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现场溢油检测技术及时对事故作出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海洋环境中溢油样品浓度和油源都未知的情况,对于溢油可疑样本,获取其浓度参量同步荧光光谱(concentration-synchronous-matrix fluorescence,CSMF),通过在浓度维度上进行插值处理获取的样品的CSMF浓度层析荧光光谱.而对于肇事溢油样品,无需进行脱水浓缩等预处理,只需取现场样本逐级稀释获取小浓度范围内的CSMF局部谱图,并将之与可疑油样大浓度范围内的CSMF浓度层析荧光光谱进行曲面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最佳匹配光谱,最佳匹配的可疑油样即满足最近油种符合度,而对应的浓度即为待测样本的初始浓度值.对原油样品集交叉检验的结果,样品的识别准确度为92%.该油种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并可以同时实现油种鉴别和单位体积内溢油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3.
荧光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鉴别海面溢油源中的应用和进展。根据普通荧光光谱、同步扫描光谱、可变角同步扫描光谱和总荧光光谱等不同荧光光谱信息特等,论述了荧光光谱的三维特性及维特性及其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同时,结合低温荧光法、磷光光谱法、导数荧光光谱法等辅助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荧光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和荧光光谱多线线性指数模式识别法鉴别溢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油品中n-C_(18)、n-C_(19)、n-C_(20)、姥鲛烷和植烷作为气相色谱的数据处理信息点,以激发波长分别在250、270、290、310和330nm处,发射波长分别在335、375、383、390和395nm处作为荧光光谱的数据处理信息点,采用多维线性指数模式识别法对油品的气相色谱和荧光光谱的“指纹”特征数值进行了综合处理。通过对数十种不同种类的原油和燃料油的分析计算,建立了一种多手段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的溢油鉴别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判别海面溢油种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鉴于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独立解决溢油鉴别的所有问题,本文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鉴别溢油种类的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出自行配制的汽油、柴油和润滑油模拟样品中的溢油后记录其近红外光谱,对5800~6200cm-1区段范围内的谱图经多元散射校正(MSC)、Norris一阶导数平滑预处理处理后求其主成分,并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引入Ward聚类分析法(离差平方和法)对样品分类。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能对体积分数在0.4~0.8mL/L间的海面溢油样品正确、快速分类,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可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单位在调查、处理船舶油污染事件中,大都采用宏观调查法处理此类事件,这不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而且往往会对船方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在船方拒不承认并坚持需分析证据时则更为被动。 相似文献
7.
模糊最大矩阵元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模糊最大矩阵元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了油种鉴别的置信水平λ_i的模糊区概念,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两种风化油和海面溢油的模糊动态聚类图。油种鉴别的置信水平λ_i主要受风化的影响,风化30天,任丘原油和30~#重柴油同其它13种油可分类的置信水平范围分别为:0.99939>λ_i>0.99725和0.99791>λ_i>0.99026。海面溢油鉴别结果表明,本法较指纹谱图辨识法的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运用紫外检测器(UVD)双波长双此值联用法和UVD与荧光检测器(FLD)联用等技术,选取、并较全面地考核了UVD-210-UVD-230等浓度法(鉴别方法-1),UVD-230-FLD-329等浓度法(鉴别方法-2)和UVD-G-254-FLD-G-329梯度洗脱法(鉴别方法-3)。结果认为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均可作为海面溢油鉴别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条件、留有选择的余地。本方法适用于在实际海况下历经25-30d之内的原油、重质燃料油和经历5-7d之内的轻质燃料油。 相似文献
9.
海面溢油分散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分散剂是处理海上溢油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包含的化学成分能减少溢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油膜产生破碎的分散作用,进而使油进入水体中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加速了油膜在海上的扩散和风化过程。为进一步研制和应用该产品,本文详细叙述了分散剂的扩散机理,发展历史,组成及应用,并对已研制的消油剂产品性能,应用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用油品的物理特性鉴别海面溢油源的分析方法。主要对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运动粘度和折射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所给出的多个油种的风化过程中 ,油种间的运动粘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 ,原油的运动粘度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重质燃料油虽略有递增却很不明显 ;轻质燃料油和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均在缓慢地增加。润滑油和燃料油的折射率无明显的变化。运动粘度法鉴别溢油的准确度较高 ,其准确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1.
排水系统雨天溢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已日益受到关注。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是控制面源污染.削减污染负荷的一项关键技术。建设调蓄池以减少排江污染负荷是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调蓄池的原理和作用。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分析阐述了调蓄池的计算方法,为合流制排水系统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并可总结推广应用于上海及其他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物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12.
溢油乳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溢油乳化过程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乳化物的形成,乳化物的性质及其研究手段、乳化过程的动力学及过程模拟等几方面进行了评述。目前大多数文献中关于乳化过程的研究偏重于化学组分的影响及作用方式,乳化物稳定性的化学因素等,而有关对油水乳化混合而乳化的动力学研究的报道较少,相应的过程模拟仍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模拟原油海洋溢油的状况,对油水快速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不同油水比、不同温度、不同破乳剂加入量及存在Ca2+、Mg2+离子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油水快速分离试验,并测定了ZB破乳剂作用下乳化液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原油溢油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油水分离比较困难,F系列的聚醚型对其达不到分离效果,对F系列破乳剂交联合成得到的Z系列破乳剂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油水比(v∶v)为1∶1,温度为60℃,破乳剂浓度为80mg/L,40~60 min可以达到分离效果,且不会造成海水的二次污染。界面张力的变化有效地解释了破乳剂存在最佳加入量,Ca2+、Mg2+离子对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的影响很小。可以将此类破乳剂广泛有效地应用在海洋溢油处理上。 相似文献
15.
油库静电危害综合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茹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8):38-40
油库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当达到油气爆炸极限及产生静电放电时,极易发生油品静电灾害.通过对液体带电机理、油品能够产生静电的几种形式、影响静电电位因素以及静电能够引发火灾的几个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油库控制静电危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简要回顾了海上溢油污染概况,介绍了国内外溢油鉴别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指出了未来海上溢油指纹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描述了3级以上海况(3 ̄5级)海面油膜厚度测定的非光学装置,该装置由敝开一封闭式油膜采样器和降集增厚器组成。为适应恶劣海况情况下采集油膜,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该装置增加了防止油膜外溢的机构及原始平行样采样管,海上现场试验分别以零号轻柴油、海军燃料油、混合油为对象,测定厚度为100 ̄1000μm的油膜。并对多次采样的测定值进行了数理统计。该装置现场测定的相对误差≤±24.5%。 相似文献
20.
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海域突发性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概率计算,突发性溢油影响范围预测分析,提出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