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孙多臣,李慧华,刘文祥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手段。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挖掘本企业的潜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会遇到安全问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1安全...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正确认识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把安全生产看成是潜在的效益,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抓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 1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这是认识安全生产是潜在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问的关系是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的,而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决定因素.我们要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劳动者,保护他们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这是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万明栋 《安全》2009,30(9):36-37
班组是企业劳动分工的最小劳动集体,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可称谓“细胞建设工程”,其安全建设不但直接关系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的成效。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也是企业把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者。班组安全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益,也是企业形象、 职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现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者担负起了这一重要角色,从事着此项 工作的上通下联,是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代理人。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艰巨性是许多 人无法理解的。一方面,他们担负着许多重任,比如本单位日常工作的安全巡检,查出“违 章”及时纠正,查出“隐患”后组织人员整改等等,执行安全制度是“铁面包公”;另一方面,他们 又挑起了安全管理的策划、教育、防范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八个是”和“三个关系”:八个是:1.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安全除了需要国防抗御“外患”外,在“冷战时期”,更需要重视“内忧”——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2.安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是人民最基本的利益;先进生产力需要较高的生产安全水平来体现。3.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人民需要“安居乐业”,人民需要“平安吉祥”,员工要求“劳动保护”,企业需要“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需要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工作要以新理念为先导,有新的理念才能有新的行动。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停留在点上、面上,要在立体空间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结合应当是立体结合,安全生产的行为应当是立体行为。安全生产工作效应该是立体效应。一、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观念,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文中简析了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阐述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探讨了发展高科技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关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系统安全投入与事故率可能性边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根据安全科学的哲学原理和安全科学基本理论,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安全投入与事故率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投人与事故率可能性边界模型,即“P-S”模型。详细分析和描述了“P—S”模型中各参数的安全意义,推导出“P—S”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并定量分析了表达式中参数的取值情况,得出系统存在合理安全投入区间、最佳安全投入和最佳安全经济效益事故率。通过分析发现模型可以客观反应系统的安全投入与事故率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安全投入与事故率“P—S”模型的研究对科学、有效的进行安全投入,提高系统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事故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人们对安全文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莫非四类即“关系说”“本体说”、“狭义说”和“广义说”。关系说认为安全文化不过是“安全”与“文化”两个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根本没有有价值的内涵值得探索因为许多文化教育作法对安全生产有奇效例如为了促进安全生产所开展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小黄帽(小交警) 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月(周)活动等等。这种关系的存在就成了有些人倡导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同样,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大大的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利用安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将取得的成果转换为可操作的生产技术、防护设备、安全装置、劳动保护产品,在转换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又保护和发展了生产力,取得双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牛克柱  王平  杨修志 《安全》2007,28(7):37-39
1 贯第一   安全生产的一贯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维护劳动者利益、保护社会生产力、保障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正确阐明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预防和事故处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一直在通过持续的安全活动来研究安全和生产力之间的重要关系。过去,我们挑选和检验了两种挑战案例,包括制造业的泰奇(Tachi)制造公司的“2SA计划”和建筑业亿奇(lchitec)技术有限公司的“演习展示”。2S是日文“整理和整顿”的缩写,意思是整洁和有序。演习展示就是利用一个模拟受害者来进行感觉训练,要求参加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14.
绝妙的比喻     
《劳动保护》杂志2003年第2期编辑部文章《新春祈愿》中引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对于一个人来讲,安全健康是‘1’,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职位都是‘1’后面的‘0’。一旦没有了‘1’,后面的‘0’都没有了意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安全健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早就知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这个比喻通俗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其实,这个“1”不仅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大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企业没有了“1”,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可能没了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猛 《劳动保护》2022,(6):55-55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必须同向发力、互促并进。近些年,安全生产领域持续加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特别是一些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随着企业安全管理上层次,接踵而来的就是安全隐患的“动态清零”,生产安全事故的减少,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职权的削弱和安全管理人员“边缘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跃升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安全管理人员的“人微言轻”又让人堪忧。  相似文献   

16.
提出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简析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阐述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探讨发展高科技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关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出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简析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阐述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探讨发展高科技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关系;指出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截止8月10日,三明电业局己连续安全生产4365天,继续保持着全省同类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最高记录的桂冠。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4000多个日日夜夜,三明电业人居安思危,不断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丰富各层面安全文化理念、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等形式来念好企业“安全经”,  相似文献   

19.
安全与经济效益是承载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只车轮。安全生产关乎生命健康,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中,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安全不能脱离经济效益而存在,经济效益不能没有安全作保障。在企业中安全有四大经济功能:保障功能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造成人的伤害和物的破坏,轻者人伤物损,重者人死物废,不仅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还直接威胁到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的特大爆炸,导致9人死亡,储罐区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此次事故使该厂失去了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所以人们常说:经济-安全=零。2003年7月28日,河北辛集市郭西烟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最强音,“和谐”基于“安全”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笔者根据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和谐”基于“安全”,也要认识到安全源于“人、物、环境”之间的和谐,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