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疆某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软化预处理小试研究,为火电行业脱硫废水零排放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火电厂脱硫废水软化预处理过程中沉淀剂(NaOH/Na_2CO_3)最佳投加顺序为先投加NaOH沉淀Mg~(2+),后加Na_2CO_3沉淀Ca~(2+);最佳投加量为n(NaOH)/n(Mg~(2+))=6:1, n(Na_2CO_3)/n(Ca~(2+))=1:1,该脱硫废水中Ca~(2+)/Mg~(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脱硫废水硬度(以CaCO_3计)低于450 mg/L,为火电脱硫废水后续处理提供水质保证。  相似文献   

2.
由于温室气体(指 CO_2、CH_4、N_2O、O_3、氯氟烃等共约30多种)在大气底层中不断增加,使地表热外流受阻,从而造成温度升高,象在玻璃温室中的情形一样,故称温室效应。监测表明,近十年来,大气中 CO_2浓度增长幅度为25%,达350ppm,照现增长速度到21世纪末可达600ppm。(据统计,人为排放 CO_2量达200亿吨/年,主要是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能燃料如薪炭、秸秆、动物粪便的结果)。CO_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导气体,其增长后果是气温升高,这将使两极冰帽融化,海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湿式浸渍法制备了胺改性复合吸附剂用于油田伴生气中的CO_2捕集回收。采用物理吸附仪(BET-BJH)、热重分析仪(TG)考察了复合吸附剂的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通过等温吸附曲线研究了胺改性钛管对CO_2的吸附特性和对CH4/CO_2的吸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胺改性复合吸附剂适用于150℃下的操作环境,在75℃时对CO_2的吸附容量可高达110mg/g;其对CO_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40PEI/HTO对CO_2亲和性强,是分离CO_2/CH4的优异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分析--以CO2排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增长对环境(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CO_2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却减少了人均CO_2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钢铁工业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导致CO_2大量排放。根据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笔者对钢铁行业CO_2核查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河北省的一家重点钢铁生产企业进行了能耗调研,识别了该企业CO_2的排放源,并对其进行量化计算。根据核查可知:该钢铁企业2013—2015年CO_2排放量分别为1 619.06万t、1 607.46万t和1 677.72万t。其中,2015年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和钢材深加工等环节的CO_2排放量分别为29.59万t、223.08万t、544.30万t、-99.77万t和191.16万t,其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为75.59万t,外购电力的排放量为158.51万t。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近些年来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碳(CO_2)、氯氟烃类(CFC_3)、甲烷(CH_4)和一氧化二氮(N_2O)等温室效应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升高而导致全球变暖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引起大气环境变化的诸多因素有: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化石燃料的更大消耗和火山活动等。因此,减少CFC_3和CO_2的排放量一直是保护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系统也是大气变化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在家畜饲养业方面,牛、绵羊、山羊以及其它反刍家畜的消化系统能够产生甲烷,即一种温室效应气体。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远少于二氧化碳的浓度,但每摩尔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20倍,所以,甲烷在空气中增加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而,研究控制甲烷产生技术将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CIC-D120离子色谱仪对水中SO_3~(2-)、SO_4~(2-)测定,采用SH-AC-4亲水型阴离子色谱柱分离,优化淋洗液浓度配比和加入有机改进剂很好分离亚硫酸根和硫酸根离子。实验表明:采用3.3 mmol/LNa_2CO_3+7.4 mmol/LNaHCO_3+10%丙酮作淋洗液,SO_3~(2-)、SO_4~(2-)离子分离效果最好;对同一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4%;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1.8%~101%之间。分析表明本法能使测定的选择性、准确性、精密度和速度得到改善,且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线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8.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建立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过程,并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2018年云南省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536万t CO_2当量,各州(市)间排放量差异明显,滇中经济发达地区和滇东北人口密度较高地区排放量明显高于滇西北地区。(2)2005—2018年,云南省生活垃圾处理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增长了191.3%,温室气体排放组成发生明显变化,CH4比重不断下降,CO_2比重不断增加。(3)城镇人口数量、生活垃圾处理量、经济发展水平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相关,其中人口数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环境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技术(CO_2-EOR)能够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备受关注。环境监测工作有利于评价项目的长久安全性。文章对国外CO_2驱油封存示范工程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调研,同时结合胜利油田CO_2驱油封存项目开展的一些工作,从数据演绎、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间距及监测区域等四方面浅谈监测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同时评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核算了2000—2019年福建省能源消费量和CO_(2)排放量,并运用多层指数分解模型对该省能源消费量和CO_(2)排放量进行分解研究,根据不同因素的分解结果评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福建省能源消费量和CO_(2)排放量的变化均表现为先逐年增长后趋于稳定,但未出现明显的下降。②福建省终端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转化效率效应主要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呈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是最大的驱动因素。③在各项节能减排政策中,终端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能源转化效率提高和初级能源结构优化的政策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优化经济结构的施行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研究北京城市道路移动源CO_2和大气污染物(CO、NO_x、PM_(2.5))的协同减排效应。本文以2016年为基准年,建立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LEAP模型,设计三种政策情景,预测到2060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减排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弹性系数法研究不同措施下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显示,综合政策情景的减排作用最好,且协同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2060年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单一措施情景下,严格排放标准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有限,但对各污染物的减排协同性最优,推广公共交通减排协同性次之,发展新能源车辆措施具有较好的协同减排效果,但对CO_2—CO和CO_2—PM_(2.5)的减排协同度较差。对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结构转型,在新能源车取代燃油类机动车的同时,要不断减少天然气类车型的比例,尽可能实现"电能+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能源结构;还要加严机动车排放标准限值以加强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协同度;制定相应的机动车CO_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排放限值标准目标,构建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CO_2开关型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在通入和排出CO_2前后,其化学性质能发生可逆变化,是一类新型的智能溶剂。介绍4种类型CO_2开关型溶剂的开关机理,分析了脒基体系、胍基体系、胺基体系3种类型的CO_2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开关机理及研究进展。探讨了CO_2开关型溶剂与表面活性剂在油类提取、制备纳米材料、乳液聚合、含油土壤修复、智能给药、基因载体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讨论了当前开关型有机溶剂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985年3月至11月末,即从生长季初持续到休眠时期,我们在美国新英格兰的落叶混交林里,对地表以上0.05、0.2、3至12m的CO_2浓度,进行了有计划的、系统的连续观测。数据经过了与处在北半球而代表全球大气CO_2水平的夏威夷冒纳罗亚地区对比。结果表明,林内所有测点CO_2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剧烈。在生长季节,林内CO_2的平均水平,一般高于冒纳罗亚的空间。CO_2最高水平在林内底层附近12m处水平最低。休眠季节,林内每天的CO_2水平,在每天的所有时间和所有测点高度上,均基本相同和稳定少变。然而在生长季节则每天的中午时期CO_2浓度最低,特别是在12m的高处。因此,这一研究证明,林内的CO_2浓度与空间大气相比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而幼苗、幼树、以及成年树木由于它们对光合作用,生长和水分的利用可有不同的反应,故可经受不同的CO_2环境。而且,单株树木在伸向冠层生长时,同样可以经受这不同的CO_2环境,它的各个不同组成部位也可生长在不同的CO_2大气层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目标,CO_2排放峰值问题备受研究者关注。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CO_2排放历史趋势、达峰时间与达峰时各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整体和部分省市的CO_2排放达峰情况进行了研判,梳理总结了有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CO_2排放峰值分为3种类型,我国CO_2排放可能会经历波动型峰值,达峰时间将在2030年前出现;理论界已使用了至少16种峰值预测方法,对CO_2排放影响因素的不同理解构成了这些方法的主要差异;我国学术界对CO_2排放峰值的研究大致以2014年国家明确达峰目标这一事件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基于不同省份的多项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CO_2排放达峰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皖南查济古村落旅游净碳排放估算与减碳增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旅游地已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选择。一方面,乡村旅游地消耗碳基能源、产生旅游垃圾,排放出CO_2;另一方面,乡村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而乡村旅游发展客观上保护并提升了旅游地系统中的碳汇和生态服务功能。从源、汇两端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地的净碳排放估算框架,集成估算方法,估算皖南查济古村落2015年净碳排放为负值,表明旅游业排放的CO_2低于旅游地系统碳汇资源吸收的CO_2量。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旅游食宿接待能源消耗与旅游垃圾焚烧碳排放是主要碳源,林地覆被和农业作物是主要碳汇。从教育、管理、规划等方面提出减碳增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把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确定为国家“六五”期科技攻关顶目中的第一项以来,四川省进行了布署和落实。全面开展了四川省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 10年来,我省先后动员、组织了3万多名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从我省实际出发,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在全首57万km~2的土地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取得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形成了1.7亿多份、2亿多文字的研究成果报告。为了总结经验,在新形势下研究农业区划如何更好地为区域规划的开发服务、为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和为使我省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服务,经四川省政府批准,于12月18日至20日在成都召开了四川省农业资源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烟气CO_2捕集药剂的筛选主要集中在药剂成本、药剂对CO_2的吸收、解析性能、碳捕集技术的再生能耗等方面,忽略了药剂在重复连续使用过程中的降解以及降解产物的环境安全性这一情况,对365t/d的CO_2捕集工况进行了一乙醇胺(MEA)降解产物亚硝胺的大气扩散及健康风险分析。为完善碳捕集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H_2O_2和Na_2CO_3·1.5H_2O_2所形成的两种类Fenton试剂对原油污染的土壤进行氧化修复,在比较两种试剂氧化效果的基础上,采用16s rDNA技术对氧化后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_2CO_3·1.5H_2O_2所形成的类Fenton试剂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原油降解率达到50.48%;两种试剂氧化后土壤中的优势菌种均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同时氧化后土壤中的总功能基因含量下降,由原来的58 093 193个分别下降到36 282 211个和32 355 524个,而各种通路基因在总基因的占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着眼于用红外光谱判断金属元素与腐植酸的络合能力,从而为了解环境中腐植酸对金属的解毒效应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来源:本实验所用哈密、吐鲁番、吉林、德都等地腐植酸均由新疆生土所提供,其中哈密、吐鲁番腐植酸经Na_2CO_3法一次提取。二、配制0.008N的金属盐溶液,即BaCl_2、Pb(NO_3)_2、ZnSO_4、HgCl_2、CdSO_4、CuSO_4、FeCl_3、CaCl_2、CO(NO_3)_2。三、腐植酸——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将四种腐植酸每种称取九份每份50mg,分别装入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转炉煤气系统内钢结构腐蚀问题,选取系统内腐蚀最严重的煤气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气柜内腐蚀环境及分析腐蚀产物的成分等,探讨转炉煤气系统内钢结构腐蚀的原因与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煤气柜中钢结构表面腐蚀产物主要由FeCO_3、Fe_2O_3和CaCO_3组成;煤气冷凝水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介质,如HCO_3~-与Cl~-等,因此,推测CO_2腐蚀是造成转炉煤气系统内钢结构腐蚀的主要原因。CO_2溶于煤气冷凝水后,在钢结构表面形成一层弱酸性腐蚀液膜,使碳钢表面发生CO_2腐蚀。SEM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疏松多孔,因此氧气和氯离子能通过腐蚀产物渗透到碳钢表面,加速腐蚀,使得煤气系统内钢结构表面产生多处腐蚀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