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人民的共同关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为此,1992年6月1~12日,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与政府首脑会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共同寻求解决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的途径,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五个宣言与公约文件。《世界环境》是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办的全球环境季刊。为了向广大读者全面介绍全球环境状况,发展趋势及解决重大全球环境问题的途径,本刊开辟了“全球环境综述”,“大气”、“水体”、“生态”、“废物管理”、“危险废物”、“有毒化学品”、“工业与环境”、“生物多  相似文献   

2.
国际短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正式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9月19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这是该机构在全球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代表处。代表处将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在环境评价、环境法规、教育和培训、环境管理、技术转让和创新以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在代表处成立仪式上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的环境工作不仅决定其本国人民的福利,也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先选择在中国设立国家级代表处的原因。”联合国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气候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农业生产的资源,人类的进化及文明的发展也都与气候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的活动,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固体微粒等浓度不断增加,改变了大气的成份,造成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地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问题。作者介绍了有关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学说,并从天体运行、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和地球大气演化,以及近代观测资料出发,对地球气候变暖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CO_2等温室效应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作了详细深入的论述。作者指出,尽管CO_2在大气中有增加的趋势,但不会引起极冰大规模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淹没富庶的沿海平原的严重后果,因为大气中CO_2增加两倍才会使全球上升3℃左右,海平面上升0.4~1.5m。减少大气中CO_2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净化机能。要利用地球环境变迁历史资料,在掌握环境机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未来气候模式,以确定能正常调整全球机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业与环境》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与环境司出版的《IndustryandEnviron ment》的中文版 ,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刊物之一。英文版在世界上 180多个国家中广泛发行。中英文版内容完全相同。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赞助和委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 1991年起出版其中文版 ,即《产业与环境》杂志。主要报道有广泛国际意义的环境问题研究与发展和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的各项活动 ,具有每期围绕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特定主题展开、信息量大且集中的特色。《产业与环境》为季刊 ,大 16开 ,季末月 30日出版…  相似文献   

6.
据最近出版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报告称,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数据比臭氧层耗竭的数据更显著,但其影响比较难于确定。从理论上讲,如果以目前的速率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将在50年内增加一倍,从而形成一个二氧化碳气毯,罩住地球。  相似文献   

7.
徐州矿务局中学生环境小记者团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1996年度“全球500佳”,这是全国煤炭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群众团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文对小记者团产生的背景、开展的主要活动及取得的成绩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小记者团能够长期坚持环保宣传活动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保护概述》一书从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出发,使学生在学习环境科学及保护的基础知识中,了解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该书全面介绍了生态、资源与能源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涉及了水资源和大气及其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其他公害(如噪声、电磁辐射等)防治技术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9.
1988年5月30~6月12日,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我们赴印度尼西亚万隆Padja-djaran大学生态学院参加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环境保护人员组织的环境影响分析(EIA)培训班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全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各国代表也分别介绍了本国EIA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我们介绍了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在线     
《世界环境》2004,(5):79-80
笹川环境奖20周年庆祝大会27日在京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笹川环境奖,将于9月27-29日在北京举办20周年庆祝大会。 2004年是笹川环境奖设立2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总局将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京联合举办笹川环境奖20周年庆祝大会。会议主题是“环境与发展20年回顾”,活动内容包括:笹川环境奖20周年庆典仪式、以环境为主题的讨论会等。 参加本次庆祝大会的主要人员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官员、历届笹川环境奖获得者、特邀的国内外著名环保人士、历届环境署全球500佳获奖者和获奖单位代表,以及中国政府及有关机构、高校和非政府组织的有关代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4年设立的笹川环境奖,旨在奖励在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笹川环境奖每年评选一次,由日本财团提供资金支持。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和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分别于2003年和1993年荣获该奖。 笹川环境奖,现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环境奖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路桥建设是十分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会直接占用土地及其制备,并且路桥在完成建设后会对路桥周边一定范围内原本连续完整的生态环境造成分割,对周边自然地形、景观、地质地貌等造成影响。路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还会出现大量人类活动形成的污染物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环境保护概论》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各环境要素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主要污染问题,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  相似文献   

12.
正专家名片Expert Business Card赵华林,环境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曾任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从事环境保护科研及管理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制订了我国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重金属、工业污染防治及城市环境管理等各领域的多项重要规章制度,提出了"中国式污染减排路线图",是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考核政策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出版《工业污染预防与管理》等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在新疆挂职工作期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联合记二等功。因在化学品管理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2012年代表我国政府接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我国在化学品管理方面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化学品管理战略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气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气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高发领域。简要介绍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危害及来源,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大气重金属污染研究方面的进展。当前,中国大气重金属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2)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行为特征研究,(3)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与生物危害性研究,(4)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解析,(5)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最后,对今后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国际环境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碳与硫氧化物的大量排放。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引起全球变暖,进一步导致气候变化,给全球环境、农业、人类居住、健康等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会淹没许多沿海城市、耕地以及一些地势低洼的岛国;大气中硫氧化物引起的酸沉降会酸化许多湖泊江河与耕地,  相似文献   

15.
1972年 10月 ,联合国将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 ,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表彰“全球环境保护 5 0 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2 0 0 2年 6月 5日是第 3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将其主题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英文为 give earth a chance)。该主题呼吁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拯救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粒子生成是大气气溶胶粒子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全球空气质量、气候效应和人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综述了实际环境大气观测新粒子成核过程中使用仪器的发展变化进程和大气中新粒子成核机制以及随后增长过程的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在全球很多不同的大气环境下都观测到了新粒子生成事件发生,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和模型模拟发现了一些成核和增长机制,然而尚未有统一的机制能够全面系统地解释不同环境下新粒子是如何生成和增长的。特别是中国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粒子成核和增长的机制尚不明确。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室研究和模型模拟等研究方法,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长期的全面综合观测研究,进一步探究新粒子生成和增长背后的化学机制以及新粒子对区域空气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大气新粒子生成研究亟待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7年的环境状况报告中,提出了四个问题,供理事会第五届会议讨论。这四个问题即臭氧层,环境癌症,土地流失和土壤退化,及木柴。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第一,都是具有国际重要性的,即不但是一国的问题,也是许多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第二,属于正在出现的问题,已引起广大群众和多国政府的注意。第三,这些问题的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第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谋求解决或有意进行工作的问题。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环境教育事业,著名童话作家休斯博士可能即将在中国首次扬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提出在中国出版《Lorax》一书的建议,中国官员对此表示了兴趣。该书现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联合国发起的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难降解有毒物质引起的环境和健康危险性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治理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00年9月启动了500万美元的项目,评价全世界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POPs能通过食物链生物积聚,对人群健康和环境有不良影响.全球环境设施-GEF-组织于2000年7月批准启动该项研究.GEF是由UNEP、UNDP和世界银行建立的环境项目资助机构.该项研究将有助于现正进行的关于12种POPs的谈判.UNEP说,新项目将评价大范围与POPs有关的问题.POPs可以在大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可以长距离输…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14,(1):62-6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12年9月正式发布了全球环境展望5(GEO-5)中文版,该报告评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90个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最新发布的GEO-5中文版将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学者、政府代表、行业和民间团体带来联合国最全面的环境评估。本刊自2012年06期起对其进行连载。报告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