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生物多样性的迅速锐减,已使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大大缩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受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世界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加以鉴定、分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种类150多万种,植物种类约24万种,微生物约有3.75万种。此外,至今还有20万种植物、100多万种昆虫尚未被描述和分类,绝大多数不知名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距今三十五亿年的时候,地球上开始出现一群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经过这漫长岁月的进化和演变,形成了今天这个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世界。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地球上,分布着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三十多万种植物和十几万种微生物。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我国已知的高等植物有三万二千余  相似文献   

3.
岳嵬 《沿海环境》2002,(3):24-25
经 过专家鉴定,海南省已知的39种两栖动 物中,共有9个特有种,在世界范围内,仅海南独有;海南省已知的114种爬行动物中,共有6个特有种。 “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岛屿上,‘两爬’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种类竟如此之多;没想到,这里有多种‘两爬’动物,属世界独有;没想到,这里有不少‘两爬’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堪称珍奇。” 我国动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黄正一先生被海南丰富的“两爬”动物资源及其生境深深吸引,不禁发出这样的惊叹。 黄正一教授年近70,从事动物学研究与教学近50年,进行野外调查的足迹遍及…  相似文献   

4.
朱蒂 《环境》2010,(4):64-66
<正>它们是地球上的活化石,有的寿命能达到100岁,有的还可能一辈子都"打光棍儿"……蜥蜴属于爬行类蜥蜴亚目动物,因大多数种类都有四只脚,又被称为"四脚蛇"。在爬行类动物中,蜥蜴的种类最多,目前世界上已知有超过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5.
对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保护区共有动植物928种,其中植物238种,动物690种,植物以沼生植物为主,动物中昆虫、鸟类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高低存在空间差异性,动植物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核心区的天然湿地中,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村庄及公路分布较少。影响保护区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水分及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以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闻名于世。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陆栖脊椎动物就有二千多种,约占全世界该种类的百分之十,其中千姿百态的鸟类就有1166种以上,占全球百分之十三点五;兽类427种以上,占世界种类的百分之十一点二;两栖、爬行类分别占百分之七和五点六。由于我国从第四纪以来,未遭受到象欧亚大陆北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渤海山东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数据,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04种,其中,主要种类组成为多毛类46种,甲壳类30种,软体动物15种,棘皮动物5种。调查海域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以个体偏小的种类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s)、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lata)和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为主。2017年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91个/m2,平均生物量为7.61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52;2018年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26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9.98 g/m2,H′平均值为2.67。渤海山东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可分为两个区域:一部分位于滨州近岸、黄河口以北东营近岸、龙口港南部海域,此处底栖生物受人类活动影响,种类较少,生物分布具有局部随机性;另一部分为相对远岸的区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形成以不倒翁虫?彩虹明樱蛤?寡鳃齿吻沙蚕为主的生物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分析显示,调查海域多数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未受干扰,少数受到严重扰动的站位位于近岸区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海洋入侵种在大海洋生态系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中国海洋入侵种的空间分布存在如下规律:(1)东海大海洋生态系海洋入侵种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南海和黄海;(2)植物性海洋入侵种种类最多,其次是动物和微生物;(3)多数海洋入侵种存在跨大海洋生态系分布的特点,较少海洋入侵种存在单一的大海洋生态系中。本文认为,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大海洋生态系为重要坐标和参照,对中国海洋入侵种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海洋入侵种防治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仙人掌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Cactaceae)。它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很广,在国外被广泛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效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满足不同人群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的仙人掌类植物资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对该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了初步的研究,供有关方面参考。 1、种类: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该科约有150属,2000种左右;在我国种类较少,多为引种栽培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种类不断增加,已有500种左右。 2、分布: 该类植物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墨西哥…  相似文献   

10.
大伙房水库的指示生物水蚯蚓和摇蚊幼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伙房水库底栖动物历年监测,水蚯蚓Microdrili、摇蚊幼虫Chironomdae是优势种群。根据其分布特点和种类变化情况,确定了7种水蚯蚓、15种摇蚊幼虫为判定该水体是否安全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1.
《环境导报》2003,(4):33-33
中华鲟(Chinese sturgeon )别名鳇鱼、腊子、鲟龙,主要分布在东海、黄海的大陆架海域及长江、珠江、闽江等地,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珍稀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濒危物种,有“水中大熊猫”的美誉。中华鲟是世界上个体最大、分布区域纬度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5、9月对洞庭湖6个典型断面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3门40属(种),底栖动物的密度范围在16~320 ind/m2;各典型断面间底栖动物组成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底栖动物Shannon-Wienner指数及Margalef指数范围分别为0.95~2.22和0.75~1.99.对获得的底栖动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相关分析(CCA).结果显示,典型断面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pH值和DO是影响洞庭湖典型断面底栖动物种类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1999—2005年对松花江下游江南屯断面及支流梧桐河断面进行了11次底栖动物生态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底栖动物39种,其中水生昆虫21种,软体动物12种,环节动物4种,甲壳动物2种.江南屯与梧桐河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呈现显著差异,在发现的39种底栖动物中,仅有14种于两断面都有分布.分布于江南屯断面的主要底栖动物及其出现率为:纹石蚕100%,箭蜓80%,黑龙江短沟蜷80%,钩虾80%,二尾蜉60%,细蜉60%,灯蛾蜉60%,东北田螺60%.分布于梧桐河断面的主要底栖动物及其出现率为:黑龙江短沟蜷100%,东北田螺100%,扁蛭100%,珍珠蚌60%.从栖息密度来看,梧桐河断面中软体动物密度最大, 优势种为东北田螺,江南屯断面则以水生昆虫占优势.此外,两断面的底栖动物数量在不同年份也存在显著变化.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梧桐河断面多年处于中污染状态,江南屯断面的污染状况在总体上较梧桐河断面轻,这主要是由于梧桐河断面高负荷的耗氧有机物引起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匮乏,从而导致底栖动物的生存条件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鉴定,羌族民间常用药有225种,来源于103科236属,包括植物药204种,隶属于93科222属;动物药17种,隶属于10科14属;矿物药4种。发现四川省分布新记录种5种,并择其重要种类介绍了羌药的分布规律、新资源及其开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2009年5月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结果,分别采用聚类分析(CA)、偏典范对应分析(pCCA)和指示种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在太子河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影响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分析了不同生态区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差异. 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将其划为3个空间分布区,即上游山地生态区、中游丘陵生态区和下游平原生态区;土地利用、水污染、河道物理特征和基本水质指标是影响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总体解释率约为36.6%. 表明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受到多种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从生物多样性论白鳍豚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白鳍豚是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的一种淡水豚,体淡蓝灰色,腹面白色,啄长、齿约130枚,以鱼类为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活化石”之称。其化石种类生存于距今2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于大熊猫的出现年代。如今,由于渔业误杀,船只螺旋浆击毙等人类活动威胁,在从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自然保护区574个,居世界第三位,基本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使相当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得以完善保存。目前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470科3万多种,占世界种类数的1/10,其中属我国特有的约1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珍稀特有植物及其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全省蕨类和种子植物约有4500种(包括种下等级).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及有关规则精神,提出湖北省珍稀特有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在省内的主要分布产地,供有关科学研究和大自然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沿海典型自然保护区外来物种入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命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人侵物种已达283种,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世界最为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种里有近一半种类在我国有分布。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1987-2015年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变化、优势种及分布、水质生物学评价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对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评价水质的适应性,得出了辽河流域监测经验对中国水生生物监测的启示。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处于清洁~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检出132种,多年平均密度为104~11200个/m~2,优势种以寡毛类为主,BI指数较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更适于辽河流域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