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体检测管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工具 ,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目前 ,国内对检测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安全卫生检测1 .气体检测管可测定工矿企业作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在进行日常安全检测时 ,由于被测气体成分及气体浓度范围相对固定 ,便于使用气体检测管进行测定。同时 ,由于日常监测采样点较多 ,又多处在工人呼吸带附近 ,如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既增大检测人员的工作量 ,又因长时间采样影响正常操作。而采用检测管法测定 ,一个采样点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通常气体检测管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气体检测…  相似文献   

2.
陈安之 《劳动保护》1992,(12):34-35
有毒作业分级中,常用检测管进行毒物浓度测定。它又称气体测定管、气体检知管、检气管,是一种内径一致、紧密填充显色指示粉的细玻璃管,一般管长120~180毫米,内径2~6毫米。管内的指示粉用涂渍显色化学试剂的载体制成,指示粉的进气端或两端填充保护剂,两端用衬塞固定、熔封。现场使用时,先将检测管两端熔封处截断,迅速与采样器连接,抽取(或推入)一定体积的被测气体,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读取变色柱长度所指示的浓度。根据被测物的不同,有时还需串连氧化管(如二氧化氮管)和过滤管(如二氧化硫管)。使用检测管测定,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测定迅速(一…  相似文献   

3.
气体检测管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寿堂  杨冬萍 《安全》1995,16(4):1-4
1 引言 用气体检测管测量有害气体浓度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作业环境、环境保护、科研及生产各领域内的气体浓度快速测量。 当前开展的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中,检测管法是测量毒物浓度的主要方法。为使该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就此方法  相似文献   

4.
快速方便的分级检测仪器劳动部关于《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监察规定》中要求,各企业、事业单位,应按《有毒作业分级》的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生产性有毒作业分级检测。为保证检测水平,规定检测用的气体检测管必须由权威部门认定后方可使用。有毒作业分级工作检测面大,任...  相似文献   

5.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检测管是在实验室校正的,温度为20℃,压力为标准状态。但是检测管的实际使用条件千差万别。夏季温度非常高,冬季温度很低;相对湿度可能超过95%,也可能出现低湿度;海拔2000米处的气压要比海平面的压力低20%;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对人类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生物质基材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产量高、可再生和官能团丰富等优势。对生物质材料进行物理、化学修饰可获得一系列集检测和吸附于一体的双功能型生物质材料,且在废水重金属的检测和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阐述近年来多个学者以纤维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等生物质材料为基材合成双功能型荧光材料以及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吸附应用的研究,分析相关的检测和吸附机理,进而对集检测和吸附一体化的双功能型生物质基荧光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霞  张丹  沈飞  青会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3):1064-1069
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加工废弃物固定制成吸附小球,研究初始p H值、反应时间对Cu~(2+)吸附的影响及吸附特性,并应用到实际废水的处理中。结果表明:固定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平菇废弃物吸附小球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81.3%、60.8%、42.8%和50.0%;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比颗粒内扩散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固定食用菌加工废弃物吸附小球对Cu~(2+)的吸附过程;固定金针菇、毛木耳和平菇废弃物吸附小球的等温吸附过程与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度高,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层吸附,固定杏鲍菇废弃物小球的等温吸附过程则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小球吸附Cu~(2+)后,细胞壁增厚,细胞壁上形成了明显的Cu~(2+)无机沉淀或晶体,表现为物理性吸附。研究表明,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小球对自然废水中Cu~(2+)的去除率为73.11%,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外新产品     
PXDL 20型侵携式炸药探测实验箱 美国CCS公司 推出的PXDL 20型 便携式炸药探测实验 箱是一种具有操作简 便、检测灵敏度高、检 测速度快、检测结果 精确可靠等优点的新 型炸药检测装置。它 的设计原理是检测鉴 定吸附在真空过滤器  相似文献   

9.
由燕山大学、燕大奇才公司开发的“释放负离子抗菌抑菌多功能纤维织物”近日在京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专家鉴定。据介绍,这一织物制成衣服穿在身上可以持续释放负离子,被称为“穿在身上的负离子发生器”。该织物之所以具有这一功能是因为使用了一种负离子功能添加剂。该添加剂以天然特殊功能的矿物材料——嫩江蛋白石页岩和新疆蛋白石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分离出天然的介孔材料,复合制成负离子发生剂和无机抗菌材料,具备释放负离子、抗菌抑菌和吸附三重功能,其制作工艺合理、技术先进,具有创新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以广泛应用于涂…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氯乙烷防护时间是用于表征活性炭对难吸附有机物的物理吸附性能。本文对活性炭吸附法测定氯乙烷浓度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测浓管使用的最佳时间是20-40min。针对活性炭吸附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使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氯乙烷浓度,研究表明,红外光谱仪检测氯乙烷浓度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导了采用快速检测管进行铅锌冶炼系统烟气中汞的测定试验,为管道测汞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时,可供有关方面进行现场管理时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Fe_2O_4,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镁铝水滑石(Mg Al-LDH)覆盖在CoFe_2O_4上,制成磁性CoFe_2O_4/Mg Al-LDH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中阴离子染料刚果红。考察了溶液p H值、吸附时间、共存阴离子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了CoFe_2O_4/Mg Al-LDH对刚果红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溶液p H值、共存离子对CoFe_2O_4/Mg Al-LDH去除刚果红效果的影响较小。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在吸附时间18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CoFe_2O_4/Mg Al-LDH对刚果红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610.8 mg/g。  相似文献   

13.
应用显色剂与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蓝绿色化合物的原理,研制出一种简单、快速测定氨气含量的试剂盒.对不同实验条件进行比较,筛选出了最佳实验条件.采样体积0.1 L,检测管外径3.2~3.3 mm,内径1.8 mm,吸附载体为80~100目活化SiO2/SnO2复合材料与吸附剂、催化剂、显色剂的混合物,采气速度为0.01 L/min,采样时间10 min,显色时间5 min.实验结果表明,检测试剂盒显色强度与氨气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1 mg/m3,重现性较好.与国标对照实验中,6次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23%,小于15%; 一次测定最大相对误差7.4%,小于25%; 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8%; 样品中加入2 μg的氨,其回收率为95%~110%,符合GB 7530-87要求.一定量的有机胺、甲醛、H2S会产生干扰.试剂盒使用寿命在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 10台吸附塔缺陷动态检测,提高检验的效率,采用声发射并行检测技术对两台吸附塔进行声发射同时检测.在吸附塔升压和保压过程中,对声发射信号进行监测.在排除各种噪声源的干扰后得出:10台吸附塔在一次加压检测过程均未检测到有活性的缺陷存在,说明吸附塔安全状况良好,可以安全使用,无须进行第二次加载检测.声发射并行检测技...  相似文献   

15.
气体检测管及其常见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栋 《劳动保护》2000,(2):37-39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从空气污染报告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到居室装修中常见的苯、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危害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测定有毒有害气体的方法层出不穷。一般地,气体检测技术可分为直接读取式和间接读取式。直接读取式即在现场直接测定读取结果,如气体检测管即属于此类;间接读取式即在现场采集样品,然后在实验室进行测定。如化…  相似文献   

16.
检测管最先是美国于1917年研制成功的,随后日本于7925年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当时只能作为有害气体的定性检查手段。由于该方法灵敏度和精度的不断提高,从40年代后期起便成为半定量测定的简易方法。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导了采用快速检测管进行铅锌冶炼系统烟气中汞的测定试验,为管道测汞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时,可供有关文献进行现场管理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始阶段(1.5 h)反应进行得很快,9 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2.64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2>0.99。吸附率与温度呈正相关,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固定化微球对U(Ⅵ)的吸附过程(R2>0.99),但Freundlich等温线效果更好。吸附反应中ΔG<0,ΔH>0且小于40 kJ/mol,ΔS>0,这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去除化工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废气,用粉煤灰、廉价易得的黏土类矿物及碱土金属化合物制成一种新型酸雾吸附剂.通过配方均匀设计方法设计出不同比例的吸附剂,探讨了5 h的HCl的吸附量的变化,最终通过回归及规划求解得出最佳配方比例,并研究了空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沸石和消石灰的最佳配比为0.50:0.35:0.15(质量比),在文中所述条件下,其5 h吸附的总吸附量为347.36 mg/g,HCl的吸附量为215.72 mg/g,且吸附效率保持在97%以上.该吸附剂在较高空速(5 000 h-1)的条件下吸附效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20.
英国卫生安全执行 局科学家理查德·布朗 获得著名的贝尔拜1992 年奖。获奖项目是他发 明的一种降低职业肺病 危害的新型过滤材料。 这种过滤材料将对过滤 技术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各行业有效控制粉尘危害作出重要贡献。 这种材料由聚会物纤维制成,具有稳定的电荷,可以吸附粉尘粒子。一般由织造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不带电荷,且其结构太粗,不能阻住粉尘微粒;相反,如果纤维过细,又容易被人吸入肺中造成危害。 这项贝尔拜奖金为1000英镑,授奖单位为英国材料协会、皇家化学学会和化学工业学会。英一科学家发明过滤材料获贝尔拜奖@王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