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青县土壤及农业生产条件概貌 青县地处冀中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之间,东经116°34′—117°6′,北纬38°24′—38°45′。属暖温带具有明显旱季的季风气候区与黄淮海平原黑龙港流域下游易涝区。年平均气温12.7℃,≥5℃积温为4611.12℃;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615.6毫米,集中在7—8月份,其余时间降水稀少。  相似文献   

2.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地处北纬38°至43°和东经124°3,124°3′至130°8′之间,与我国的辽宁、吉林省相接壤。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工农业生产正处于发展之中,但朝鲜政府对国土生态环境十分重视,不论是城市、工矿的建设,还是山地森林资源、水资源的保护都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江苏省23个主要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种类型、种植方式和单产水平的水稻进行取样调查,分析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水稻草谷比及不同留茬高度下的秸秆可收集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估算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结果表明,水稻草谷比在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较小(0.98~1.03),不同种植方式(0.80~1.19)和不同单产水平(0.83~1.12)间差异较大;当留茬高度为5、15、20和25 cm时,水稻秸秆可收集系数分别为0.815~0.868、0.668~0.732、0.600~0.669和0.533~0.618,水稻秸秆可收集量分别为1 352.16×104~1 458.09×104、1 145.70×104~1 228.13×104、1 043.20×104~1 121.52×104和951.37×104~1 021.30×104 t。估算得到2009年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以干质量计)为1 585.93×104~1 704.92×104 t,比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高2.45%~10.14%。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量主要受留茬高度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川不同海拔豆地生态及大豆生长发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φ(N)32°14′~32°56′,λ(E)104°36′~104°51′范围内海拔(halt)400 ~1 400 m 豆地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halt每升高100 m ,平均气温递减0.72 ℃;年降雨量递增63.0 mm(400~600 m) ~106.8 mm(800 ~1 400 m);相对湿度递增1% ;日照时数呈抛物线上升变化. halt400 m 日均温稳定通过12.0 ℃的初期为3 月中旬,halt每升高100 m ,该时间延迟5~7 d. 不同halt>12℃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621.2 ℃(400 m);3 245 .0 ℃(600 m);3 149.9 ℃(800 m) ;2 804 .8 ℃(1 000 m) ;2082.1 ℃(1200 m);1 950.1 ℃(1 400 m) . 在相对较高的海拔,存在明显的逆温和南北坡效应,相应存在大豆局部高产区. 不同海拔豆地生态及大豆生长发育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四川不同海拔区大豆品种合理布局和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MEDUCA(教育性建筑模式)项目包括7个国家的8个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挪威的格龙(65°);瑞典的哥德堡(58°N);瑞典的Falkenberg(57°N);丹麦的巴勒鲁普(56°N);德国的新明斯特(54°N);西班牙的阿尔梅里亚(36°50'N);意大利的Bagheria(38°N);和希腊的Legraina(38°N).  相似文献   

6.
对φ(N)32°14′~32°56′,λ(E)104°36′~104°51′范围内400~1400m稻田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发现海拔(halt)不同,稻田生态环境相差很大:halt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θar)递减0.72℃,年降雨量递增63.0mm(400~600m)~106.8mm(800~1400m),相对湿度递增1%,日照时数呈抛物线上升变化.halt400m日均温稳定通过12.0℃的初期为3月中旬,halt每升高100m,该时间延迟5~7d.不同halt>12℃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621.2℃(400m)、3245.0℃(600m)、3149.9℃(800m)、2804.8℃(1000m)、2082.1℃(1200m)、1950.1℃(1400m).在相对较高的halt,存在明显的逆温和南北坡效应,相应存在杂交水稻局部高产区.本研究结果为四川不同海拔区杂交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在中国山西的生活史及其主要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西省自然条件下,美洲斑潜蝇一年通常发生9代,个别年份发生8代或10代.深秋至翌年春季,该虫可在当地的日光温室内连续为害,发生约3~4代(11月至下年3月间).通过试验证明,美洲斑潜蝇在35°N以北的地区不能自然越冬,蔬菜储藏室是其越冬的主要场所.本文还对此蝇的主要习性进行了报道.图3表7参14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的清洁生产环境影响管理局(BAPEDAL)ArthalokaBuilding,1thFloor,JI,JendralSudirmanN°2,Jakarta10220,Indonesia印度尼西亚政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工业来说,向长期可...  相似文献   

10.
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技术,以剌槐(Robinia pseudoacaci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最高,分别为16.34×106、16.09×106、10.43×104和14.64×104 cfu·g-1干土,春季次之:11.61×106、11.45×106、5.00×104和10.65×104 cfu·g-1干土,秋季最低:5.87×106、5.78×106、4.67×104和4.08×104 cfu·g-1干土,春、夏和秋3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在培养168 h时,土壤微生物C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以夏季最高(1.20),春季次之(0.88),秋季最低(0.83);3)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夏季明显高于春、秋2季(P<0.05),夏季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28)、Shannon-Wiener指数(H)(3.22)、Simpson指数(D)(0.96)和McIntosh指数(U)(8.20)显著高于春、秋2季(P<0.05),而春、秋2季的R(23,24)、H(3.06,3.08)、D(0.95,0.95)和U(5.90,5.91)无显著差异(P>0.05);4)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羧酸C源类是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偏好且利用率较高的C源类型;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C源利用可分为2类,一类在夏季,另一类在春、秋2季,其得分系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59~6.00,2.43~5.09)和(-7.65~-1.90,-6.38~-3.43)。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生境质量退化和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本底值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89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运用8个多样性指数对山西关帝山神尾沟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群落总的表现为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丰富度从1700m下降到2400m后开始升高;(2)群落不同层次表现为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草本多样性和均匀度表现为上升趋势,丰富度下降到1900m后开始上升;(3)乔灌草三者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以及变化幅度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三者均匀度相差不大;(4)群落不同坡向表现为阳坡多样性和丰富度都大于阴坡,均匀度相差不大.图6参7  相似文献   

12.
喀纳斯泰加林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受火干扰和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为了解喀纳斯泰加林林下柳兰分布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促进种群扩繁,共设置了35个样地进行调查和分析。建立柳兰重要值与生态因子矩阵,利用CCA分析法对不同火烧林分中柳兰的生长分布状况与林火烈度、火后时间、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土壤pH值、速效钾、土壤有机质、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等20个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轴主要反映林火烈度、海拔、坡向,灌木层盖度、pH值、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林火烈度、火后时间、草本层盖度、坡向、坡位、土壤容重、电导率、有机质、有效磷和全氮的变化。对柳兰分布有显著影响的生态因子是林火烈度、有机质、海拔、坡向、灌木层盖度、土壤容重、全钾和速效钾,前两轴的累计贡献率为72.48%。柳兰适合在土壤呈弱酸性、海拔低、阳坡、土壤容重小、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柳兰是阳性植物,是火烧后的先锋植物。对影响柳兰分布的生态因子进行定量分离,结果发现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对柳兰样地物种分布的解释能力为88.2%,显示出较好的排序效果。喀纳斯泰加林受人为...  相似文献   

13.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急需开展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研究。为了解排土场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及植物对生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阜新露天矿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为对象,调查不同坡向和坡位的植物组成、数量、高度和盖度,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同时分析边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采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研究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共出现27种植物,物种数量小于平台。植物群落在阴坡和阳坡呈现出不同的演替格局,阴坡演替顺序为狗尾草(Setaira viridis)+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狗尾草+铁杆蒿+白蒿(Artemisia anethoides)→铁杆蒿+狗尾草;恢复10 a后,铁杆蒿在中上坡位占据优势地位,植物种类和数量下降,植物群落呈逆向演替。阳坡演替顺序为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狗尾草→狗尾草+蒺藜+白蒿→狗尾草+页蒿(Carum carvi)+白蒿,植被演替进程缓慢。DCCA排序表明,第一轴主要反映植物群落随坡位、土壤水分、氮元素有效性和周转的变化规律,其与土壤pH值和脲酶紧密相关;第二轴主要反映植物群落随着恢复年限和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梯度变化,其与土壤容重、速效磷、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紧密相关。排土场边坡必须采取人工恢复措施,土壤酶活性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临沧地区公路两侧紫茎泽兰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省临沧地区是我国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传入最早和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文章在该地区选取典型路段并设置了10个样地,以等级、路宽、路面状况、路龄、人类活动干扰不同的7条公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紫茎泽兰生物量、株高和株数与距公路距离、公路宽度、景观类型、坡向及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公路对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高有显著影响的最远距离为24m,而对株数的影响达34m;6m宽的公路对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数影响最显著,且路龄越长、交通干扰越大的公路两侧的紫茎泽兰入侵危害越严重;紫茎泽兰在公路附近的撂荒地和次生林两个景观类型中入侵危害严重,景观类型对生物量与坡向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位于南坡公路附近的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数最高,研究发现公路附近紫茎泽兰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1700m达最大,随后则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王琰  俞艳霞  张先平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13,(10):1658-1664
基于2000年和2005年两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方法,对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划分;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法,对森林样地碳密度进行估算,对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地统计学原理对森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吕梁山南段森林植被可分为9个群系,即臭椿群系、柳树群系、辽东栎-油松混交群系、辽东栎群系、辽东栎-枫树混交群系、辽东栎-白桦-山杨混交群系、白皮松-辽东栎混交群系、白皮松-侧柏混交群系和槐树群系。2000年各群系的碳密度值介于23.53 Mg·hm^-2和75.65 Mg·hm^-2之间,平均值为54.90 Mg·hm^-2;2005年的碳密度值介于24.16 Mg·hm^-2和78.91 Mg·hm^-2之间,平均值为57.20 Mg·hm^-2,5年间9个森林群系的碳密度增加了2.30 Mg·hm^-2。(2)森林碳密度呈现出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增加的趋势;球状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空间结构特征;碳密度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子影响,空间依赖性较强,在小尺度上没有明显规律,而在中尺度上有群团状分布的特点。(3)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碳密度先增后降,1600~1800 m最大;坡上部森林碳密度最高,其次为坡下部,山脊部最低;阴坡半阴坡森林碳密度一般高于阳坡和半阳坡,无坡向处最低;斜坡和平坡碳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坡地,急坡地最小。  相似文献   

16.
于2008年植被生长季,在芦芽山荷叶坪亚高山草甸及森林-草甸过渡带内布设观测样带,应用FDR土壤剖面水分测量仪测量10~4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根据所处位置及地上植被状况可将样带分为林地样带和草甸样带,林地样带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草甸样带则恰好相反。(2)10和40 cm深度为土壤含水量稳定层,20和30 cm深度为活跃层,且林地样带1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小于草甸样带,20、30和4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则大于草甸样带。(3)降雨发生后,阴坡上部树岛样带土壤含水量增幅最大,阳坡上、中、下部草甸样带土壤含水量增幅也较大;不同土层深度比较而言,1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增幅最大,20、30和4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增幅较为接近,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存在1~2d的时滞。(4)10、20和3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值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0、4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值与初始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20、3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值与地形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内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受植被和降雨影响显著,初始土壤含水量、坡度以及地形湿度指数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砒砂岩区不同留茬高度及坡向下沙棘根系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内蒙古砒砂岩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根系的生长能力,对东(E)、南(S)、西(W)、北(N)不同坡向沙棘植株进行了距地表0、10、15、20 cm(即a、b、c、d)留茬高度处理,而根系分形特征是植物根系构型应对环境异质性的表型可塑性,为反映沙棘根系对不同坡向不同留茬生长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8.
应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祁连山圆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测定了乔木种群及其各立木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偏低,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是由于较低的灌木层多样性与较高的草本层多样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放牧影响、阳坡的干燥环境有关,可能是林草交错区固有的特点.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集群分布,但在其发育过程中显示了动态变化的特征,即在幼苗和小树阶段为集群分布,到了大树阶段转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表6参3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做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地貌部位相似的群落聚类在一起,说明地形因子是影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因素.(2)海拔和坡位,坡向和坡度,地形指数和海拔、坡位、坡形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显著性检验概率小于0.05.(3)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的地形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坡形、坡度、地形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在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上依次递减.(4)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检验,得出坡位、坡向、坡形、海拔这四个地形因子与群落α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信度大,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高.各地形因子数据归一处理后的回归方程为:香农-维纳指数=2.417-0.581×坡形-1.333×坡位+1.449×海拔+0.631×坡向.地形地貌特征在黄土丘陵区表现明显,研究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但由于调查样地尺度较小,在应用推广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江淮山地丘陵区,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和w对麻栎(Quercusacutisima)人工林系统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SH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阳坡(sus)(P〈0.05),Wt镕i《1低的立地(su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w、高的(suss)(P〈0.05)。3种立地条件下麻栎各器官碳密度分配均为:干碳密度〉根碳密度〉枝碳密度〉叶碳密度。SUS和SH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树干生长,SUS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根系和枝的生长。凋落物碳密度在SUS和SH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SUSS则显著低于SUS和SHS(JPl〈0.05)。整个剖面(0~5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HS显著高于SUS和SUSS(P〈O.05),SUS和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麻栎人工林系统总碳密度大小为SHS(146.9t·hm^2。)〉SUS(116.9t·hm^-2)〉SUSS(102.6t·hm^-2),SHS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P〈0.05),SUS与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立地条件下均为土壤碳密度〉树木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仅为2.1%~3.6%。SUS和SHS土壤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低于SUSS,而树木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比例则相反。由此可见,在江淮山丘区,w较低的阴坡(SHS)最有利于麻栎人工林碳储量的累积,相对于w、较高的立地(suss),较低的Wf±镕6砾1(sus)更有利于树木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