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胜利电厂污染源和污染治理措施回顾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回顾评价采用现场调查,与一期环评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污染源、污染治理措施的调查分析上。  相似文献   

2.
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填海回顾性评价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要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出项目实际目标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情况的偏离度,从而比较客观地做出评判。文章建立了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和底质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综合评价。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定性评价的主观性缺点,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为衡量和分析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累积影响及后期围填海工程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影响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污染源荷载影响评价的3大要素:污染荷载等级、含水层敏感性及地下水价值,说明了评价体系、指标和方法及过程。根据主要污染源荷载分析,结合地下水环境现状,对北京市进行了分区,提出污染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解析废气中二噁英监测采样的现状及不足,针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炉)、蓄热式焚烧炉(RTO)和危险废物焚烧炉(回转窑)3种不同类型焚烧炉,考察了采样过程中烟道类型、采样时间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对二噁英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采样测得二噁英排放浓度水平相当,有垂直烟道时,优先在垂直烟道采样;间隔采样和连续采样二噁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为了便于操作,建议均采用连续采样方式;采样时间上,生活垃圾焚烧炉应保证超过1 h,蓄热式焚烧炉以2 h左右为宜;间歇投料危险废物焚烧炉应尽量满足2 h以上,条件不许可时,可通过增加采样流量缩短采样时间保证采样量,并在危险废物完全燃烧前结束采样工作。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中国环境保护多项业务中污染源代码现状,其污染源编码都是根据当时的环境管理工作需要,独立确定的一套编码规则,这些不同的标识方式,在污染源的编码格式上不具有稳定性与统一性,不利于污染源基础信息的共享,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提出了基于组织机构代码的污染源编码规则,确定了编码结构及表示形式,使新污染源编码规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标识的唯一性以及结构的规范性。基于污染源代码,可以有效整合环境信息资源,形成污染源档案,为环境监管提供全面的、详实的数据支撑。根据当前环境管理业务信息系统的实际,提出了今后实施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农村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农田及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南市面源污染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如何搞好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正确处理企业环境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环2呆机构的关系,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与监测部门的关系,企业环境保护与工作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监测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力度;理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投入和运营机制,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技术在监督监测中的应用;快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污染源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重点污染源对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本掌握南京市各类污染源排放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2005年1月南京市一次较为典型的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重污染发生时重点污染源对城区主要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北工业区与主城区毗邻,而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对主城区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值具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系统介绍了宝钢环境信息化系统建设架构、功能、特点,以及对污染减排、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后的应用实践,并对该信息化系统在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完善系统建设上提出扩展监控范围、提升功能等构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施工中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4个环境因子的产生环节和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总结了环境整治过程的环境监测方案,明确了监测布点方式和数量、指标和频次、执行的排放标准等要求,提出了建立宣传联络机制、实时了解舆情动态、借助媒体力量、开展科普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场地环境污染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述国内外场地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土壤电动修复中常见问题,包括电极设置方式、化学增强试剂的选择、土壤类型和污染程度等影响去除效率的因素及处理效果和能耗等进行阐述,探讨当前我国场地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发的重点,以促进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