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布局方法其经济效益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四年来我们在张佳齐家进行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型、决策指数优选匹配计划型和计划空间型三种布局方法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986年按生态农业的基本型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虽然比1985年按传统农业型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其经济效益要高得多,该户1986年农业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比1985年增长39.0%和50.2%。但经济效益远不及1987年按生态农业的决策指数优选匹配计划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更不及1988年按生态农业的计划空间型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该户1987年农业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148.2%和148.7%,1988年农业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比1987年又增长了116.6%和120.2%。所以不断地优化生态农业的布局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功能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变迁,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频发,“三生空间”格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对碳中和的实现愈发重要,探究“三生空间”转型变化与碳排放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式韧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动态转移矩阵,在确定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选取多期碳排放相关经济社会数据确定福建省碳排放系数,利用“三生空间”碳排放贡献率,揭示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空间类型表现为林地生态空间占据主体地位,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减少,其他空间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2)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由急剧增加向逐步减缓发展,其中以工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规模较大。“三生空间”转换的空间分布前期集中在东南部,中期向中西部延伸,后期中心重新聚集在东南部。3)基于“三生空间”的变换,福建省2005-2020年间的碳排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增长率渐缓,15年间累积碳排放共...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的直接环境一般是“生境”以下的尺度。生态关系的层次性决定了要提高县级总体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必需对“生境”以上尺度的农业环境进行宏观控制。大面积的环境问题必需依靠宏大的物质手段才能解决。森林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多种有益影响,是人类进行宏观环境控制的基本手段之一。为此,以湖南省永顺县为对象,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为基本原则,把合理配置、其规模控制在实现其效益的临界值之上为技术关键,进行了以防治水土流失和气候性自然灾害为主要内容的,以生态功能林为主体和骨架的县域防灾减灾体系的规划。根据规划,该县的生态功能林覆被率将达50%左右,重点受害乡和村将达60%。最后预测了1990年和2000年、2010年因减灾可能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坡耕地面积66.79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48%.是广东省旱粮、油、糖、烟、热带亚热带果树以及热作等的生产基地,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大部分坡耕地是顺坡开垦,重用轻养,耕作粗放,少施肥等,以致存在土壤有机质偏低,氮、磷、钾养分贫乏,土壤酸度大,耕层浅薄,砂化严重,干旱,农作物产量低等问题。然而,坡耕地土层深厚,环境条件优越,水热充足,生产潜力大。针对坡耕地的这些状况,提出:搞好农地整治,变“三跑地”为“三保地”;用养结合,以地养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增施化学肥料,调节土壤养分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观点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的优化和稳定性的一门学科。如何更有效地将这个“整体”的思想作为发展适于环境的良性农业生产系统的依据,是当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具有指导性、现实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农业生态学:替代农业的科学基础》(Agroecology:The ScientificBasis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一书正是  相似文献   

6.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贤  林瑞如 《生态环境》2004,13(3):459-460
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的“猪沼果”等生态家园技术模式的推广,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从而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修复方案的仿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化草地的恢复已成为吉林西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使吉林省西部草地步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如何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就成为研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运用用RS和GIS技术,建立1989和2004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数据库,研究15年来的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情况,草地从1989年至2004年,其总面积减少26.752×104 hm2,15年间减少将近32%.针对吉林西部草地退化状况,提出不同的草地修复规划方案,在系统动力学的指导下,运用VENSIM软件建立了吉林西部草地退化典型区大安市的草地修复规划方案的仿真优化模型,对生产建设型、生态恢复型和生态修复型3种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其中生态修复型方案,大安市的草地面积以2%的速度恢复,到2020年草地面积为8.23×10.hm2,耕地面积为7.54×104hm2,草地耕地面积比为1.1:1,草地面积占大安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 299元,生态效益良好,为吉林西部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2004,13(3):364-364
《广东农业科学》是由广东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主要报道农业科研和生产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国内外农业科技新动态。曾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广东省首届“十佳”期刊称号和广东省第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并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介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专题三“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学考察背景、总体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该专题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中逐渐出现的局部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稳、功能失衡、地力衰退、作物品质下降、农残渐增等问题,在区域尺度上,从耕地肥力和土壤生物、农田植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物产量品质和利用、农业气象条件等方面开展科学考察研究,在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相关生态环境参数的时空特征、分布规律与作物开发利用等考察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可为青藏高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和粮食安全提供数据及科技支撑.(图1参90)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程理论是运用生态学中的物种共生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和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实现物质多层利用的一种工程体系。近年来我国各地的科研部门和许多县、场、村、承包专业组和专业户,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控、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以及环境自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普及和在经济建设中更好地运用生态工程原理,本刊从这期开始在基础知识讲座栏目内增设此“农业生态工程讲座”,该讲座共九讲,本刊将予连载。  相似文献   

12.
对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和其他典型城市植物固废进行了好氧堆肥实验.结果表明,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的有机质降解率最高,达到了69%.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和其他植物固废混合堆肥时能明显提高其他植物固废的降解率.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和其他典型城市植物固废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1时,最高降解率39.1%.研究发现这与它们的组分有关,富水型农业植物含水率高达80%以上,含有的有机物质主要为易降解的蛋白质、脂肪、纤维和其他碳水化合物,C/N比在10:1~35:1之间.在堆肥物料中加入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可使堆肥的腐熟期缩短至20d,最低C/N比为18.5:1.图4表2参21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农村的特性及存在问题 (一)诚如中央有关文件指出的:“今天中国的农村不只是一个农业活动领域,它包含着自然保护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等多方面极其丰富的内容。” 农村是以农业经营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包含着三个亚系统,即:1.生产系统;2.加工系统;3.运销系统。它既是人民食、衣、原料生产基地,亦是农产品加工及商品的生产基地。我们说它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为它已具有不同行业的社会结构和不同性质和方式的经济活动,它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供  相似文献   

14.
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正在从单项生产转向综合经营,从单项技术转向信息综合技术,以及重视生物工程和系统工程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中国农业综合经营的一些优化模式给以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经营管理的信息综合技术或方法学的研究工作,但是数量不太多。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为宏观经济的决策者和生产管理人员提供适用的信息分析综合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于预测、规划、设计和科学的生产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济钢“九五”期间实施以优化工艺结构、产品结构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内容的炼铁全精料、炼钢全精炼、全连铸、轧钢全一火成材和增加高炉喷煤量的“四全一喷”,钢渣和含铁尘泥闭路利用、煤气闭路利用、工业用水闭路利用、余热蒸汽闭路利用的“四闭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和实际成果.提出了济钢在今后五年创建“节能清洁型工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减排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从农业机械化视角助力中国农业低碳发展,探究其对我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生产相关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算中国省域农业的碳排放效率,并重点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925,平均年增长率为2.744%,整体农业碳排放效率稳步提高,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机械化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与节能减排协同增效,是中国新时期新常态下奔向“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基于上述结论,从科技创新、因地制宜、政策支持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搭建4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海南优超的光、热、水等生态气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导致农业落后的原因,提出如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产粮食的途径,其对策为:着眼于充分合理利用气候、土壤、生物资源;以生物技术为主,辅以适当的化石能源投入,取得最佳的转换效率和经济效益;合理配置多样化的农业生物结构,协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产;合理安排食物链和物质再循环,”变废为宝“,对光合产物进行深度利用,以提高转换效率。特别提出,在充分挖掘光能、热能、水资源潜力的同时,要发展和保护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农业林,以扬光热丰富之长,补水分时空分布不匀之短,达涵养水分、调节河流流量、调温、消风、保护土壤肥力的目的。同时还提出要建立起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农业投入。如以饲养业为中心,食物链为纽带,增加土壤肥力,发展沼气,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在全岛逐步推广海南农业经济腾飞的长久方针——生态村、生态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西江林业局仙菊林场湿地松(Pinus elliotii)种子园对13年生母树分别于每年雌花期和坐果期喷施两次不同浓度的稀土“常乐”,三组处理为(花-果期)0.25—0.25gL~(-2)、0.25—0.50gL~(-1)和0.50—1.00gL~(-1),并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三组稀土处理都使母树的球果和种子产量提高,单株产果量平均提高3ε.9%,产种量平均提高35.1%;种子的饱满度和生活力改善,千粒重提高3.9—26.4%,发芽率提高6.2—18.5%;各观测项都以喷施0.50—1.00g L~(-1)浓度的效果最显著。这一研究成果为优化松树品质与提高经济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模式(模式I)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奶牛养殖模式(模式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式Ⅰ的净能值产出率(4.06)比模式Ⅱ(4.13)低;模式Ⅰ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值为10.27,模式Ⅱ为9.57,模式Ⅰ具有更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式Ⅰ的环境负载率(0.11)低于模式Ⅱ(0.12),并且模式Ⅱ能值废弃率为21.72%,模式I为0,因此模式Ⅰ对环境的压力小;模式Ⅰ产出能值反馈率达到30.63%,系统自组织能力强。模式Ⅰ的净效益是模式Ⅱ的1.13倍,但产投比是模式Ⅱ的97.64%。以能值-货币价值计算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实际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模式Ⅰ具有环境压力小、自组织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特征,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系统内部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区域生态系统。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