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方法,时空变化,排放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湿地类型排放通量,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氮循环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现状,建立了氮循环转化概念图,分析了有机碎屑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间的转化关系,描述了芦苇、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底栖动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氮的循环规律。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大气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大气甲烷排放量的日益增加,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很大影响,准确估算湿地甲烷的排放量意义重大。目前湿地甲烷排放量估算模型主要有经验模型、机理过程模型和遥感参数模型,通过对三种模型的发展过程、应用状况及优缺点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监测过程及模型估算方面的不确定性,指出了湿地甲烷排放估算的发展趋势,提出遥感参数模型将是湿地甲烷排放估算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乌梁素海物理化学指标(SD、DO、COD、NH3-N、BOD、TN、TP)数据及生物指标(浮游植物数量、浮游动物数量、底栖动物生物量、水生植物覆盖度、浮游植物叶绿素a)数据等12项指标,利用指标体系法计算乌梁素海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总体上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表明其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乌梁素海近些年来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乌梁素海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湖泊生态安全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乌梁素海湿地生态修复为目标,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流域生态环境与乌粱素海物理形态演变的基础上,明确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第二产业中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黄河过境可支配取水量不足;乌梁素海水体面积呈现溃缩状态且水质较差;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修复应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生态补水、区域农业、工业污染源削减及加强流域生态管理五个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6.
研究陈家大院泡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规律对于改善大庆市萨尔图区的生态环境,了解物种群落丰富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分析了陈家大院泡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并计算了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包括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泊湿地共有38种植物,分别隶属于18科34属,除榆树为木本植物外,有36种草本植物以及1种藓类植物.经数据处理后得出,每个样方平均含有3个物种,植株个体数目平均为115,Margalef指数平均值为0.567,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814,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0.313,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267.由此看出,陈家大院泡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植物群落组成较为单一,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大气中甲烷最大的自然来泊。科研人员采用密闭室技术,在一年的时间内对马德拉斯市被污染的热带海岸湿地的甲烷排放进行了测量。由于污染程度的差异,使得被观测湿地在甲烷排放上表现出了各自的时空变化特性。硫酸盐和盐度对甲烷产生的抑制作用也是本研究项目的内容。研究发现,土壤温度、沉积物含水量、盐度及硫酸盐是影响甲烷排放率的关键自然因素。研究表明,由于Adyar河口生态系统受到伙扰动,使得该地区平均甲排放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浸提、扫描电镜附加能谱分析、差数离心和凝胶层析等手段,研究了镉、铅在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叶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龙须眼子菜对镉、铅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对溶液中镉、铅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84%、91%.当镉、铅处理液浓度分别为6.67,83.00μmol/L时,龙须眼子菜对镉、铅的生物积累量分别为496,10800mg/kg,其中可溶态镉、铅的浓度分别为55.0,14.1mg/kg,说明龙须眼子菜叶片中的镉、铅大部分都是以结合态存在的.铅在龙须眼子菜叶细胞上的分布重量百分比及原子百分比均高于镉.15%的镉和25%的铅分布在龙须眼子菜的细胞壁中;56%的镉和25%的铅分布在液泡和胞基质中.龙须眼子菜叶片中除了有小分子蛋白与镉结合外,还有其他小分子有机物也能与镉结合,而铅则主要与小分子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map Deskpro对1996年和2004年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各景观要素的面积,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运用马尔克夫模型对乌梁素海湿地各景观要素面积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湿地正在向沼泽化和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现状 ,建立了氮循环转化概念图 ,分析了有机碎屑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间的转化关系 ,描述了芦苇、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底栖动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氮的循环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刘禹  史小红  张生  郝若男  孙标  赵胜男 《环境科学》2022,43(3):1463-1471
沉降是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在湖泊中的主要迁移过程.为探究乌梁素海中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的沉降规律,基于微塑料和悬浮微粒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设计微塑料捕获器和沉降试验方法,定量描述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在乌梁素海的沉降过程.结果表明,各类型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沉降通量随风速变快而增大,其中形状为纤维状,各种尺寸(0...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河套平原末端乌梁素海在灌溉间隙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组成和相应的功能,于2020年9月开展湖上取样工作并对pH、TN、TP、DIP、DTP、NH4+-N、Chla、EC和SAL等指标进行分析.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水15个样本中附着细菌和浮游细菌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附着细菌丰富度和群落多...  相似文献   

13.
泸沽湖水生植被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0年1a的调查,得出泸沽胡水生维管束植物42种,水生植被分布面积(除草海外)355hm^2,占湖泊总面积的7.09%;资源量1.48万t,其中,春季1.23万t,夏季2.43万t,秋季2.16万t,冬季0.11万t。  相似文献   

14.
滇池水生植被恢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浅水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生态恢复工程物种设计;(2)水生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设计;(3)水生植物群落区域布置设计。提出滇池先锋植物的种类和建种类,水生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为主,并在滇池草海,外海东西岸对水生植物恢复区进行了区域布置。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东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东湖现存水生维管束植物共计20科25属33种,其生物量约为1.137t,分布面积仅占东湖总面积的0.7%,其中挺水植物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8%。与1957年、1962~1963年和1988~1994年相比,东湖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和生物量进一步减少。认为造成东湖水生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富营养化作用加剧、过度放养草食性鱼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滇池和洱海湖滨带水生植被状况与水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池和洱海的湖滨带各设置了6个具有不同水生植被状况的采样点,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水温、pH、ORP、电导率、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叶绿素a及3种DNA病毒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现场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泊中营养盐含量高的湖滨带(滇池草海和洱海沙坪湾),由于水生植物覆盖度高,湖水保持了叶绿素a含量低的状态。对洱海湖滨带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析表明,与水温相比,营养盐浓度可能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更重要的因素。3种DNA病毒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水生植物不仅能控藻,而且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泊是天然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甲烷(CH4)排放的重要场所.观测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骆马湖表层水体CH4溶存浓度和通量特征,并分析影响CH4释放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骆马湖是CH4释放的热点区域,表层水CH4溶存浓度均值为(0.12±0.09)μmol·L-1,通量均值为(21.0±18.5)mmol·(m2·d)...  相似文献   

18.
以滇池湿地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湿地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原则以及水生植物的选择、配置和生物浮岛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乌梁素海已成为我国寒旱区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湖泊,本文通过2007-2010年黄藻暴发事件,在大量实测数据和调查数据基础上,对乌梁素海的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本文为乌梁素海源头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素对芦苇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CH4 排放进行了长期观测 .结果表明 ,CH4 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平均通量为 52 0 μg·m- 2 ·h- 1.土壤产CH4 活性主要发生在 0~ 5cm土层中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CH4 排放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在 -1 1 0mV时就有CH4 排放 ,其排放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而增加 .另外 ,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 ,CH4 排放反而减少 .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与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R2 =0 1 96,n =2 1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