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程学文  莫馗  王珺  张宾  侯秀华 《化工环保》2016,36(6):641-645
以初步驯化后的絮状污泥作为内循环(IC)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厌氧处理甲醇制烯烃(MTO)废水(COD大于50 000 mg/L、TOC大于10 000 mg/L),以高负荷、高进水浓度方式培养颗粒污泥,考察了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废水处理效果及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IC反应器的进水COD容积负荷可达29.0 kg/(m~3·d),COD和TOC去除率可稳定在96%以上;在污泥培养阶段,废水升流速率宜采用0.4~0.6 m/h;在颗粒污泥未成熟时废水升流速率不宜提高过快,而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废水升流速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2.
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宏 《化工环保》2006,26(2):126-128
采用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研究了投加生活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厌氧水解时间、SBR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1∶1体积比投加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时间2d,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10h(进水后期曝气1h,共曝气11h),污泥负荷小于或等于0.08kg/(kg.d)时,出水COD小于85m g/L,满足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的减少新诺明废水在生化处理中产生的泡沫,研究了生物泡沫及化学泡沫控制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将进水方式由多点喷淋进水改成单点中部进水,按m(C):m(P)=100:1投加磷肥、控制MLSS为2500~3000 mg/L、连续投加NaClO溶液5d,使泡沫体积由原来的95 mL减少到39 mL,生物泡沫得到了有效控制;采用厌氧工艺,当厌氧污泥MLSS为30000 mg/L、厌氧停留时间为6d时,泡沫体积从110mL减少到43 mL,化学泡沫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化纤PTA废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红军  江海林 《化工环保》2004,24(Z1):148-150
根据化纤废水处理生化沉淀池出现的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流失现象严重的现象,经过技术攻关、水质分析、操作摸索,总结了提高其沉降性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曝气池进水质量调节,改善污泥沉降性能,进而提高化纤废水处理深度的一整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的污泥沉降时间、曝气速率、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方式等参数对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能以及COD,NH4^*—N,TN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反应器运行工艺参数,如DO质量浓度和pH,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并且其变化与反应器内各物质的转化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参照反应器运行工艺参数的特征点,对反应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可达到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模拟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考察了曝气量、沉降时间、进水方式等对对苯二甲酸(TA)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A质量浓度小于1500mg/L的废水,采用完全曝气SBR运行4h,TA和COD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5%以上,TA平均去除速率随T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TA质量浓度为1500mg/L时,曝气量、沉降时间和进水方式是影响其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SBR处理高浓度PTA废水可克服污泥膨胀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的问题,且系统的稳定性和PTA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消化器处理化纤高浓度废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消化器处理石油化纤高浓度有机废液技术上可行。当进水COD平均为3万毫克/升,有机负荷4.5公斤COD/米~3·天时,出水COD平均7000毫克/升,COD去除率为77%。以消化器代替焚烧炉处理该废液经济效益显著,仅节油一项每年可省317万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DO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O的增加COD去除率和TN去除率降低,在平均进水COD为848 mg/L的条件下,DO分别为2,4,6 mg/L的MBR的COD去除率为99.12%,97.83%,97.81%;DO增加导致微生物分泌出更多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污泥比耗氧速率降低;DO越高,相应气水比越大,导致污泥粒径变小,污泥比阻增加。  相似文献   

9.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重金属和病菌元,直接排放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成为植物的养分。当前由于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不完善,大量污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除污能力,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技术至关重要。阐述了污泥类别、国内外污泥处理技术处理现状以及污泥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处理剩余活性污泥促进厌氧消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简称污泥),考察了污泥絮体结构、污泥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变化规律及超声波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声强大于1 040W/m2时,用超声波处理污泥30m in以上,污泥絮体被打碎,污泥絮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污泥中SCOD迅速增加,加速了污泥中有机质的水解反应;声强为2 000W/m2时,用超声波处理污泥60m in,中温((37±1)℃)厌氧消化10d,COD去除率为41%;厌氧消化25d的总产气量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总产气量提高了53%;将发酵罐容积放大10倍,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25d累积的总产气量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总产气量提高了约25%。  相似文献   

11.
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协同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膜反应器(简称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启动并稳定运行630d后,进行进水浓度负荷实验分析。当进水ρ(NH3-N),ρ(NO2--N),ρ(TN)分别为340.0,448.8,788.8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84.0%,93.0%,85.0%。在反应器中连续加入有机物(葡萄糖),进水ρ(NH3-N)和ρ(NO2--N)分别为240.0,316.8mg/L,进水COD为330.0—380.0mg/L,COD去除率达92.0%。仅用23d,在同一反应器系统中成功实现了ANAMMOX与反硝化协同作用脱氮。葡萄糖的存在对系统去除NH3-N和NO2--N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王佳  李安峰  潘涛  骆坚平 《化工环保》2014,34(4):352-355
利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丙烯酸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进水COD和容积负荷的条件下,系统具有良好、稳定的处理效果;在负荷提高及稳定运行阶段,将生活污水与丙烯酸生产废水的体积比调整为5∶1,容积负荷最大提高至12.3 kg/(m3·d),两相厌氧反应器可长期稳定运行,总COD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出水COD小于323 mg/L;当进水甲醛质量浓度为800~1 733 mg/L时,总甲醛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5.6%~99.3%;在负荷提高及稳定运行阶段,水解酸化相反应器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出水pH分别为6.2~7.6和7.6~8.1,出水总碱度分别为1 220~1 820 mg/L和1 800~2 620 mg/L。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厌氧氨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龙  肖文德 《化工环保》2005,25(4):267-270
采用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利用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培养与驯化,反应器连续运行了210d。当含氮模拟废水进水NH3-N浓度和NO2^--N浓度分别为3~5mmol/L和4~6mmol/L时,其最大去除率分别达68.0%和95.1%。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以形状不规则的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李莉  胡玉  曹俊 《化工环保》2019,39(2):142-147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MBBR)—MBBR组合工艺处理高氨氮化工废水。反应器采用几何构型优化、比表面积大的新型YD-25生物载体和DNF-203硝化细菌,实现了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强化了脱氮能力。采用投加菌种和排泥的方式,经27 d的驯化培养即完成了反应器的挂膜启动。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HRT 8 d、MBBR中DO 3 mg/L、进水pH 8.0;在进水COD 2 840~7 437 mg/L、ρ(氨氮)92~179 mg/L、TN 148~258 mg/L、pH 6~8的条件下,出水指标均值为COD 352 mg/L、ρ(氨氮)21.2 mg/L、TN 36 mg/L、pH 7.4,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硝化反应器,研究了Cr(Ⅵ)对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在进水Cr(Ⅵ)投加量2.5 mg/L条件下,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在10.0 mg/L条件下受到的影响较大,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从最初的97.1%和99.0%降至70.6%和24.7%。在停止投加Cr(Ⅵ)后的恢复期内,反硝化系统可以逐渐恢复对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亚硝酸盐氮仍会有积累,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恢复至初始状态。硝酸盐氮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的过程比亚硝酸盐氮的还原过程更易受到Cr(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and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Cd, Cu, Pb, Zn) by a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influent and effluent wastewater were compared. Also,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sludge before and after anaerobic digestio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1) more pronounced variations in the contents of Cu and Zn than that of Cd and Pb, which showed that at 0.02 for Cd and 0.05 mg/l for Pb, the reduction in their contents was insignificant; (2) that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ir initial contents in the influent wastewa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influent contents, in increasing order, the reduction in heavy metal contents was: Cd相似文献   

17.
李昂  刘锋  陈天羽  冯震 《化工环保》2012,40(5):494-500
采用基于固态碳源的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工艺处理高氮低碳的金属热处理废水。通过接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研究了以固态碳源(3-羟基丁酸脂和3-羟基戊酸脂共聚物,PHBV)和沸石为组合填料的分区式耦合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经过76 d的运行,耦合反应器的总氮去除速率达1.05 kg/(m3·d),且具有良好的出水COD稳定性。废水经过反应器沸石区后,氨氮去除率达97%,亚硝态氮去除率达81%,而硝态氮去除率几乎为零;经过PHBV区后,硝态氮去除率达76%,亚硝态氮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97%。沸石区主要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PHBV区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功能分区明确,耦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低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废水进行了脱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碳氮比较低时,碳氮比和电流密度均对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碳氮比小于3.0时,出水的ρ(NO3--N)随进水碳氮比的增大而减小;当进水COD为70 mg/L,ρ( NO3--N)为35 mg/L、碳氮比为2.0、电流密度为0.025 mA/cm2、反应时间为8h时,出水的ρ(NO3--N)达到最低值11.2 mg/L,NO3--N去除率为68.0%.在适宜的碳氮比条件下,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具有显著的强化脱氮作用,其对NO3--N的去除率与单纯生物膜反应器相比可提高6.0~15.0个百分点.保持碳氮比不变,提高进水COD会导致所需电流密度的提高和脱氮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龙建  孙文全  吴伟  李金鑫  周敏 《化工环保》2014,34(2):105-109
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考察了UASB反应器内甲苯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0~7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刺激作用,使得污泥增殖速率变小,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94%以上,下降趋势较小;较高质量浓度(70~20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污泥活性下降,反应器运行状况开始恶化,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1%和83%以上;当甲苯质量浓度超过200 mg/L时,表现为污泥活性严重下降,对COD的去除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