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保障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的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在线监测装置,将LabVIEW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相结合,充分利用LabVIEW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检测液压制动系统的状态参数,分析评价设备工况;并利用新型碟簧座传感器,建立制动正压力和应变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液压站和制动器的故障参数,采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诊断液压制动故障,实现对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的安全预警。结果表明:该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在线监测装置通过8个功能模块的实时监控,利用液压系统故障树能够系统实时诊断故障,对于保证矿井提升机的安全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矿井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矿井通风安全的日常管理工具,在应急时,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需要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将矿井通风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通风巷道、节点、风门、调节风窗和密闭信息等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实现智能化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实现了基于GIS(即地理信息系统)的矿井可视化,火灾和水灾在GIS上的动态模拟,矿井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1煤矿安全状况 1.1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及装备 广西煤矿矿井的通风、排水、供电、防火、防瓦斯、应急救援、通讯、防尘、矿井支护等系统基本配备,但标准低,设备老化,管理人员差,部分系统如防尘系统与国家和行业标准仍有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矿用救生舱是应对煤矿救援的重要设备,为增强救生舱的整体安全性,根据我国现有煤矿地质特点,结合国内外煤矿火灾救援成功案例,提出一种矿用胶囊式救生舱结构。借助NX软件对救生舱进行了结构设计,集成了引导、容纳、缓冲、防火及通信等功能,同时,参照已有防爆液压绞车,利用ANSYS对救生舱的救援工况进行了安全分析。结果表明,该救生舱安全裕量大,能够利用常规液压绞车系统,安全实现受困人员的救援。  相似文献   

5.
设计开发了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具有导入数据自动三维建模、三维仿真分析矿井任何地点发生透水淹井过程的功能。采用的分析方法考虑了矿井地理环境和气压环境对水流运动的影响作用,实现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物理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该系统的应用可直观展现矿井透水流动过程、淹没区域、积水量,尤其是将无水区域与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结合显示,即可判断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情况,预测生存时间以及分析打救援钻孔带来的风险,从而为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该系统在矿井水灾应急救援演练中的应用表明,仿真分析结果对于矿井透水灾害评估、预测重灾区域、改进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安全避险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提升机制动装置的用途 提升机在矿井中担负着提升煤炭、矸石.升降人员和设备、运送材料及工具等任务.它是沟通矿井地面与井下的运输设备,是矿井的重要设备之一.而矿井提升机的制动和安全保护装置是提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提升机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因此对提升机的制动器和安全保护装置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加强机房管理,为操作人员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安全的工作环境.矿井提升机制动装置的用途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3D可视化石化装置安全管理系统构成、功能和实验途径,该系统将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运用于石化行业,通过数据处理建立石化装置测绘级精度、全尺寸、全真实体的三维数字模型,并通过添加GIS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实现石化装置5D可视化管理、分层管理、设备检维修和施工改造模拟、事故影响范围及应急救援最佳路径模拟、工作人员仿真培训等安全管理模块,为石化企业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出现设备故障困人情况不可避免,电梯虽配置了报警铃及通话装置,但由于存在种种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向外求救。笔者运用云计算技术,结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GIS移动应用系统以及电梯云服务平台,研发了电梯应急救援平台,通过按轿厢内的一键报警装置,在触发三方通话的同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该平台,并实现数据的实时分级反馈,可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矿井水地面处理能耗高,基础建设投资大等缺点,设计了新型的矿井水井下净化工艺。系统运行三年来运行稳定,该系统特别适合于煤矿高悬浮物、含铁锰矿井水的井下处理,出水完全能达到锅炉、换热器和液压设备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紧急救援装置是电梯紧急救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盘车力的大小计算、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及其电气要求分析了紧急救援装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对检验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