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4年,发展循环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过去主要是由国家环保部门来承担,现在则改为宏观调控部门和国家环保部门共同承担。目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是观之,我们甚至可以给“十一五”规划单独起一个名字,叫着“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上述规划,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政府部门将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8月3日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努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t左右;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相似文献   

3.
首先,节约优先。要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闾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一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等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受益”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住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这两个重点目标;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建设部在《“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中提出,2006到2010年累计节电要达到2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照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城市照明行业通过大力推进绿色照明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总体看,城市绿色照明工作还刚起步,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城市照明的宏观指导还不够有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市场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低效率、高能耗、光污染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全社会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1)加强规划指导,把发展循环农业列入“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2)加快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引进国外发展循环农业的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3)制定技术标准,制定循环农业生产评价指标和涉及循环农业的有关污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总结“十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学习交流各地方、各部门取得的好经验,部署“十一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团结一致加快发展,努力开创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80%考核断面水质达标,60%规划治污项目完成。为进一步提高流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力求在治污思路、管理方略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求能提高治污效益,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国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黑龙江森工林区采伐限额大幅调减,从“十五”期间的每年419万m^3调减到175万m^3。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将重点扶持柑橘、茶叶、魔芋、肉用山羊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争取用5年的时间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两条主线论"考察中国文明进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审视,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存在传统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条主线外,还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主线,本文以中国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例证,初步论证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中国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公平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是有效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通过全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回顾,科学预测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形势,研究全省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协调机制、经济政策、环保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日前 ,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 2 0 0 1年~ 2 0 15年 )》。纲要指出 ,地质灾害防治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争取到 2 0 0 5年 ,使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到 2 0 15年 ,基本改变我国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 ,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纲要指出 ,“十五”及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从国情实际出发 ,坚持五大原则 ,即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按客观规律办事 ,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 ;…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中国流域治理目标已经从单一的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这客观上要求将“双碳”目标融入流域治理之中。在流域治理中贯彻落实“双碳”目标,首先应当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理念进行更新,贯彻“适应性管理”理念。(1)尽可能确定多技术方案并提供额外的资源保障,允许实施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技术方案和方法。(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设定相应的修正程序,根据行动的效果和新获取的信息等对规划进行动态调适。(3)建立多中心行动网络,给予流域内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其次,应当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具体措施进行相应调试,以适应贯彻落实“双碳”目标的需要。(1)推进流域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有序推进化石能源高效利用、谨慎开发利用水电资源、重点发展风光能源,并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消纳制度的保障作用。(2)推进流域高耗能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发挥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以及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保障作用。(3)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充分发挥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奉节“白帝城”位于三峡库区集聚贫困地区的腹地、是典型的“富饶的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地形环境、交通设施的水平限制和行政区域的分割,形成了三峡地区腹地典型的“鞭长莫及”的贫困地区,社会及经济发展缺少大中型城市的辐射作用。因此,建立“白帝城”地级市,形成新兴城镇网络体系,是调整库区腹地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实现库区生产力布局科学化、促进当地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富饶的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了加深认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条件,联动开发是途径,行政整合是力量,政策倾斜是保障,产业调整是动力等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即将结束,文章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以东北地区为例,在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环境状况基础上,指出东北地区还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目标实施进度滞后、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省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的节能能力、SO2和COD削减能力以及投资机会的定量分析,为强化节能潜力的挖掘、SO2和COD的削减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本文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减排调控手段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计划基本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九五”期间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推进生 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主要进展“九五”期间 ,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步伐明显加快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较大进展。此外 ,我国政府还加大了资源管理的力度 ,乱占耕地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水资源管理正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改变 ,森林资源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 ,矿业开采的无序状态得到了初步扭转。环境污染防治取得进展 ,“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污染防治工作初见成效 ,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 …  相似文献   

18.
岁末寄语     
1995年即将过去,对照我刊的办刊宗旨,回首过去的一年,令人欢欣鼓舞。首先是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战略,社会发展科技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又首次推出了“社会发展科技规划纲要”,使社会发展科技正式纳入了国家科技计划;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主席全面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建设与  相似文献   

19.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为生存而适应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伴随着制度环境变迁,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经历了无意识期、启蒙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建国以来,中国企业的制度环境经历计划经济体制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均出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功能的“失范”,即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办社会”和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下的凸显“经济人本性”.当前,企韭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凸显和社会公平公正期望的提升,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中国变得日益紧迫、上下关注.党发出了“科学发展”的号召.科学发展这一制度环境,是对中国企韭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则亟待制度化建设保证,即要求企业产权制度明晰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科学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化,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较强的公共政策属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于公平、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阐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涵,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政策属性,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治理职能”的含义及功效、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概述我国社会转型期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成绩,从转型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治理职能定位及实现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论述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治理职能的内在要求,从市场化经济、政治民主化进程、全球化和加入WTO背景分析转型期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治理职能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治理目标、编制实施理念、规划内容、公民社会网络治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功能、法律法规以及各类规划协调配合等七方面,提出实现与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治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