处理方法,传统预处理方法包括: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真空升华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较新预处理方法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固相微量萃取技术和吹扫捕集法。分别就传统和较新预处理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并以多环芳烃的提取为例列举了各方法的应用步骤,从而为其他环境样品其他有机物分析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子色谱法(IC)作为离子和离子型化合物的精密分析方法,其分析的准确性受样品预处理方法影响较大.本文根据作者的经验,论述了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水质、大气、土壤和生态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常用的离子色谱法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正确选择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方法,提高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分析准确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服物测定中滤纸预处理方法,减少了悬浮物测定中的误差,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时间长,且产气量较低。污泥的厌氧消化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产甲烷等过程。研究发现,在污泥的厌氧消化中固态物的水解、液化是主要的控制过程。本文介绍了几种预处理方法:机械预处理、超声波预处理、臭氧氧化预处理和加碱预处理。改变污泥的特性,利于后续厌氧消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是目前环境健康安全评价中的重要课题,但环境中的抗生素往往是痕量的,难以使用现有仪器直接检测,对样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往往是必要的。针对环境样品中抗生素的检测,阐述了目前抗生素样品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前/16488-1996以红外分光我度法为测定石油类的第一方法。该法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四氯化碳用量大。四氯化碳是有毒、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在监测该项目时,地周围环境往往造成较大的影响,对监测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本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四氯化碳的用量和操作步骤出发,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又因为所用器皿的清洁度对地面水监测结果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一种简便的器皿洗涤方法。  相似文献   

9.
酚二磺酸光度法是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首选方法。但水样预处理方法麻烦,且掌握不好易使实验失败。术中介绍了对水样的预处理方法所进行的改进,通过改进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盐具有成本低、对微生物无毒害作用、易生物降解等优点.为探求对微生物毒害小的绿色溶剂用于秸秆预处理,制备了8种氨基酸盐对稻秸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氨基酸盐结构与预处理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盐具有在常温下破坏秸秆表面的致密结构,降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秸秆预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污染源水时,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其工艺改革势在必行。根据近年来国内在污染源水的生物预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及生物法预处理的优点,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分析结论是,污染源水的生物法预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法,其本质是水体天然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对NH3-N、酚和有机物,具有较满意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污泥超声波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通过分析污泥耗氧率(SOUR)和破解率(DDCOD)的变化,研究了浓度为9.5g/L的生活污泥在频率为28kHz的超声波下,不同超声波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作用对污泥预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下,超声波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污泥破解率,同时提高污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为超声波预处理与污泥处理工艺联用以提高污泥减量化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废水水解酸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解酸化反应器对抗生素生产废水进行了预处理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工艺对于抗生素废水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处理河北省某农药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哒嗪硫磷废水,研究采用过滤除油-加酸中和-过滤-混凝技术对该废水进行综合预处理。采用该工艺进行预处理后COD<3000mg/L,预处理后水质基本稳定,可生化性能提高,符合后续生化处理的水质要求,在去除COD和S2-的同时回收硫磺和硫化钠,体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艺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当前在膜分离技术处理废水中使用的几种预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这些技术对于提高膜分离技术对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以及减缓膜通量的降低都具有一定作用,而几种技术的组合则有利于膜分离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酸-碱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袁光环  周兴求  伍健东 《环境科学》2012,33(6):1918-1922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投加酸和碱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预处理方式对后续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碱处理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量比酸碱联合处理要大16%左右,预处理第8 d,达到5 406.1 mg.L-1.采用先酸(pH 4.0,4d)后碱(pH 10.0,4 d)预处理,在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乙酸产量及其占总短链脂肪酸(SCFAs)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其乙酸产量(以COD/VSS计)可达到74.4 mg.g-1,占总SCFAs的60.5%.酸-碱预处理后污泥混合液的C∶N比值为25左右,C∶P比值在35~40之间,这比单独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后的C∶N和C∶P比值更有利于后续厌氧消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酸-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到第15 d,酸-碱预处理污泥的累积甲烷产量(CH4/VSS加入)达到136.1 mL.g-1,分别是空白对照、碱-酸预处理和单独碱预处理方式的2.5、1.7和1.6倍,厌氧消化效率最高.经过8 d酸-碱预处理和15 d的厌氧消化,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总去除率达到60.9%,污泥减量效果比其他预处理要好.很显然,酸-碱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污泥厌氧消化及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7.
受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阐述了以石英砂、陶粒和弹性立体为填料的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等几种常见受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运动参数及处理效果,及国内以淮水为源水的蚌埠自来水厂、以姚江为源水的宁波梅林和和以深圳水库为源水的,3个日处理量分别为1万t、4万t和400万t的生物预处理工程情况,并对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艺的填料选择、挂膜、气水比和积泥反冲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预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见的生活饮用水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化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及物理法的原理、作用及分类,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生物氧化法是一种经济且安全的方法,是改善饮用水水质的有效途径,为给水厂预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废水监测中的准确度,针对不同的水样往往需要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各种标准分析方法中的预处理方法进行适当的变更,并列出了一些监测项目的预处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淀粉加工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从而产生含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废水,如不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严重影响周围水体的功能。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含有大量泥砂、淀粉颗粒及高浓度有机物质,采用预处理方法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对于后续工艺的运行十分关键。本文总结了在淀粉废水预处理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