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生态工业理论及其模式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生态工业是一种全球新兴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生态工业的缘起、生态工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并就其实现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工业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工业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举措。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工业的基本定义出发,对生态工业建设层次进行详尽分析;并结合代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地区--吴县市、邗江县和邳州市的具体案例,通过对其产业构成、主导产业、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对比分析,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实施末端治理逐步推广清洁生产这种较低层次的生态工业建设模式;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生态工业的建设则要采用生态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工这种较高层次的建设模式。为确保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实施,最后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四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建设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业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一项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举措。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工业的基本定义出发 ,对生态工业建设层次进行详尽分析 ;并结合代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地区——吴县市、邗江县和邳州市的具体案例 ,通过对其产业构成、主导产业、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对比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 ,实施末端治理并逐步推广清洁生产这种较低层次的生态工业建设模式 ;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生态工业的建设则要采用生态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区这种较高层次的建设模式。为确保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最后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四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建设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制糖工业生态化重构--以贵糖集团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我国制糖工业存在的结构性污染、区域性污染等问题 ,按照生态工业理念 ,对广西贵港市制糖工业进行了生态化重构。介绍了贵港国家生态工业 (制糖 )示范园区的建设框架 ,并进行了物流、能流、水流和技术群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测度的关键种企业作用前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键种企业是企业群落内开展废料、副产品交换等工业共生活动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本文借助"生物生态位"理论对典型企业群落的企业生态位进行了测度,并据此对群落内的关键种企业进行了识别.另外,采用"物种生态关联度"计算方法对典型企业群落的生态、产业关联度进行了测算.在获得上述两个指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企业群落中产业类型数量、产业链数量、工业食物链数量等统计数据,分别对生态关联度--企业生态位、产业关联度--生态关联度、企业类数--生态关联度等两两因素闻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群落的生态关联度决定了工业共生体的规模及稳定性,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各类诱因下,生态关联效应的形成却表现出较强的偶然性.本研究结论对于认识生态工业发展的本质面貌、制定合理的生态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疆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园区的设计为例.运用产业生态学理论,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构成、工业共生关系以及生态工业链网结构.为全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及其运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 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重化工业生态足迹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区域、产业、企业以及学校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而对于造成生态环境压力最大的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却不多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化工业生态足迹形成机理,将重化工业生态足迹的形成划分为资源消耗与环境排放两个阶段,然后将重化工业生态占用划分为化石能源、水资源、工业用地、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六个方面,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分别详细介绍了每个项目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计算生态足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重复计算问题及处理方法,二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碳固定化比率问题,三是水泥工业制造过程中碳排放问题。本文尝试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为从产业层面估算重化工业生态足迹提供了一套可以参考的标准和一套计算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其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背量条件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解析了其发展生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生态工业园区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园区中的水资源用户也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供给量的限制和国家的排污政策逐渐趋紧,生态工业园区中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分配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矛盾日渐凸现.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一个水资源管理的梯级利用模式,探讨生态工业园区内水质要求不同的企业间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之既符合企业的需要,又符合整个园区的供给限制,同时对环境的损害最小.之后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各利益主体参与水资源梯级利用的动因和积极性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得出生态工业园区中水资源梯级利用体系能否达成“物尽其用、废物最小化”的目标,取决于不同利益者的博弈结果.水资源价格和排污收费价格的提高,可以减少新鲜水资源的购买量和最终的排污量,有利于促进园区内企业间的水资源梯级利用;而梯级利用的过程,也是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一场博弈,博弈结果将决定再生水资源的售出价格.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布局学和工业生态学三大理论体系,本对此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ymbiosis of eco-industrial park are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Based on the formed industrial symbiosis supporting system char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icrocosmic supporting system and macroscopic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microcosmic supporting system, it elaborates five aspects including key enterprises, service intermediaries in the park, symbiotic enterprises, competitors and the public in detail. Then it describes the macroscopic supporting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of governmental particip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al promotion and cultural support.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in China, it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uild the supporting system for the eco-industrial park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aster and better construction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已逾10年。本文综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和实践启示,构建了中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模式图,以期对1 5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借鉴。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标准可依,依标准建设,据标准考核,示范试点带动,建立长效机制"的发展路线图,由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进,从微观、产业集群、园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建设实践。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理念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力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产业集群层面,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构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和环境管理。园区层面,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冷多联供,实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及再生水回用。宏观层面,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在更大区域内的延伸共享,加强社会分工,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At the aim of solving the increasing conflicts among the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aggravation, the eco-industrial park becomes a significant research issu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ircular economy. Therefore,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providing references and policy formulation in suppor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for eco-industrial park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 hybrid framework was proposed to assess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eco-industrial parks in term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ility. Firstl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grey-Delphi method, which included economic benefit criteria, social benefit criteria,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 criteria with nine quantitative sub-criteria and four qualitative sub-criteria. Then, a new comparison-based method, namely the best-worst method,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all sub-criteria and the performance values of all selected eco-industrial parks with respect to the qualitative sub-criteria. Finally, five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eco-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 were ranked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d the optimal eco-industrial park wa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for eco-industrial park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eco-industrial park were obvious. At the en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ffectiv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 were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业,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改造原有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促使其向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型产业.推行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与生态园建设并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 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 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格的空间开发管制和和谐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鲁北生态工业园区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鲁北生态工业园区为案例,从产业链有机构成、工业生态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未来鲁北生态工业园区延伸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工业园初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总结了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并从时间维、空间维、机制维、职能维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将有助于稳步推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而园区所处区域的特点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考虑相关性、可操作等原则,初步提出了一套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计算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6大类准则,共计25个具体指标.划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前者包括:信息基建共事类指标、管理与发展类指标、减量消耗类指标、园区环保类指标。后者包括:循环利用类指标和产业共生类指标。该指标体系蕴涵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已成为推进北京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借鉴,也可作为国家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